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在年代文里发家致富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62章 事业(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张秀芳自言自语道:“嘉言,嘉言……真是个好名字。”

    林冬妮关切地问:“娘,你怎么了?”

    张秀芳心里清楚,作为子女,林逸秋真的很尊重自己了,他把决定权交给了自己。

    是否要揭开这个谜底,这无疑是很纠结的。可儿子丢失这件事已经成了她的梦魇,午夜梦回,她每每伤心到哭醒,都会恨不得杀了当时那个怯弱逃避的自己。

    如何抉择其实在听到消息的那一瞬间,她心里就有了答案。

    张秀芳站起来抓住女儿的手:“我没事。老五,你能不能帮我写一封信?”

    林冬妮问:“你要写信给小哥?”

    张秀芳极力控制自己的神色,故作镇定道:“嗯,我有很多话想对他说。”

    另一边,在苏市定居的胡誉同样也收到了信件。

    当同事告诉他,有东北的来信,还帮他放在放在桌上的时候,胡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在这乱世之中要找到一个人,那得有多难,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一年前,他的学生林逸秋受到自己的嘱托前往东北寻人,却始终了无音讯,他从焦急等待到平静失落,直至最终接受现实。

    可今天,东北那块竟然给了回信!

    胡誉顾不得同事异样的眼神,立刻跑回办公室,桌上果然有一封厚厚的信件。

    他迫不及待地拆开,双手颤抖到几次就要撕破信封,可他还是镇定了下来。

    “要冷静!不论结果如何!”胡誉这样告诉自己。

    可当他亲眼看见那熟悉的字迹,眼泪终究是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找到了!

    真的找到了!

    他赶紧把剩下的一叠照片翻开: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胡子拉碴不修边幅的中年男子,正手足无措地配合着相机拍照。

    胡誉笑了,是他,真的是他!

    笑着笑着胡誉又哭了。

    他的少爷怎么变成了这样……

    这样一个天之骄子,为了顶替自己,把自己变成了这幅样子。

    胡誉痛苦地跪坐在地上,捂着胸口泣不成声。

    但好在人终究是活着的,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只要活着就有重逢希望!

    林逸秋寄完信以后,来东北的目标就实现了一半,不,应该算是超额完成才对。

    现在他只需要继续帮助刘家村人民脱贫就行了。

    六月底,刘大斌以生产队队长的名义,抵押了食品厂贷款到了一千块钱,购买到了一辆二手拖拉机。

    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联手把拖拉机重新清洗,一台七成新的拖拉机再度出现在众人面前。

    十二分队终于有自己的拖拉机了!

    从今以后,他们再也不需要低三下四去问别的生产队借了。

    运输货物也可以靠这台拖拉机。

    更重要的是,林队长答应过大家,村里任何村民都可以借用拖拉机回娘家探亲或者进城办事,只需要补足燃油费和一点损耗费。

    实在是太方便了!

    热情的村民们围着拖拉机又唱又跳,恨不得围着开一个庆祝会。

    还是林逸秋派人来把村民们驱散开,不然那么多人堵着路,要是发生踩踏事故就不好了。

    拖拉机是到手了,但是会开拖拉机的人还没有。

    林逸秋考虑了一下,最终决定派一名知青,两名刘家村村民,两名王家屯村民共计五人,一起前往第五分队学习开拖拉机。

    消息一传开,全村所有男女老少都来报名了,挤得办公室水泄不通。

    最终还是在林逸秋的调节下,把学习年龄定在了20岁到35岁之间,男女不限。

    就这,也只是筛掉了一小部分人选。

    最后还是刘季年告诉了他原因。

    “开车是个技术活,开拖拉机也一样,大家本来都是农民,除了金厂长家里有点小钱,早年间托了关系去学了个车,其他人除了地里刨食都是啥也不会,好不容易有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可不得挤破了头都要进去嘛。”

    既然年龄上删减不掉,那就只能从别的方向筛选人数了,首先文盲肯定不行,以后队里有任务下来,听不懂怎么行。

    “那就再加一个条件,小学以上学历,你看怎么样?”

    刘季年赞许地点了点头。

    林逸秋心中感慨:这十年的动荡,不知道堵塞了多少人求知学习之路。

    “对了,咱们这个初中办的怎么样了?”宣布初中复课已经有半个月了,林逸秋每天忙得脚都打转,根本没时间去学校。

    提到这个刘季年也挺灰心的,他难得露出了沮丧的神色:“勉勉强强吧,有人帮忙看孩子的托管班倒是很快人满为患,就是初中那块……我拜托了秀花姐上门说服家长,好说歹说有一部分家长同意把孩子们送去学习。”作为刘家村的一份子,刘季年其实有点理解那些家长的心情。

    “才一部分?”

    林逸秋原以为会有很多家长愿意孩子去学习才对。

    他皱了皱眉问:“怎么劝的?”

    “他们刚读完六年级,这个年纪能干啥?地里的活儿都干不明白呢,女孩子也不过是十三四岁,总不好这么小就嫁人吧,就算是去城里打工,也得达到一定年纪,如果读了初中肯定不一样啊。”

    “受现在大时代的思想禁锢是一方面,钱是另一方面,孩子再小也能干点活儿了,留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