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病鹤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84章 笑无言(二)(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那个男人名为李观,在户部度支做郎中副使,不大不小的五品官员。

    堪堪能上朝堂,站在最角落,大抵不去也没什么影响。

    他本人亦是如此,低调内敛,从不广交友,每日便是朝九晚五,三点上下。

    赵应恪曾与户部的大臣们闲聊,将所有人议了一遍,中途不经意地转到李观身上。

    “那,李侍郎如何?”他笑着说,“瞧着不甚起眼,恪一时都没想起他的名字。”

    “李观啊,确实木讷了点。”户部尚书摸了摸自己的两撇胡子,“但分内事做得挺好,很会算术。”

    其他人也应和,说是李侍郎心算厉害,虽然人话不多,但经常帮着户部其他人稽查账目,实际是个面冷心热的人。

    人缘也没表面上看着那么不好。

    可惜早年丧妻丧子,至今也未再娶。

    有人善意打趣,“不续弦,家中也没个妾室,瞧着他也不去那些莺巷柳馆,精力全留给算账了罢!”言下之意就是该不会不行了罢?

    户部尚书摆摆手,“莫在殿下面前说胡话。”

    其他同僚也帮腔,“李观是难得的痴情种呐!”

    赵应恪微垂眸,眼角上瞧,手指摩挲下巴,还是浅笑的模样。

    是啊,是痴情种呐。

    而且哪是不行,分明一***,怕是要捅破天子的后花园。

    李观还有一个身份。

    商贾之家,精通算术,同姓李——晋北李家。

    凭空不好猜,但说来会叫人拍着手有恍然大悟之感。

    他与李家本家渊源颇深,是被专门请去闲时做管账先生的。

    关若媛将这事告诉了赵应恪,说有事可以直接去找他。

    赵应恪不置可否,最终还是不忍浪费这有利的友邦。

    所以他与李观一直保持着联系,两人礼度委蛇,只做什么也不知,倒没有想象中的窘迫。他们的关系不冷不热,从不在外相聚,旁人也不知道四皇子和李侍郎竟有私交。

    第一次见面后没多久,李观便向他引荐了李家家主李稽。

    谁不乐意有个皇子在暗中做靠山,至少皇城脚下的李家对此喜闻乐见。

    是以后来的“李稽”不完全是李稽,有时候还会是赵四。

    像是在行海竹园中引燕江之水入池的浮夸手笔就并非出自李稽本人,当然细究下来也不属于赵应恪,而是李观提议的。

    “送给四皇子的成年之礼。”

    赵应恪现在想来都会觉得太过哗世动俗了。但不可否认,这么想的时候他的嘴角仍旧是上扬着的,似乎觉得愉悦,又好像波澜不惊,只是笑着。

    大概是因为关若媛从一开始就表现得很平静,赵应恪对她的情夫也生不出多余的情绪。

    恨与厌恶没有,亲近和喜爱的念头是想起来都叫人发笑。

    偶尔他也会出神地想,那个人有可能是自己的生父?

    不过这种想法总是转瞬即逝。因为是又如何,他永远不可能脱离赵氏族谱,他也舍不得属于“赵应恪”的一切。

    只有一次,仍旧是嘉隆十六年,淑贵妃掉了孩子的那一年。宜妃因为管教不淑致使八皇子伤了九皇子,皇后特地召集六宫商议九皇子的新去处。

    没人愿意接这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

    而那日淑贵妃本可以借身体不适之由缺席。因为谁不知道,皇后向来喜欢把这种事情交给“分管后宫”的贵妃娘娘。

    光明正大地使些小伎俩。皇后扳不倒这个眼中钉,只能和善地依圣旨给对方找事做。

    可是关若媛那天还是去了。

    她背脊挺直地坐在圈椅之中,听到对方的懿旨连眉头都没皱一下。

    别的妃嫔讨好似的为她打不平,暗地里说巩氏也太欺人太甚了。

    她也耐着性子陪她们演姐妹情深的场景。

    没过几日,九皇子便被送到了清和殿。

    赵应恪望着那小男孩戒备的神情不觉有些好笑。

    他还是那么瘦弱,别人是穿衣裳,到他这就变成了骨头架子被装进衫袍里。偏偏那小脸上一片冷漠,露出正在换牙的口齿,暴露骨子里的不屑与凶性。

    可是每日去国子监时,赵应祾又像变了个人。

    守九皇子读书的太监不上心,赵应恪常能看到窗檐边上的衣摆,小孩探头探脑的,早早就跑到他们的学堂来等着了。

    当然不是等他,他知道。

    也当没看到。

    赵应祾是来等三哥的。

    他对谁都不亲近,恨着眼,永远警惕永远防备,如果你再往前走进一步,那他下一秒就会和你厮打在一起,用牙齿咬掉皮肉。

    只有面对赵应禛的时候,他就好像御花园中等着人喂食的猫儿,嘴角和眼角都弯起来,伸长了脖子等着被挠一下,这时候所有尖牙都被收起来,这时候的他渴望亲吻。

    赵应恪有时候忍不住想,那小白眼狼明明是住在清河殿的!吃的用的从还在无忧宫时就是他的母妃和他给的,怎么还把自己当作敌人。

    甚至赵应祾身上的新衣服,那上好的绸缎以及针线布料,都是关若媛亲手一点点缝出来的。

    可惜没有人告诉他,所以他理该什么都不知道。

    不知道淑贵妃已经很多年没来国子监接四皇子下学了,而如今她每日都在偏殿等他二人背完诗书再一道回清和殿。

    他满眼只有三哥哥。

    三哥哥给他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