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 是舍妹失仪了。”
姜虞却是一副并不在意的样子。
宣瑶这时候仿佛回过神来了,看样子也知道自己又走神了, 有些脸红, 开始想着要怎么转移话题来。
“国师大人,这些也是什么果子吗?”
她有些好奇,此话一出, 一旁的太子和世子也不由得静下来,想听听国师怎么说, 毕竟他们其实也很好奇这件事,更想知道为什么自己看不见这东西, 却只有瑶瑶能看见呢?
姜虞笑着, 深藏功与名,当然是因为我给你们俩单独开了视觉屏蔽, 让你们看不见眼前的东西啊。
她这些日子里来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积分, 甚至足够兑换两种作物,因此她经过一番思虑之后, 还是决定将土豆和玉米兑换出来。
之前的稻种虽然产量是很高, 但是限制也不少,基本只能在南方水源丰富的地方种植,不然的话就会很影响产量。
因此她原本打算的就是兑换一些高产又耐寒的作物,如此正好互补。
而土豆极为耐寒耐旱, 甚至可以在海拔极高, 坡度极陡, 贫瘠的盐碱地种植,生命力极其顽强, 非常适合那种没有良地, 到处是贫瘠土地的高寒山区。
玉米同样如此, 也是比较耐寒耐旱的品种,并且和水稻小麦一起并列世界三大粮食作物,同样也是个好选择。
只是东西拿到了之后,要怎么拿出来又成了一个问题,毕竟她总不能说自己心情好,所以将这个东西赐下来吧。
正巧她听说这次入京的昭王似乎在打听那个水稻的消息,估计就是想找到什么适合种植在昭地的作物,发展一下当地的农业吧。
而她也了解到,昭地正是属于比较贫瘠的地方,很多粮食在那里很难种植出来,产量也不高。
正因如此,这样贫瘠良田稀少的地方,人口也并不是很多,还是这几年昭王大力发展起经济来,来往客商多了,那里人口才多了些。
但是农毕竟是百业之首,总要让人们有足够的饭吃,有地种,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昭地,不然的话,何必要往那儿去呢?
因此昭王也同样在想办法,也尽力在当地发展水利设施,甚至还造出了一些能汲水上山的东西。
世子同样也知道这个问题,也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只是这实在是个大难题,从古至今也没人知道,该怎么在这样的荒地种出东西来。
他却没有想到,这样一个极为困难的问题,竟在今日便被解决了。
姜虞走到近前,指了指玉米秆上的被包裹着的玉米,“这两样东西可不是果子,不过也是能吃的。”
“此物名为玉米,若是精心侍料,亩产或许能有五石。”
然后,她又蹲下身子,看着眼前的有些低矮,只能看到叶子的土豆植株,“此物唤作土豆,其可食用的部分埋藏在地种,亩产应当也能达到八石。”
这两种作物的真实产量当然不止于此,但是考虑到这里的耕作技术,水利设施等等,她还是十分谨慎地将原本的产量打了极大的折扣,只说出了大约三分之一的程度。
但是这也已经足够让眼前几人感到震动了,毕竟原本的小麦稻子产量,至多也不过二石左右,能达到三石便算是丰收时节了。
如今突然冒出这么两种产量更高的作物,这让太子也不由得感到仿佛是天上掉馅饼了。
只多一种产量高些的作物,便可以让许多人能多种些粮食出来,多活上几个人了,现在一出现便是两个,这让他激动得都有些眩晕了。
不过下一刻,姜虞的话让他们更加激动起来。
“并且,这两样作物,都能在山地,贫瘠苦寒之地种植。
这话比前面几句话还要让太子兴奋,他甚至有些按捺不住自己,想仔细询问这两种作物的情况来,但是最后还是不想在国师面前失礼,忍下了。
要知道,如今已经有了那样高产的稻种,再出现什么其它相似的作物,意义也并不是很大了。
毕竟质量上乘的良田就那么多,反倒是那些不毛之地,多山地区,本就没有什么平坦的地方,而且土壤质量也不行,极难种植。
如今这种作物不仅产量可观,并且还能利用好那些原本不被人看重的荒地,劣田,这实在是让人不由得大喜过望,恨不得将这些东西好好带回去,立马便种下去。
一旁的世子听到这几句话,也不由得心思浮动起来。
这样的好东西,岂不是正适合他们昭地,产量又高,又不挑地方,还能在昭地那些贫瘠山地种植,实在是个好东西。
怪不得国师会说这东西和瑶瑶有缘,如此看来确实缘分不浅。
瑶瑶可真是个福星啊,只不过来这国师府一趟,便得了这样宝贵的馈赠,实在是幸运。
他已经开始联想起来,将这两样东西带回昭地的景象了,或许,日后他便能见到昭地不再是那般荒凉样子,能看到一片青翠了。
见他们一副没回过神的样子,姜虞便示意下人将上面的土豆和玉米取来,送去厨房烹饪,吩咐着只需将玉米蒸熟,土豆切块与肉食同炖便可。
三人便见着下人小心翼翼地在众人瞩目下,掰下几个玉米,装进篮子里。另一边则有人小心地将土豆挖出,一同送去了厨房。
太子看着那从玉米秆上长出来的黄色玉米,以及地里挖出来,显得灰扑扑,沾了泥土的土豆,神色间好奇极了。
怎么一个长在这样轻的枝干上,一个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