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酝酿大运河计划,宋鸿志的灭国之战(第4/5页)
中的地位,陛下肯定也不会再选择压制侯府,与父亲而言,这是好事一件啊。”
在他眼里,军权的确很重要,可如果大到了一定程度就不行了。
尤其是威胁到朝廷、威胁到陛下之后,肯定会被清算。
而现在,有人分担,就不会成为心头之患。
自己的父亲,必然可以安度晚年。
一位功勋卓著的侯爷。
能够安然退居,可不是好事吗?
此刻,赵灵瑛想了一下,继续道:“而且,陛下其实对我赵家也是不错的,就像之前,兄长因为北境战事失利,本应该以军法论处,可陛下没有这么做,依旧让兄长继续领兵,这就是陛下的仁慈。”
“这奴婢当然知道。”翠果道:“可将军是总领水师啊,在朝廷中,水师的地位,连一般的边关驻军都不如,而且将军此前一直都呆在草原,突然前往海州,恐怕一时间难以胜任。”
“如果再出了问题,陛下肯定会发怒的。”
在翠果看来。
水师的地位只比一般的各地驻军强一些。
虽然也是领兵,可与之前完全没办法比较。
还有一点,就是害怕自家将军,无法带好水师,然后又出现问题。
陛下或许会宽容第一次,可第二次呢?即便陛下不说什么,那朝廷的大臣呢?
届时随着侯府地位的下降,肯定也会出问题的。
“不会的。”
可此时,赵灵瑛却摇了摇头,继续道:“你不记得,前几日你从家里带来了兄长的家信吗?兄长说,他如今在海州一切安好,但却发现了水师的诸多问题,所以已经计划开始训练和改革水师。”
“我了解兄长,他对于大海,心中一直抱有期望,只是以前父亲不允,才一直埋藏在心中。”
“如今到了自己最想去的地方,必然会拿出所有的心思,虽然不知道兄长能做到什么程度,但我们能做的,就是相信兄长。”
说到这里,她有些感慨。
虽然没有看到兄长本人,但从字里行间之中,都能看出对方的豪情万丈。
就像是小时候,兄长在给自己讲解海图的时候,是那样的意气风发。
加上赵灵瑛非常清楚,对方并不是毫无军事才能。
只是和自己一样,心思被父亲压制了。
如今全心全意去做一件事情。
必然能做得更好。
旁边的翠果,在听到这些话后,顿时也放下心来。
她是侯府出来的,自然事事都会侯府着想,如今听到赵灵瑛的话,知道日后侯府即便地位下降,但因为将军在,必然也会被朝廷重视。
明白自己之前的担心,全都是多余的。
至于赵灵瑛,则看向宫门处,轻声道:“现在就看宋鸿志的了。”
没错,她现在关注期望的,就是宋鸿志能够在此战之中,获得胜利,成长起来。
不仅是因为此战关乎大魏的威严,更重要的是,若在朝廷在这种时候,能够得到一尊大将,还如此年轻。
正好父亲已经老迈,即便有武道修为在身,比常人多活一段日子。
可身为女儿,她还是想自己的父亲还要继续上战场。
若宋鸿志成长起来的话。
那必然也能为对方分担一些压力。
“小国舅爷?”翠果听到这些话后,略显疑惑。
但很快,就明白了自家娘娘在想些什么,当即道:“娘娘,您觉得,此次小国舅爷能做到什么程度,真的无法攻破高阳国都吗?”
之前赵灵瑛与魏云弈的对话,她也一直在旁边听着。
所以心中有些好奇,对方能将此战打成什么样子。
真的无法攻破高阳国都,大获全胜?
而此时,赵灵瑛继续道:“以我的见解,就是宋鸿志此次攻破厉城之后,会尝试一次攻高阳国都,但很容易失败,但对他来说,并不算什么,因为只不过是一次尝试而已。”
“他在失败后,也不会执意留在高阳国境内,因为八百人所带的粮饷,肯定是不够的,所以会选择折返,回到辽镇境内,然后休整一番。”
“虽然看起来,此战虽然没有获取太大的战果,但却将高阳国的部署给完全打乱了。”
“而这样,也是最保险,几率最大的。”
宋鸿志带着八百人。
犹如一柄尖刀,直插高阳国内部。
绝对会引得人心惶惶,从而不敢继续与大魏大军面对面。
因为已经吃了一次亏,会更加小心,至少在赵灵瑛看来是这样的。
她觉得,此战的战略目的,已经完全达到了。
想必在之后。
高阳国肯定不敢继续将大军全部放在宣城,而只要宣城的驻军一少,接下来辽镇的压力必然减轻很多。
不说其他,至少在接下来两三个月的时间之内,他高阳国不敢轻举妄动。
可这段时间,自己父亲也应该对北境取得了一次大胜。
那时候。
朝廷就可以真正腾出手来,对付高阳国。
如此一来,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高阳蕞尔小国,辽镇的兵力很难应对,可若是整个辽东地区呢,亦或者连北境的驻军都来了呢?
所以,赵灵瑛断定,宋鸿志在此战胜利之后,绝对会回归辽镇,然后谋划下一步的计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