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赛间歇的四天转瞬即逝, 英格兰队已经提前一天来到了克拉特福根准备和德国队进行的第二轮比赛。
这轮强强对战的赛前发布会,卡佩罗显得相当有信心,表明了自己想要赢得比赛夺得小组第一的信心。
从实力看来, 目前的德意志战车确实不如三狮军团的实力, 主教练勒夫更是比不上卡佩罗这样的老资历, 所以德国主帅在面对媒体采访的时候也非常低调。
事实上,勒夫以前做好了小组第二出线对战葡萄牙的准备, 毕竟A组和B组的趋势都十分分明。
须知,赢了小组赛不一定能走出淘汰赛。
并且德国队也不是完全不迷信,要知道他们现在的队长可是巴拉克, 德意志战车的灵魂人物, 02年的四亚王。
他们的更衣室内部其实并不稳定, 年轻的新血需要灌入, 年长的球员并不认为自己已经老到要退出球队的地步。
球迷们的态度也很多样, 有人认为勒夫的改造是让德意志战车变成跑车,失去了他们原本强硬的意志,但也有球迷认为巴拉克这样霸占队长袖标不肯退位的,才是队内毒瘤。
至少, 像波尔多斯基这样的年轻球员就非常不服气, 要不然也不会在一年后的世界杯预选赛上公然扇了巴拉克一巴掌,而德国足协也没有给受害者一个体面的安危。
一将功成万骨枯,在成就成功的道路上总是难以避免一些牺牲品的出现。
而且巴拉克所带来的巴拉克亚军定律也确实有点让人难以不迷信, 继四冠王之后,巴拉克这个赛季在切尔西也又陆续拿了三个亚军。
不过现在的德国队尚且处于半改造的状态,巴拉克、克洛泽、施魏因施泰格和弗林斯都是老派球员阵容。
第二轮小组赛正式开始之后, 拿到开球球权的英格兰立刻将足球转移到路西尔脚下, 依旧是开场突袭的套路, 卡佩罗作为一个善于吸取经验的主帅,不介意拿来试探一番德意志。
勒夫也不是吃素的,他在赛前就研究过了英格兰队的进攻特点,前场的进攻策划者大多以路西尔为主,只要能够封锁住这个球员的点,德国绝对能占领上风。
在边路奔跑准备插入禁区的路西尔,面前迎来的是德国的防守球员希策尔斯佩格,高大的德国中场挡在他的身前,亦步亦趋地后退,压制路西尔冲刺的速度。
而后,有个灵活的身影横向插入,顺势滑铲将球解围出了边线。
路西尔惊讶了一瞬,这就是德国针对自己的新防守战术吗?
通过身材高大、正面拦截能力强的球员阻拦自己冲刺和突破过人的速度,而后有灵活的防守球员伺机而动断掉自己的球?
希策尔斯佩格是典型的工兵型中场,虽然左脚有不错的远射能力,但放在世界足坛进行比较,他并不算突出,跟杰拉德、兰帕德都无法相比。
路西尔更在意的还是那个爬起来之后个子小小的防守球员。
菲利普.拉姆。
老实说,路西尔之前还没怎么见到过这种类型的边后卫,用灵活的头脑进行卡位和防守,这听起来像意甲球员的风格,但问题是马特拉齐他们也都个个身材高大啊。
身体有如此大的劣势,还能够坐稳国家队边后卫主力之位的拉姆,一定有他不可代替的能力。
之后的几次边路突袭更是让路西尔意识到,他本场比赛的真正对手,不是工兵中场希策尔斯佩格,也不是高中位默特萨克和梅策尔德,相反,是眼前灵活补位的拉姆。
卡佩罗也在场边暗自叫好,勒夫的这个防守战术制定得不错,难以保证限制住路西尔的情况下,像希策尔斯佩格那些球员都只起到牵制作用,而拉姆才是真正钳制路西尔手脚的那个人物。
意大利主帅的脸上虽然没有笑意,但他心底却仍然保持着好心情。
可问题是,勒夫,你真的确定拉姆和防守球员的搭档,就真的能够限制住路西尔?
不过,在路西尔反击之前,德国队抢先在比赛的第十几分钟里发出了一波进攻,他们蛰伏在中后场足足十分钟,终于等到了英格兰中场的一次大意。
巴拉克从自己的俱乐部队友脚下抢下足球,带到费迪南德身前,假射真传来了一脚精妙的直塞,插上的波多尔斯基顺利持球在禁区内接到了球。
幸好他在射门时犹豫了一瞬,让阿什利科尔找到了机会将球铲下。
兰帕德回追的时候松了口气,正是败也俱乐部队友成也俱乐部队友,他回去就把阿什利科尔是最好的左后卫这句话写在斯坦福桥的更衣室里。
二防一、多防一的限制手段都是建立在球员和队友难以建立沟通的状态上。
路西尔一个人并不是不能够强行从拉姆和队友的夹击中冲出去,只是这样做的试错成本太大,九十分钟的比赛能浪费的也不多,更何况他现在有不少靠谱的队友。
面对拉姆的再次断球,路西尔将球一扣一拉,而后长传给了另一边的乔科尔,后者在进攻持球这方面同样不弱,更别提他还有鲁尼作为搭档,两个人默契地配合让德国队的后防线难以忍受。
中路的进攻更是吸引了两名高中卫的注意力,一时之间,留在路西尔身前的只剩下一个拉姆。
拉姆虽然是凭借个人精湛的头脑和防守入选国家队,但这个世界上能够轻易单防路西尔的人还不存在,鲁尼看见自己这边成功撕扯空间之后,立刻出人意料地将球挑传至另一边。
面对高空飞来的足球,170的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