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靠农业系统在古代当国师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9章(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由于昭王是宣文帝最为看重的弟弟, 在他的示意下,其他人也不敢有所怠慢, 他的丧葬仪式举办得极尽哀荣, 随葬的一应物品也基本都是按照亲王所能拥有的最高规格来的。

    京中的人也一贯会见风使舵,他们意识到昭王虽说其封地偏远,但是皇帝依然对他一家印象不错, 甚至可以说是极为看重的情况下,昭王的那些子女也收到了许多人的关注。

    只不过碍于他们这些日子都居住在宫中, 寻常人家也很难上门送帖子,世子才少了许多烦心事。

    饶是如此, 还是会有许多人借着向太后请安的名义入宫来, 顺便见一见他们兄妹几人,说些攀交情的话, 扯些七拐八拐的亲戚关系出来。

    世子宣泽在这些日子里, 已经逐渐习惯了在宫中的生活,皇帝和太后都极为和善, 太子兄长也怜惜他们父亲早逝, 对他们也多有关照。

    而且他按照明先生的吩咐,只多提些父亲不太着调的趣事来,勾得宣文帝也常常回忆起年少时二人的过往,对他也就更加慈爱几分。

    世子也松了口气, 虽然他心底里觉得这个皇伯父是个不错的人, 但君威难测, 即便父亲与他年□□好,那毕竟也是许久之前的事了。

    因此几人在父亲下葬之后, 原本是准备再过两天便回昭地去的, 但是太后实在是舍不得他们, 和皇帝一说,宣文帝听闻也是如此想法,便让他们在京中多留些时日。

    毕竟他们还是第一次来京城,太后怜惜他们以往一直住在那么偏远的昭地,想留他们下来,多见识见识京城的繁华。

    太后是世家贵女出身,这一辈子都还算顺风顺水,因此也极为心疼几个孩子,住在那交通不便,甚至连京城周边镇子都比不上的地方。

    以往昭王被封到那儿去,她再心疼,也拗不过先皇去,如今她已是太后了,自然有能力留几个小儿在京中过过富贵日子。

    再者说,他们几人的婚事也当提上日子了,除了京城里,哪儿还能有那么多的大家闺秀,名门公子呢,难不成还要在昭地挑吗?

    这个理由一说,原本有去意的世子也不由得犹豫起来。

    他自己倒还罢了,妹妹们的婚事确实是该上心,若是能在京中得到一门好婚事,那确实是比在昭地好多了。

    在向母亲去信,同样得到如此回复之后,他们几人便暂时留在了京城,准备住上一些日子。

    太后也是颇为喜悦,这些日子里来因为昭王的去世,心中所生的愁绪哀情,也被他们冲淡了几分。

    虽然养子去世了,但是他留下了这几个孩儿都这般出色,世子才华出众,风姿英华,几个小的也颇为贴心,瑶儿更是嘴甜的很,有她在总是不会闷的,太像她那个父亲了。

    ……

    这些日子里,宣泽也从旁人口中听说了许多关于那位国师的消息,那些事迹在百姓看来,总是带着些神仙色彩的。

    昭地虽然偏远了些,但是他以往也从过路的商人口中知道了对方的一些消息,那些消息听起来就像是人胡编乱造的一样,实在很难让人相信。

    但是一个人这样说倒也罢了,来往的每个商人,尤其是曾经去过京城,或者是到过青州那边的人,言语中对于对方都极尽推崇。

    很多人身上还会携带着一个小雕像,希望国师能保佑自己出行平安,或者像是那个走了大运的赵商一般,也能找到什么可以献上去的好东西,得到个入太学读书的名额,那岂不就是光宗耀祖了。

    因此世子对于这位国师,心中也是有着几分好奇的,但是更多的还是将注意力放在了那个极为神异高产的稻种上。

    毕竟他现在已得了宣文帝的诏令,等祭了祖庙之后,他便是名正言顺的昭王了,所思所想自然也要多为昭地想想。

    不过可惜的是,这种稻子所需要的环境必须得是水源足够充足的地方,基本只能在南方许多地方种植。

    而昭地却是常年干旱,山地又极多,本就不适宜种植这些东西,或者说,很多粮食作物在这里都很难种成,即便种成,最后的收获也根本不够一家人的吃喝的。

    因此昭王才会大力鼓励商贸,开垦荒地,经过这么多年努力下来,才让这里逐渐有了人烟,一些商人也会因为此地的优惠政策而特意来到这里。

    因此,原本还抱着两份期待,想着这样神异的稻种,说不定也能在昭地种出来的想法,也瞬间破灭了。

    世子有些失望,但也并没有出乎自己的意料,毕竟昭地的困境已经如此之久,并不是什么立时并能解决的事。

    不过他还是对于对方有些好奇,想亲自见上对方一眼,毕竟这样口口相传,人人称道的神异人物,实在是少有,是个人都想见识见识,对方是否真如传闻所言。

    不过国师的行踪一向隐秘,还有变幻之法,若是她不想见人,那么即使对方从自己身边路过,也没有人会察觉到有什么问题。

    宣瑶也对这位像是话本子里的神仙人物十分好奇,不停地缠着宫人给她讲讲那些有意思的事。

    那些宫人们许多确实是亲眼见过神迹的,因此心中对国师也是极为崇敬,听来的故事早已经可以倒背如流了,知道这些小郡主喜欢听,他们也愿意不厌其烦地讲。

    因此,这一日太子便带着他们二人,前去拜见国师,便是要向对方说一说如今军器监的进展,以及关于棉花的种植情况了。

    来前还特意嘱咐他们二人,不要冲撞了国师,也不要太过失礼,虽然他知道这两人都是知礼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