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小户女养家记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5章(第2/2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就开始专心爆炒田螺。

    原本炒鸡肉的时候院子里弥漫了一股诱人的香气,飘过一阵香到左邻右舍家去了。

    等炒田螺时,葱姜蒜辣椒放进热油里一爆香,那又香又辣的味道就直接飘出院子去。

    陈念莞毫不在意,将一盘子田螺哗啦一声倒进锅里头,边翻炒边放入茴香、胡椒、茱萸辣子、盐、白糖等调味,不说外头闻着香的左邻右舍,便是在一旁看着她炒的柳氏跟萱萱也直咽口水。

    等田螺炒好了,放到四方台上,母女仨各坐一边,津津有味地吮起了田螺。

    陈念莞喝了一口果酒,手里抓着个田螺看着夜空里的月色,直想叹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中秋一过,陈念莞就跟柳氏恢复了出摊的日子。

    因为已经要准备下一个项目的炊具,等出摊回来后,陈念莞就揣着图纸跟银子出门去找木匠行。

    木匠师傅看了陈念莞的图纸,大概是第一次见,来来回回问得详细,最后才说点头能做,费用不算太高,成本加手工统共要二百三十文钱。

    木匠何叔见图纸上没写明木料,问陈念莞时,她又追加要求,要结实耐磨不容易虫蛀腐蚀,并且每块板子要至少三公分厚,定价一下提高到三百文。

    只是何叔对于能不能做出圆木轮及用榫卯拼接关节存疑,信心不足。

    “何叔你尽管做,多做几个,耗费的料子算我的。”陈念莞差点没拍着木匠何叔的肩膀鼓励他了,大方地留下了一百文的定金。

    等到铁匠铺时,要铁匠打造她想要的两口锅时,那价格却贵到飞起。

    四十公分敞口的铁锅要二两银子,一口薄底炒锅要一两多。

    当初刚搬进燕来巷置办过一次铁锅跟菜刀,她就知道铁制品贵得厉害。

    但好在她现在手上有余钱,所以她还是订造了一口大铁锅,一口薄底炒锅,一?????口圆底小煮锅,另外还有一口弯形薄刃菜刀,一个蓖勺,一把薄铲,跟铁匠讨价还价了许久,最终合共六两银子就这么花了出去。

    赚钱的家伙,不备齐不行。

    随后她便去买了石磨。

    买完石磨后,陈念莞又开始想买驴子。

    反正买了石磨就是要磨豆子磨米的,买驴子干活节省人力,她跟阿娘可以不用干得那么辛苦。

    再说,驴子还可以拉车,平时买点啥也可以用驴子拉着走,从家里到码头出摊,那驴子可以把出摊车拉过去。

    一举三得。

    最重要的是,有驴子,就有了代步工具,那她岂不是成有车一族了?

    不是豪车,也算是辆小车啊!

    普通老百姓谁还不是先从骑单车开始积攒经验开豪车的?

    没有房子,先做有车一族也好哇!

    陈念莞越想越心动,坐着租来的驴车载着自己买的石磨、两个炉子跟黄豆、糙米以及柴火等回家时,看着驴车两眼放光。

    等进家门,见着院子里栓着的驴子,眼睛都发直了。

    可真是巧了,她这头刚想买车,阿娘就心有灵犀,把驴子先买了?

    等见着柳氏招呼自己过去见过那忽然冒出来的陌生汉子,要自己叫大舅舅,陈念莞才知晓自己摆了个乌龙。

    那驴子是这位柳大舅舅的,柳大舅趁着中秋节进城来见自家妹子,知道自家妹子过得苦,所以用驴子拉些乡下的土特产过来给她。

    柳氏当年算是高嫁。

    她是乡里农家的女儿,陈家却算是颇有点地位的城里人。

    陈鸣的父亲,也就是原身的爷爷是是抚宁县青枝巷的里长,陈鸣的父亲退了之后,现在的里长是陈家长子。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窦书办家的侄子看上原身时,陈家那么痛快答应的原因。

    书办本就是县衙六部的领头,尤其户房,管辖着一县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人口户籍以及田赋税收、地产房契,户部就是县衙的钱袋子,户部书办向来是肥水最多的一房。

    而里长管理着巷子附近的百里之内的门户,但凡县衙里有要事疏理户籍或口税的,户部一般直接找街巷的里长干活,陈家就是这么认识户部里头的衙吏跟窦书办的。

    里长跟户部书办,无论权势或家世,均是差天共地。

    所以陈家想跟窦书办攀上姻亲关系不难理解。

    说远了,里长在寻常百姓眼中那也是官儿,便觉得陈家是吃官家饭的,当初柳氏家里看中陈鸣,也是因为陈家有这么一层关系。

    再加上陈鸣读书用功,当时已经是童生,所以陈鸣看上清秀婉约的柳氏时,柳家一口就答应了。

    柳氏嫁过来才知晓这明面上的官家跟实际上的官家是两回事。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