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矿区美人养娃日常[八零]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84章(第1/6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跟以往的四次开业不一样, 这一次卫孟喜搞得轰轰烈烈,十分盛大。

    先是在店铺装修尚未完工时,就在店子周围挂上红布标, 上面明明白白写着万里书店何时开业, 开业前五天所有文具一律八八折,通通八八折, 买满三十元还送一瓶墨水儿!

    买满五十元送价值两元的钢笔!

    附近的学生们老师们家长们,一抬头就能看见书店无处不在的广告。

    这还不算,新招聘的店员,卫孟喜还让他们直接去发传单。反正她现在跟印刷厂的人也熟, 一张作业本封面那么大的纸上, 加黑加粗写着开业时间地点和优惠,店员们穿着统一定制的白衬衫黑色西装裤和黑皮鞋,见人就发。

    金水市的各大小街道种满了梧桐树, 九月份的傍晚,吃过晚饭后, 男女老少们全都坐梧桐树下乘凉。

    店员们骑着自行车, 顺着各大小街道走, 一路都是乘凉的群众, 他们见人就发, 嘴巴又甜, 这个“阿姨”, 那个“叔叔”……很快, 也就是半天的时间,整个金水市就被他们发完了。

    金水市发完了, 可传单还有啊, 李晓梅就建议, 让他们上书城发去,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老板可是开着工资呢!

    于是,除了守店的胡美兰,其他五个人,又装了几百份传单杀省城去。现在两个城市之间距离越来越短,还开通了公共汽车,每半小时就要发一趟,人员流动十分方便。

    方便到他们今天刚发了传单,第二天就有书城市民拿着传单来问,是真的买满三十送墨水吗?

    卫孟喜一看,行啊,要是能把省城的流量引过来,那可是锦上添花!不就是多印点传单嘛,也花不了几个钱。

    这几个店员也够机灵,晓梅只是说去书城发,没说上哪儿,他们却无师自通的,专门去各大中小学门口,尤其是放学的点儿,拿几个饼子,灌一壶凉白开,就守在人学校门口。

    放学铃声一响,立马就开始发。

    只要是出来的学生,都必须人手一张传单,短短几天功夫,几乎整个书城市的学生群体中,都知道距离三十公里以外的隔壁市,即将开这么两家书店,当天有便宜可捡!

    也有的学生,因为不知道万里书店是个啥,周末呼朋引伴来金水踩点,正巧踩到了人民路上的万里书店。

    可以这么说,没有一个学生能一分钱不花从万里书店走出来。

    因为里面的东西,就没有一个学生拒绝得了!

    但凡是有人来过,书城市的学生群体就要被炸,于是源源不断的学生从省城坐车过来,虽然还没开始搞活动,但一分店的营业额呈现出了数量级的暴增。

    尤其星期天的时候,胡美兰和另外一个新店员压根忙不过来,她们还没开门呢,排队的学生已经把队伍排到隔壁卤肉店门口了。

    卫孟喜在矿区家里还睡懒觉呢,压根不知道也来不及被通知到店门口的情况。幸好晓梅机智,当机立断留下两名店员帮忙,发传单只去两个就行。

    就这样,四个店员守一个店,还忙得水都喝不上一口,一天下来营业额居然破六百!

    可以预见,等到正式开业的时候,生意要火爆成啥样。卫孟喜于是又紧急培训了六个年轻人,算是招的临时工,说好开业前一天加开业后一个星期去帮忙,一共八天时间,包一日三餐,每人开三十块钱。

    等到开业那天,事实证明,她的准备是对的。

    得益于无处不在的各种手段的广告和造势,1984年国庆节前一天,他们才刚准备开门,听说门口就已经有家长在排队了。

    今天是工作日,但没办法,孩子要买文具,总不能让他们自己翘课出来买吧?只能家长们上班路上顺便去排个队,或者请半小时的假来咯。

    在阵阵鞭炮声中,卫孟喜请来工商局徐良局长,他带来文化局局长,以及对面新华书店的总经理,举行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开业典礼。

    跟徐良打交道,尤其是请他帮忙,卫孟喜本来有点犯怵,但远在京市的陆工,就一个电话的事,徐良就自个儿上门问小卫啥时候开业,他要来“凑热闹”。

    卫孟喜简直受宠若惊,她原以为他这么正派的人,是绝对不会喜欢跟个体户打交道的。

    但她还是低估了陆工的魅力,也低估了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地位。

    反正,有了两大主管单位领导的肯定,又有了对面国营单位的背书,卫孟喜的开业是怎么盛大怎么来,请了舞狮队不算,还请了花灯队的,各种乐器一响,从早跳到晚,看热闹的老百姓把周围两条街都给堵上了。

    她带着几个孩子在店里帮忙,不是补货就是找货,孩子们也忙前忙后满头大汗,终于知道妈妈工作有多辛苦了。中午居然主动说以后都不花妈妈的钱了,他们要寒暑假和周末来店里打零工,自个儿挣钱花。

    卫孟喜:“……”

    可拉倒吧,你们老母亲这么辛苦,可不是开店让你们来打零工的,该学啥学啥去。

    这边正吃着,那边又有人进来了,卫孟喜随便扒拉几口,自己出去换晓梅她们几个回来吃。吃饭都要轮换着去,这么好的生意,卫孟喜还真是第一次遇到。

    店里,进来了一群八九个少男少女,约莫十六七岁,卫孟喜从他们谈话内容得知,已经是高三的了。这样的学生,推荐啥都没用,因为他们马上就要高考了,最实际的就是备战。

    “同学你们看看想买啥,我们店今天有一款钢笔不错,金属笔身,造型时尚,笔握处还有个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