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点我一下,马上暴富[快穿]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44章 大夏衣冠满华光(20)(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繁花织景, 究竟好看。可是天上地下一水相隔,众人心中也一清二楚,这天工海市, 凡人只能看看而已。

    这是一个他们触不到、碰不起, 遥不可及,只可远观的奇迹。月亮虽远,人人皆不可得,只能往水中去捞, 也显出十分公平;世间那么多金山银山,他们却碰不得一指头。

    左右也是看得见摸不着,江岸上边, 就有个工头吊起声音, 玩笑喊话。

    “大老板,看这里!纺织机怎么卖?你开个价,我包给!先来个十台,不够再加!”

    其他人听工头这样调侃, 一窝蜂地哄笑开来。

    “胆敢说嘴十台,你现在掏一个梭子的钱我瞧瞧?”

    “吹牛皮,我也会。大老板, 我要五十台, 便宜点卖给我呗?”

    “我倒是真想买,就怕买不着。你们哪天发了财,记我一个。”

    “都说那昭华号的布特别好,原来是靠这件法宝。”

    “你声音太轻, 上边听不到, 大伙帮你, 一块喊!”

    不过一会儿, 江那边就传来了齐刷刷的号子声,一会喊“赶快卖”,一会又喊“便宜卖”,过一会又喊“来一台”,抑扬顿挫,还押上了韵,听得昭华号几个人都是忍俊不禁。

    笑了一阵子,柳如莺就探头去问祝锦宸:“大伙儿都有兴趣,这机器……老板您真不打算拿出去卖?”

    首饰小物布匹的生意都做过了,也不差再售卖几台纺织机。这还有点儿难度在里头,柳如莺摩拳擦掌,很想挑战一番。

    祝锦宸听着那些玩笑话,也乐个不停。但他自有主意,不能随便被带着跑,当下就与柳如莺解释道:“现下这织机的工艺品质,已经叫我满意,但单台机器的造价太过昂贵,不适合大批投入市场。我在想办法,希望半年之后,能有好的结果。”

    下头吵吵嚷嚷惹人烦,他二人又言之凿凿太自满,终于有人在旁看不下去,出言唱衰。

    “以水驱轮,看似新颖,其实迂朽。前朝也曾有水力织机问世,结果如何?枯水期水量不足,送不动转轮,洪涝雨季,机工亦不能在滂沱雨中纺织。中看不中用,浪费气力,哗众取宠。”

    能得邀帖进入天工海市观摩的,都是些有身份的人,最次也是地方上有名望的乡绅乡宦。自古文人两相轻,挑刺时也是彬彬有礼中透出一股阴阳怪气,引经据典,还挺不好驳斥。

    这人起了个头,立刻就有许多旁人跟上。

    一个说“这织机做了机工、妇人的活,却教他们做什么去?乡民赋闲,只知无事生非,有了这机器,只怕人心更乱”。一个又说“物以稀为贵,生丝织锦,本是无价上品,若叫这机器弄贱价了,还怎么赚外邦小国的白银回来”。

    还有人眼瞅着老织工们手翻鲜花,竟如同睁眼瞎一般,张嘴就道“机器终究不如人,失却灵秀之气”。

    祝锦宸:?

    他记得仙家曾与他讲过,在未来,有一位伟人说,“人民群众喜欢,你算老几”。

    现在他听着这些评论家们颐指气使,就很想将这句话兜头砸在他们脑门上。

    他还没想好怎样才能体面辩驳,柳如莺手中拈着一朵绢花,向前一指,蛮不讲理道:“男子汉大丈夫,怎么一个个如此嘴碎,连我一个姑娘家都替你们羞。各位大人们呀,您会织布吗?会纺纱吗?用过织机吗?知道要织成这种八色锦缎,要花费多少种丝线吗?”

    “不知道?不知道就对了!”柳如莺嫣然一笑,转为温柔声调,从桌下抱出一迭宣传画报,拿在手中晃了晃, “大人们不通女红,怎知我等小女子摇梭纺布之乐?不如先瞧瞧这画报吧。上边不仅讲了我家织机的运作原理,还附了一寸大小的昭华锦样料,机织出品,如假包换,恳请各位大人们赏光品鉴。”

    周遭达官贵人,齐齐哑然失语。但他们并没有被柳如莺说服,纯是被这个离经叛道、大胆呵斥他们的姑娘家给唬楞了。

    他们不把女儿家放在眼里,反而被柳如莺利用,正好半真半假地嬉骂他们。此处打口舌嘴仗,吵不出个结果,还会陷昭华号与祝锦宸于百口莫辩的困境,谁认真谁输。她晓得这些光风霁月的“达官显贵”,最不屑与妇道人家论高下,那干脆就胡搅蛮缠一场,叫他们有理没处说才好。

    若还有人敢和她争吵,吵输了是不如姑娘家,吵赢了也是丢人现眼,她稳赢不输。

    趁这些人还没反应过来,柳如莺麻利地将宣传画报发出去,一人一张,亲递到手中。众人面面相觑,这才恍惚想起,昭华号中,似是确有一位声名显赫、泼辣厉害的柳大掌柜,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祖宗教训唯女子与小人难养,实是真知灼见。

    可那张画报上以一枚大头针钉着的彩锦样料,又的确是精工上品,比他们自己现下身上穿着的礼袍,还要细腻光鲜几分。

    四下沉默,敌退我进,柳如莺祭出后手,一路乘胜追击:“大当家这里,还有好消息要告诉大家。一月之内,昭华号让利经营。持昭华锦样料的客人,凡至布行,都能以八成价格采买布料,品种、花色均无限制。机会难得,还请各位勿要错过呀!”

    讨不得口舌便宜,还被强买强卖,塞了一张广告画报与折价券,众人都觉没趣,三两散开。

    一场小小风波就此揭过,但临水平台未得平静,反变得更热闹了。

    原来昭华号的布匹品质在外,在岭南一带已传开盛名。来参这天工海市的有许多外地商贾匠人,平时无缘到往琼江府,只从他人口中,听过昭华号大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