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综穿书的人生

报错
关灯
护眼
43.月圆有弯刀(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此为防盗章希望各位读者请支持正版  柳湘莲对于尾随心上人的事不觉得不好意, 要是等心上人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再也寻不到踪迹, 那才真的不好意思了。

    对于心上人对他的排斥他明了,是他吓着她了。

    不过没关系, 他知道了她家住何方, 总会磨到她心有他。

    看到眼前的院子, 看着陆云心一家人走了进去, 柳湘莲握了握爪,知道了她的住处, 总之是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对此,陆云心一无所知。

    ......

    苏州宅园精致巧妙,假山流水、飞亭阁楼着落其中,此处便是典型的苏州林园。

    此处的主人歪坐在贵妃椅上, 搭了条毯子在身上, 用手勾了勾往下滑的毯子,舒服地眯了眯眼。

    “二爷,卫爷来访,现在院子里。”来人是柳湘莲的管事, 蓄着短须得管事低眉垂眼。

    柳湘莲掀开毯子, 起身快步小跑出了屋, 穿过走廊,路过假山, 远远地就看见友人歇坐在亭子里, 他才大步走近跨入亭子。

    他作揖, 忙道:“若兰,查得如何?”他确定心上人的住处,一回来就央请了好友卫若兰帮着打听。

    卫若兰家族同四公八王多有联系,与金陵一家两侯爵的史家常有走动,央他打听金陵本地的事最是清楚。

    “此姝你认定了么?”

    “你又不是不知,我平生爱颜,只愿娶一绝色为妻。我与她有两面之缘,第一次惊鸿一瞥就下定决心娶她为妻了。”柳湘莲褪去了平日里浪子风格,认真回道。

    惹得卫若兰直叹:”不知该说你怎好,纳妾纳颜,娶妻娶贤。你怎可就一面之缘,连她家室不晓就决心娶人,要是娶了个不贤的人儿回家,你本身就是浪子成性,别到时连家都不愿回了,何苦来哉?“

    但柳湘莲听不进心,却还是问道:”可是女子不是良人?“

    “你可问对了,此女子是良女,其父还是举子出生,家虽是寒门,却颇为富裕,配你却是不够的。”好友样貌极好,家中只有一位嫁出去的姑姑,虽不是四角之家,但也是出生荣贵之家。

    好友本就风流人物,有财又有义,结交四海,上至王孙公子,下至走夫贩徒。多少女子逑之。

    “我本独子,父母双亡,只有一姑姑却早已出嫁,你是知道的,我的亲事就没多大的选择余地。而那女子我悦之。”在好友眼里,他哪儿都好,自家人自己知,自己这性格对于大户人家过不了眼。

    再说,柳湘莲第一次看中这么个人,想娶为妻,旁人再也难入他眼目。

    “哎!即是这样,那你去准备聘礼等,先请媒人上门说亲。“卫若兰知劝不住,才提议道。不过,心中不免兴起一丝好奇。

    二郎这人是他好友,平生他了解二郎,见过的美人如过江之鲫,本人可以说的上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那姝倒是有何魅力?把二郎迷得神魂颠倒。

    看着柳湘莲喜欢得好似糖蜜的样子,卫若兰稀奇极了,要知道外界的人看到平时冷若冰霜的二郎此般模样,哪儿还有冷面的称号。

    他心里倒想见一见那陆云心了。

    说着,卫若兰将手里的资料翻了翻,这些都是打听后收集记载的陆家资料。翻到其中陆云心的那张纸,他仔细过目。

    对于陆云心那手好绣技,他没什么看法,毕竟像他这样的人家,哪家不是养几个手艺精湛的绣娘?

    女子么......

    管理家务什么的,有点资本的人家都会请教养嬷嬷仔细指点,当家母也会细心教导,没什么好奇怪的。

    大户之女恨不得连出嫁都要将以后的食住日用给备好,就连小小的牙签都愿不用婆家才是。名不其实的千金之女。

    陆云心在这些千金女中真的很平凡。

    能让人夸奖的相貌在资料中却丝毫不提,只在纸上留下‘无外人所知’。

    既然说无外人所知那就是真没外人见过,她真正做到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甚至连出门都坐轿、或戴斗笠。

    卫若兰将纸张递给柳湘莲。

    柳湘莲细细的看过一遍后,才依依不舍地放桌上,手却舍不得移开。

    卫若兰才赞道:“她倒是安分,不然以连你都一见钟情的样貌,啧、出在毫无官职的小户人家,简直是一场祸灾。”

    听到这么一说,柳湘莲抓着纸的手紧了紧。

    有他在,定不会让她受半点委屈呢。

    ......

    柳湘莲请了方圆百里最好的官媒,前去陆家说媒。

    见到面熟的媒婆,陆家就知道她的来意,陆晟和他的小儿陆瑜就板着铁青的脸,他们瞧着媒婆头上的红花冷笑,恨不得嘴角上长着黑痣的媒婆离得远远。

    自家女儿(姐姐)在他们的面前还没待够,就被不知哪儿来的野崽想要叼走。

    门没有!

    窗户没有!

    一丝缝隙都没有!

    倒是朱氏热情地将媒婆迎了进门,又是倒茶水,又是端点心,殷勤招待。

    那媒婆吃了一碟子点心,喝了茶水,抹抹嘴才说:“老身一大把年纪了,牵过的红线比吃过的盐还多,手里的好亲比比皆是。说起呆过的人家就属你家待人热心”

    “小妇家不是本地人,虽在金陵已经有好些年了,上门来窜户的人却不多,今个难得见大娘上门,是该热心招待呢。”朱氏没叫女儿出来见客,坐在媒婆的身旁,伸手拉着媒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