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点我一下,马上暴富[快穿]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56章 大夏衣冠满华光(32)(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送走何英浩, 祝锦宸直奔南渡码头,包下一条船,顺水而逐, 没再多逗留一刻。

    他来时两手空空, 走时一无所有,只抛出几百银两,在船中堆满了几十家老字号酒楼最驰名的佳酿。船上除他以外,只得一位老艄公, 胡天胡地,醉生梦死,再无人能管得他。

    离开桑禾县后, 他已有很久不曾这般放浪形骸。白日里只是摊开四肢, 在船中睡大觉;晚上瞪着眼睡不着,就将黄汤往胃里灌,换一个浑浑噩噩,好似醉眠丝绵云朵之中。

    有时候夜来醒转, 他就躺在船尾,一声不吭,看天上的月亮。

    沈玦坐在船篷顶上, 问他道:“你的愿望, 已经实现了。”

    “但你看起来,似乎不太高兴。有原因吗?”

    祝锦宸像个死人一样把自己摊开在甲板上晒月亮,呆了半晌,才意识到是谁在和自己说话。

    “……什么、愿望?”他慢吞吞地反问道, “我有——什么, 愿望?……”

    沈玦道:“桑禾县城郊野山坡上, 你说, 你要夺回织造坊,把那些人踩在脚下,要他们敬你重你,再不能对祝家说三道四,你要出人头地,衣锦还乡,要这天地间,再没人能瞧不起你……”

    同样的话,出自祝锦宸口中,那是一脉情切激昂;从沈玦口中被复述出来,却是枯燥无味得紧,一口气平平淡淡念完时,竟还显出几分嘲讽之意来。

    “……”祝锦宸伸手按住发痛的脑袋,只希望他别再说了,但他喝得太多,反应比平时慢了整一拍,沈玦都讲完了,他才来得及组织好语言,“……别提了。听听,听听——这他妈,说的是人话吗?什么好事、都是你家的?——凭什么?凭什么啊?”

    “可是,这些愿望全都实现了。”沈玦强调似的,又把这句话重说了一遍,“你全都做到了。”

    祝锦宸瞪大眼睛,看着那个又白又圆的月亮。

    ……是啊,他的愿望,全都实现了。连最愚蠢的梦想,都已被他牢牢握在手中。

    实现梦想的滋味,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但也没那么糟糕。

    但为什么,他还是会觉得难过呢?

    “小神仙。”

    “说说你自己——”

    “你、也有,愿望吧。”

    “你的——愿望,实现了吗?”

    ……愿望?

    沈玦一瞬恍惚,只能陷入困顿的沉默。

    他从没想过这个问题。

    他没有想过“自己”。

    更准确的说法是,他没有意识到过“自己”。

    “自己”的愿望,那是什么?

    ……作为一本致富书,他承载着创作者的愿望出世,以为帮人暴富,就是他自己的愿望。

    辗转过若干库房与旧书摊,却不曾被人翻阅。在漫长的等待以后,他萌生了“被人看到”的渴求,而也是这份渴望,为他带来了造访不同时空的机缘。

    此时此刻,他的愿望又是什么?

    ……

    “帮人暴富。”沉思良久,他不太确定地说。

    经历了两个世界的旅行,除了宿主,他仍然没有被任何人看到。不过,这对现在的他来说,已经不再那么重要。

    看着宿主成长,影响、改变身边的世界,他在一旁,也为之欢欣鼓舞。

    于是现在,他的愿望回到了原点。但与最初急于证明自我价值那时不同,他的帮人致富,有了明确的指向,不再是一句抽象的概念。

    “帮尽可能多的人变得富有,摆脱贫困的生活,这是我的愿望。”他肯定地说。

    祝锦宸唿哨一声,连道了几个“好”字,听不出是起哄还是喝彩。

    “懂了。等着,”他斩钉截铁道,“等着!你的愿望,包在我身上。”

    讲完这些没头没脑的话,他把眼一闭,就自睡过去了。

    他懂了什么?

    沈玦没能读出来。

    ……

    酒喝完后,船也行到了琼江府。祝锦宸重整衣冠,做回他的昭华号大当家,若无其事,站好最后一班岗。

    嘱咐生意、准备出航的间隙里,祝锦宸也没忘了飞书传信,与何英浩、季岑等人了解朝中风向。那些说尽了漂亮话的承诺,实际上履行得怎么样呢?

    他知道如今自己走到哪里,都有眼线暗桩盯梢,往来书信,少不得都要被拆开检查一道。但没关系,就让他们疑神疑鬼,将他的疑虑和焦躁全都报上去吧。这台庞大而臃赘的行政机器,运转起来实在是太慢了。不多催一催,怎能赶得上离别之期。

    他得看着那些承诺兑现,看着它们生根萌芽,才能安心离开。

    最先办起来的,是由何英浩一力负责的新学。京中广发英雄帖,消息一路传到岭南。昭华号中也有匠人跃跃欲试,两厢犹豫时,祝锦宸一概给予鼓励。初生的新式学府,需要富有经验的学者加入。皇城脚下,内阁办学,也意味着能接触到许多民间碰不到的项目。

    新式火器的研究首当其冲,学府中研制出的弹药、火|枪与火炮,会小批投放到神机营中完成前期试验,基于实测数据迭代改善。此外像是天文观测、历法演算、以及更为抽象的算学、理学研究等,因看不到短期效益,只有进入官办学府,才能心无旁骛深入钻研。

    相比这些震动朝野的大事,明霞坊旧案清查,反而显得格外轻松。始作俑者原是运输官失职,将京中织造办与明霞坊的布匹放错;发现错漏后,京中织造办生怕被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