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猎户家的俏村花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53章(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梁川要是上山去打猎,必定是没法子带陈小幺的。

    以前就算了,可现在天冷,陈小幺又有了身子不比以前,更是没法一道去。

    若是不一道去,就得把陈小幺自个儿留在屋里。

    可陈小幺如今黏梁川黏的厉害,只要是小半天没见人影,就团团转的要寻,如若寻不到,那便委屈的厉害,眼泪说掉就掉的。

    晚上睡觉,更是要抱着睡才会安心。

    陈小幺这样,就是懂事儿答应了,梁川也不会放心。

    梁川很是想了一阵的法子。都想着这屋要不还是缓缓再盖算了。

    不过,还没等他盘算明白到底咋办,没过上几天,便打清泉镇里,来了一帮人。

    是被好几辆板车拉着进来的。一辆板车上坐着八九来号人,另辆上堆着一些个镐头、长锯子、长铲子,还有几车,则拉着砖瓦泥浆。

    这几辆板车进村,又是一溜的人围着看。

    都晓得这又是有人家要盖砖瓦屋了。

    可互相看看,也没听说啊?

    一直到那些个板车,都停在了陈家那拆了一半儿的屋子前头。

    这才回过神来,纷纷都想,这准是梁家哥儿从清泉镇里请来的帮工了。

    还挺舍得的银钱,一下子就请了这么好些个人。

    马有财起了个大早,嘴里嚼着馒头推开院门一瞧,也惊了一跳,心想川儿动作咋恁的快,前天才说,今天人都请来了。

    又探头打量一阵,辨出这约莫都是打镇上来的,一个个脸都生的很。

    打镇上来的,那就得包饭了。马有财数了下人头,心想,那不得包十来号人的饭啊。

    光是做饭就是个辛苦活儿呢。

    大家在这七猜八猜的,结果到了快晌午,梁川领着陈小幺一道过来看,看见这一屋子的人的时候,也是愣了好一会子。

    “川儿。”马有财马上走了过来,“打山上过来的啊?”

    梁川点了下头。

    他的确是一大早去了趟山上。不过不是去打猎,而是往陈阿奶的坟那去,给烧纸钱去了。

    原本,两人从京师回来,就是为着陈小幺想阿奶了。

    但如今陈小幺有了娃娃,按习俗,有了身子的人是不好去上坟的。

    梁川就代他去了一趟,还带了碗新炒的花饭、几个煮熟的鸡蛋、粥什么的,算是补上了过年那一趟。

    马有财又看了眼陈小幺,笑着打招呼,“幺儿也来啦。”

    陈小幺乖乖点头,叫有财哥。

    马有财引着二人往屋底下走去。

    梁川瞧着那群人,看了眼马有财,想了想,道:“这又麻烦一回有财哥了。”

    他道:“我原是想过阵子,就在村里头寻的。”

    但马有财既是替他寻来了,也就罢了,只是这银钱——

    他这话说得马有财也有些摸不着脑袋,“啥意思?”

    梁川蹙眉,又在那群人身上看了圈,“这不是哥帮忙寻来的人么?”

    “不啊!”马有财道,“我还当是你自个儿寻的呢!”

    两人都愣了,一道往那看。

    陈小幺也跟着探脑袋。

    这些人,看手上拿的那些家伙,还有装扮,摆明了就是专干拆屋子盖屋子的活儿的。可既不是梁川自己寻的,也不是马有财帮忙寻的,那是打哪里来的?

    梁川往那边走去。

    其中一个约莫是领头的,见了他,便立刻一骨碌坐起了身来。

    “是梁家哥儿吧?您这屋子,是打算咋个弄哇。”这领头的还挺恭敬。

    梁川摸不准这情形,正要回话,忽听得一道温和男声从后头传来,在叫他们。

    陈小幺可比梁川积极,一听见这熟悉的声音,立马转过头去。

    果然见是温岑。

    温岑一袭布衫,正站在不远处,朝陈小幺笑,还招招手,“幺儿。”

    陈小幺立时便高兴的笑眯眯,刚要两步小跑过去,忽而又想到如今肚里可还有个小的。

    小幺是大人了,能随便蹦、随便跳,小娃娃怕是会颠着呢?

    虽然还瞧不出他的存在来。

    左思右想,陈小幺还是肃着一张小脸,慢腾腾的挪过去。

    温岑也不晓得他为啥这样,忍不住笑了一笑,在他脑袋上一揉。

    梁川也一道跟在后头过来了。

    温岑这才从袖里掏出一个绛色信封,解释道:“江湛寄来的。”

    温岑捡着那信里有用部分的说了,梁川才算是明白了眼下这情形。

    那些个帮工,是江湛请来的。

    说是这么说的——

    温岑迟早得回京去。毕竟他的身子不好,和江湛离得久了,肯定是不成的。

    于是就定的今年七八月,把这批娃娃们再教上一些时日,温岑就收拾收拾回京。到了那时,两村唯一的这书塾,就又算是没了。

    村民们肯定是多少得有些想法,毕竟你一个外头来的,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了,那娃娃们念书念到一半,又找谁去。

    于是江湛同温岑一合计,打算就在五里地外茶棚子那旁边,另起地基,建个小的书院。

    说是小书院,但肯定是比温岑那小茅屋要大些,等建好了,江湛也会帮着从镇上、州城里,请些秀才郎过来教书,不会误了那些真想继续往下念的孩子们的事儿。

    这样一来,村民当是不会有啥意见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