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靠农业系统在古代当国师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65章(第1/4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稻谷大丰收之后, 整个农署都沉浸在喜悦之中,毕竟他们可谓是真正见证了历史, 亲眼见到了如此高产的粮种, 居然是从他们手中种出来的。

    这可是要名垂千古的事啊,到时即使自己不能记载在史书之上,最多只能得个“某某等”之类的称呼, 那他们也足够心满意足了。

    而且史书上不写他们,那他们也可以自己在族谱上写明自己的功绩, 好叫后人知道,他们不仅见过那位国师, 还亲自种出了国师拿出来的仙稻呢。

    一些庄户农户之间, 私底下也开始流行起青州的那些雕像来,只不过这一回, 他们嘴里说的可不是什么药师娘娘, 而是庇佑丰收的司农仙君了。

    这些人都是亲眼见过那日丰收景象的,但是与旁人说起时, 那些鼠目寸光的人总觉得他们是发了癫, 青天白日做起梦来了,个个都不相信。

    还是后来听得那些大官还有皇帝都写了文章称颂,并且还将那些稻种都分发到十三处州府之后,他们这才将信将疑。

    难不成, 这世上真有这种好东西?

    不然的话, 那些达官贵人怎么会如此笃信, 还疯了似的写了许多诗赋文章出来歌功颂德。

    因此,很多人都想偷偷溜到摘星楼前拜一拜, 不过还没进那条街, 就被人拦下了。

    因此, 这些人只能退而求其次,请了雕像回来摆在家中上香祈求,希望来年是个丰收年,能有个好收成,莫要再来个水旱大灾了。

    皇帝也实在高兴得很,恨不得让全天下都知道这个消息,自己还亲自写了一篇赋,将那个稻种夸得天上有地上无,还是国师见自己仁德,又怜悯众生,遭灾之后又逢疫,实在可怜,才发下此物。

    并且还特地发给了众官员欣赏,自然引来了一片歌功颂德。

    在这之后,他当然没有忘记姜虞,而是恨不得将宫里的好东西全部翻出来,任她随意挑选,对她有求必应,只唯恐对方看不上这些凡间俗物。

    一箱又一箱的宝贝如流水一般源源不断地送进了国师府,到最后还要特意选了几间大宅子,专门用来存放这些东西。

    无论是什么稀有少见的宝石鲛珠,还是珊瑚屏风,玛瑙玉石,抑或是一年只产几十克的香料,西宛的汗血宝马。宣文帝将自己能想到的所拥有的东西都送了去。

    并且,还特意派人前去询问了关于建立庙宇之事,原本他是想着让底下每个州县都开始着手兴建,铭记国师恩德。

    只不过还是因为国师实在是不愿意如此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宣文帝最后还是退了一步,从自己的私库里拨了钱出来,在京郊设立一座国师庙,而且若是地方有富商民众自愿出钱,愿意筹措银两修建庙宇,那么也是可以的。

    宣文帝还暗自想着,不愧是真正的仙人,果真是正神做派,这香火必定也要是民众发自内心信奉,才算是真正的功德,要是强求来的,或许就不算了。

    姜虞却是有些无奈,她当然知道自己拿出来的东西的确对这个世界很重要,但是这毕竟不算是她的能力,大部分还是系统的功劳,要真是因为这样为她修庙宇,她实在受之有愧。

    于是她只能推脱说,不能强令百姓修建庙宇,如此得来的香火并不算数,因此劳民伤财,反倒影响功德。

    没想到宣文帝倒是脑子活泛,又是从自己的私库里拿钱出来修建,又是提供不错的待遇令人自愿前来,如此当然就不算劳民伤财了。

    姜虞也没了法子,算了,他乐意修就修吧,只要我没看见,那就可以当作没发生过这件事。

    ……

    农官们在短暂几日的休憩庆贺之后,又重新回到了岗位上,毕竟这件事算是暂时完了,但是接着可还有不少其他事要做。

    之前从西昌国带回来的棉花,在他们的一番研究之下,确认了这东西确实用处极大,而且御寒效果着实非常不错,若是冬日里有了这东西,想必也不会像往日那般那么难捱了。

    而且此物的种子不少,因此在确认之后,太子便下令暂时先在清远府试种此物,家中良田十亩者定要分出半亩来种植此物。

    清远府原本就地处西北,环境与西昌国相似,总是晴朗天气,白天和晚间温度相差极大,不愁棉花难种,而且太子还派了一并带来的西昌国农夫,前去指导如何种植。

    京中富户见状,也跟风似的开始求起了棉花种子,毕竟他们家中其实并不缺良田,反倒是这稀奇东西,如今得了贵人青眼,说不定便是日后将会流行风靡的东西,他们自然愿意赌一把,若是赌赢了,那他们可就先于旁人,能大赚一笔了,若是输了,也不过就是浪费些小钱,反正也亏不了多少。

    最先带回此物的赵廷自然也没有被忘记,他不仅得了太子的一大笔赏赐,还从国师那里得到了嘉奖,如此下来,手里的钱倒比他经商几载还要多了。

    而且宣文帝在得知此事之后,大喜过望之下,不仅赐了字,并且还给了一道恩典,允许赵廷可以将一名家中子侄送去太学念书。

    这恩典自然是经过一番考量的,虽然这时代的商人地位不高,但起码还是允许子孙后代科举的,但是即便是这样,还是有很多士人认为商贾卑贱,满身铜臭,耻于为伍。

    因此就算可以读书,也很难找得到优秀的先生教导,更不必说有机会入太学了,那可是得家里不仅有钱,还得有足够的权势关系才行,寻常人哪有这个机会?

    再者说,也不能因为对方发现了一样好东西,就随意给了他官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