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早知道那位国师大人确实神异, 不仅可以预知风雨,还能治疗疫病, 心中自然也是极为崇敬的。
但是这两件事毕竟与他们关系不大, 他们听闻之后也只是心中感慨,还好自己没有染上疫病,其余的便没有再多了。
毕竟他们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仙人手中即使有仙丹神水,那么给的应当也只会是陛下和太子了, 他们这等凡俗中人,如何能肖想呢?
当然, 也不是没有人心中抱着期望, 想着讨好国师,同府里的其他人打个交道, 或许真就那么巧, 自己足够幸运,能入了国师的眼呢?
不过, 这么久下来, 并没有一人能有如此殊荣,得到单独面见国师的机会,他们送去的拜帖全都被原样退回了,礼物也不曾收下。
而且国师见人也颇为随意, 不是商人便是医户, 不拘身份贵贱, 贫富之分,实在让他们不得其解。
并且自从太子派人警告过一番后, 众位大臣也不再那么热情地投递拜帖了, 门房也基本不收了, 摘星楼才恢复了往日的安静。
而如今,这样高产的粮种,令在场众人均都呼吸急促起来,一个个都失了往日端庄有礼的风度,看着抬在殿中的箱子愣神,像是不敢置信一般。
几名官员甚至以为自己听岔了,还转头向自己的同僚确认,真是十四石,而不是四石?
在得到肯定之后,他们才像是如梦初醒一般,脸上也不由得露出了一丝笑意来。
毕竟农乃百业之本,只有当人吃饱了饭,才有心思想些别的事,才能发展其他行业。若是连饭都吃不起,那何谈做事赚钱呢?
而如今有了这样的高产的稻谷,或许便能很大程度上解决粮食的问题,到时粮仓储满,一片丰收,家家户户都能吃上饭,岂不是四海升平,盛世之景。
无论这些人想的是百姓能吃饱饭,还是自己能得到更多的粮,收到更多的钱,但是这一刻,所有人都心中怀着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
尤其是一些原本就是寒门出身,见识过民间情况的官员。他们深知,如此高产的稻谷,若是能推广到民间,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能让多少人都能吃上饱饭,少饿死那么多人。
因此,他们便立马反应过来,请求将这些稻谷推广下去。
宣文帝自然也是如此想的,除了皇宫那片田里的那些,这一批粮食大部分就是作粮种收上来,好生晾晒储藏的。
只是孟朝毕竟疆域辽阔,即便水稻基本只能在南方种植,但是南方州县众多,后续如何推广种植,各州县又能分到多少稻种,还是需要仔细商议一番的。
因而这件事一时之间还不能立马下决断,大臣们讨论了一番之后,便不再提了,反正之后他们也可以上疏奏议,写出自己的看法见解的。
此事歇了,众人又想起那位国师来,毕竟这样的仙种可是对方亲自拿出来的,或许这便是天上仙人所食用的呢。
而且这样珍贵的东西,即便是被随手送了出来,他们也合该有表示才行。
因而这些人又开始讲起了曾经的话题,便是为这位国师大人立祠奉香火,好受万民朝拜。
这一次却是与最初的情况不同,最开始姜虞刚刚出现没多久,众人虽说也想要为她建祠立庙,但是当时不过是因为,他们心中都怀着对于仙人的敬畏和讨好之情。
毕竟仙人无端下凡,又有神仙法术,却不图凡间的功名利禄,金银珠宝,那想必需要的便是人间的香火吧,他们心中暗自想着。
毕竟他们这些人不过都是些凡人,面对比自己强大又神秘的仙人,心中最先升起的自然还是畏惧之情。
因而他们才会主动想为她立祠,先讨好对方一番,免得仙人觉得他们不敬怠慢了。
而如今,他们却是真心诚意地再次提出了此事。
毕竟眼前这些如此高产,推广下去甚至可以让世人都吃饱饭的粮种,便是千金乃至万金都不换的珍宝了,却被国师大人如此轻易地便拿了出来,实在是让他们不得不感叹起对方胸怀天下的气度了。
果真是仙家,才能拿出这样神异的东西来。
而他们如今也已经是无比叹服了,更是殷勤地希望能在各处为国师建祠,让世人皆知她的名号。
朝堂之上,众人开始就此事议论起来,就连平日里最喜欢哭穷的户部尚书,也一改常态,开始兴致勃勃地与诸位同僚讨论起来。
这又不是皇帝大兴土木非要搞什么奢华宫宇之类的事,算不得劳民伤财,他自然也没有什么话说,不如说,此事倒是极为要紧,是一笔该花的钱。
毕竟国师既是仙人,又为孟朝做了这么多事,这样大的功劳,自然该让百姓皆知,都来传颂她的名号,传听她的故事。
姜虞还不知这些人依旧不死心,又开始讨论起要为她设立香火祠的事,此时的她正看着呈上来的嘉禾,屋内左侧是还未脱壳的稻谷,右侧是已经脱完壳的晶莹大米。
姜虞以手抚摸着那株被固定在檀木盒子里,舒展着身姿的稻谷,露出了一个极为浅淡的笑来,似是有些怅然,有些满足。
这些时日的她常常变换身形,无论男女老幼,因此,宅中众人也习以为常,见到她什么样子都不惊讶了。
今日的她并没有变成什么别的模样,只是卸下了往日的光芒滤镜,虽然模样依旧十分出众,但是少了那股仙气之后,倒与前世的她极为相似。
姜虞看着眼前这些收获的稻谷,才感觉自己好似触碰到了之前的记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