返回

重生之锦绣良缘

报错
关灯
护眼
29第二十七章 亲事(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苏佩昀默默的听赵睿飞一鼓作气的嘲讽她,决心不询问也不解释这个误会,任凭赵睿飞继续误解她,最好是从此对她恨之入骨。

    赵睿飞收声后静静的望着苏佩昀,黯淡的眼眸有丝微不可见的期望,似乎希望她能够替自己辩解,解释她并未做那件事。

    可惜苏佩昀面上依旧无喜无怒,语气波澜不起,冷淡得不带丝毫感情:“说完了?说完就请回吧。”

    短短一句话,似把利剑般穿透赵睿飞的心,让他的心疼得几近窒息———她以如此坦坦荡荡的态度默认了一切,甚至连撒个谎解释都不屑,他竟还奢望这不过是场误会。

    罢了,她已厌恶自己到如此地步,他若是再因为内心那丝执,以及莫名的悸动而不肯放弃,连他都会瞧不起自己……他也有他的骄傲,他决定就此放手。

    赵睿飞虽已做出决定,但看向苏佩昀的目光却依旧晦涩不明,带着一丝自己都未曾觉察到的不舍与迷恋,但这些种种最终只化作短短四个字:“告辞,珍重。”

    说完这四个字他迅速转身,大步离开听雨阁,一路往外而去,直至走到苏府大门外方才停住脚步,回头深深的望了听雨阁所在的方向一眼。

    良久之后,赵睿飞缓缓将目光收回,语气恢复以往的淡然:“替我收拾下,我要搬去千佛寺住。”吩咐完毫不迟疑的翻身上马,策马奔离,似从此要离她远远的。

    …………

    与此同时,宁寿堂里,苏太夫人正在同心腹赵嬷嬷谈论赵睿飞:“赵家这门亲事可是极好,赵世子更是少见的青年才俊,我原以为赵家会瞧不上我们苏家,谁曾想三丫头竟入了慧澜的眼,让她主动流露出结亲之意。”“慧兰”是赵夫人的闺名。

    赵嬷嬷心知苏太夫人十分满意这门亲事,自是拣了好话来附和:“可不是嘛,我们三姑娘真真是个有福气的———这门亲事若是能成,三姑娘一嫁过去就是定南侯世子夫人,再往后便是定南侯夫人,今后定能和定南侯一起帮衬娘家。”

    苏家子嗣艰难,最需要的便是强有力的外家扶持帮衬,赵嬷嬷这番话可谓是深得苏太夫人心,让她听了笑得见牙不见眼:“有定南侯扶持帮衬,伯爷仕途上定能更加一帆风顺,”说着开始思虑苏佩昀和赵睿飞的亲事:“慧兰眼下不过是委婉的提了提,并未明言何时交换庚帖,我们得想个法子早点将此事定下来才是。”

    赵嬷嬷笑着接话:“老太太无需忧心,这门亲事既是表姑奶奶主动提及,我们又是打心底愿意结亲,哪会不成?两家交换庚帖不过是早晚的事,出不了岔子!”

    这时有丫鬟来禀,说是三夫人前来问安。

    苏三夫人吴氏乃是已逝苏三老爷的未亡人。

    苏三老爷虽是庶子,但因苏三老爷的生母才生下他就撒手人寰,苏三老爷打小就是在苏太夫人身边长大,加之苏家子嗣单薄,苏太夫人对他一直视如己出,三个儿子当中也不曾厚此薄彼。

    只可惜苏三老爷最终也早早的去了,不曾留下一儿半女,只留下才过门没多久的妻子吴氏……

    吴氏虽年轻但却聪明有魄力,苏三老爷才去,她便跪在苏太夫人面前,发誓一辈子为苏三老爷守节,生当苏家人死做苏家鬼。

    苏太夫人自个儿便是年纪轻轻便守了寡,吴氏的举动让她欣慰之余,多少有些心疼和她同病相怜的吴氏,加上吴氏比叶氏庞氏都要聪明懂事,这些年来苏太夫人待她一直如同亲闺女,时刻嘱咐苏家人不可怠慢这位三夫人。

    因而吴氏一进屋,苏太夫人便笑着招她到身旁坐下,语气亲昵慈爱:“明仪,你怎么来了?平日里这个时辰你可是很少到我这儿来,只会躲在自个儿院子里。”

    吴氏因是寡居之人,平日里并不常在家里走动,就是每日到宁寿堂给苏太夫人问安,也都是避开众人前来的时辰,独来独往尽量不与人过多交往。

    她这一次突然来找苏太夫人,是因听说了赵夫人提亲一事,想着苏家几位姑娘的亲事怕是很快会被提上日程,想趁如今还未全定下来,替娘家那头的侄子求一求苏太夫人。

    吴氏默默的在心里斟词酌句一番,方才带着几分不自在开口:“母亲,实不相瞒,媳妇儿此番前来求见母亲,是想厚颜替晔哥儿求门亲事……”望着苏太夫人的一双眼蓄满期望。

    也难怪吴氏对自家侄子的亲事满怀期望,毕竟这是她娘家那头仅存的血骨,是她唯一的娘家人,也是振兴吴家的唯一希望———吴氏娘家那头人丁也不兴旺,数年前更是因一场意外的天灾,吴氏至亲之人一夜之间全都没了,只余下母亲和长兄之子吴晔。

    吴氏母子无依无靠只能前来投靠吴氏,吴氏在苏家的帮助下,帮着吴氏母子在渝州置办了一处三进三出的宅院,又将吴家仅剩的家业全都迁移到渝州,借着苏家势力寻了得力的管事帮着管着,只让吴晔安心读书,将来好考取功振兴门楣。

    吴氏对唯一的侄子十分上心,不但求苏太夫人替他寻了名师,平日里更是时常亲自督促考校他的课业。吴晔倒也不负姑母所望,十七岁便通过乡试中了秀才;三年后又顺利通过省试中了举人。

    二十岁的举人虽不至于被赞天资过人,但比起那些考了十几年都还是秀才的书生来说,吴晔的前途无疑是一片大好。

    吴氏一心想要吴晔振兴吴家,打从吴晔中了举人后便开始留意合适的人家,想要替他说一门对他今后仕途有助的亲事。可惜吴晔虽已不是白身,但家底到底太过单薄了些,吴氏相中的人家大多瞧不上吴家。

    吴氏思来想去,认为吴晔最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