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八零海归女富豪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50章(第1/4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宋余自然也是清楚这一点的。

    他慎重地点了点头,认真地道谢:“我知道的,之后行事肯定会小心,兄弟,谢了!”

    “唉,客气啥?”江德哈哈大笑,把胸口拍得砰砰响,承诺道:

    “你也不用怕他,要是真遇到危险就到咱们外岛避上一段时间。”

    他们书记是战场上的老兵,他们外岛的民兵队各个也都是身手强悍的渔家汉子。

    哪怕那江大力再怎么嚣张,也不敢冒犯到他们外岛头上。

    他们是真敢拿-枪拔-刺-刀火拼的。

    十几年前,他们为了海域边界收获的事儿,就真-枪-实-弹地刚过一场,现在江德还记忆犹新呢。

    只可惜那时候他年纪太小,只远远地看了个热闹,听自家爸和爷爷吹嘘辉煌的事迹,自个儿没能赶上。

    要是那个江大力真敢对宋余对手,那正好,让他好好瞧瞧他们外岛的厉害!

    “行,真遇上事儿,可能还得要多多麻烦你们!兄弟之间就不说那见外的话了,下次有机会请你们吃饭。”

    宋余感激地拍了拍江德的肩膀。

    江德爽快地答应,又笑道:“好嘞,不过下次可别带咱们吃海鲜面了,一年到头都是这一口,早就吃厌了,还是白米饭和猪肉羊肉吃起来更痛快。”

    宋余来自内陆,鱼虾大闸蟹等海鲜对他来说是稀罕玩意儿,难得吃上一次,价格还非常贵。

    但是江德作为深城外岛人,这边的土地不怎么肥沃,收成一般,啥都缺就是不缺海鲜。

    海水退潮时候岸上的鱼虾螃蟹之类,那是背着箩筐就能捡上一大把,早就吃腻了。

    “放心,一定。”宋余笑着答应。

    等解决了午餐,他们才重新回到了海鲜批发市场的摊位上,替换下另外一个看着摊子的叔子。

    “叔,咱吃过了,你快去吃吧。”江德朝自家叔叔高声喊了一句。

    江叔点头,对于自家侄子江德和帮忙高价售卖了不少海货、编织品的宋余,他还是很信任的。

    “那你们在这儿看着,我一会儿就回来。”

    他打了个招呼,在另一盆清水里洗了洗沾满鱼腥味的手,才放下撸起的袖子去找地儿吃饭。

    “叔你放心。”江德一边答应,一边在自家摊子旁的台阶上坐了下来。

    反正屁-股下面垫了张报纸,也不嫌弃地面脏。

    海鲜批发市场的味道不好闻,一股冲头的腥味,坐的时间久了不免头晕脑胀的。

    但江德早已习以为常,啥也没戴,好像完全闻不到这难闻冲鼻的味道。

    这个时候正是饭点,批发市场的顾客不多,没什么生意,只要看着摊子就好,十分的清闲。

    见叔叔走了,江德又开始和宋余闲聊起来,倒着心里的苦水。

    “现在天越来越热了,抓上来的鱼虾根本放不住,几个小时就开始变臭,难卖得很。”

    “今儿上午倒是难得开张了不少单,可各个都挑剔个头小、品相不好。唉,他们也不想想,品相好的海货哪里还轮得上我们,都是得上交上去的。”

    江德絮絮叨叨地抱怨。

    宋余当着合格的听众,耐心地听着他的倾诉。

    江德所在的外岛可以说是他最大的供货商来源之一,所以他非常注重双方关系的维持。

    不然,也不会在空闲时间陪着一起摆摊售卖。

    等江德吐槽完了,宋余才问:“你们之后有什么打算吗?”

    正用手给自己扇着风的江德一愣,不太明白宋余的意思:“你指的是什么打算?”

    “就是对未来的规划。”宋余?????简单解释了一句,见江德还是一脸懵然的模样,于是掰碎了说得详细。

    “这边的海鲜批发市场算是自然形成的,但是随着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买卖环境越来越混乱,政府迟早要插-手管理规划。”

    “但是按照目前政府的经济状况,恐怕无力承担改建费用,很有可能会将批发市场承包给私人。”

    “然后简单重建后依据位置收取摊位费,统一按制度管理,这样先到先得的混乱摆摊模式维持不了多长时间了。”

    宋余的眼光极具有前瞻性,天生的对政府政策和商业机会敏感。

    江德听得一愣一愣的,最后嘴巴都合不上了,震惊道:“摆摊还要收钱?”

    这不是坑人吗?

    “因为这边地段好,要是换了个偏僻的地方,买海货的人还会有这么多吗?”宋余补充。

    江德想了想,下意识摇了摇头。

    他也知道,虽然嘴上一直抱怨,但是摆摊还是挣了不少钱的。

    虽然比不上和宋余合作赚的那一大笔,但是对他们外岛来说也是不小的一个数字了。

    不然一向古板的书记也不会同意他们天天摇船过来,来摆摊的壮劳力记的也都是满工分。

    “所以,想好之后有什么打算了吗?”

    “比如说,由你们的书记出面,直接承包这个海鲜批发市场,或者是租赁几个铺面,做长长久久的生意。”

    宋余还是很看好这两个举动的,认为十分的有利可图。

    江德所在外岛的书记号召力强,信服力高。

    在不少岛屿都落实了包产到户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公社集体化。

    最难得的是,岛上的风气很好,几乎没有懒汉,家家户户都团结一心,拧紧一根绳跟著书记发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