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剑落千山雪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69章 或沸如鼎镬(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翌日,一大早,祝枕寒就与沈樾来到了院中。

    见小鸟带着回信,扑棱着翅膀飞走,他们也就收回了目光,将注意力放在剑上。

    剑法的精进在于勤加练习,所以,祝枕寒和沈樾一开始先将鸳鸯剑谱的第一期,也就是孟春翠柳插瓶头、仲春红杏纷至开、季春桃花压枝低这三招练了几遍。使了这么多次,再加上二人如今心结已解,默契并非几个月前能比拟,这一次配合得比当初在县令府与温展行交手之际更加严密无暇,念柳缠风,招风拂柳,双剑交错之间,剑影叠绵。

    那厢沈樾忽然变了招,上一秒还将软剑似蛇一般地向下沉落,用的是鸳鸯剑法第三式,下一秒却已是抖腕将剑身绷直,以一个非常刁钻的角度向上斜刺,就成了逍遥剑法的第九式“何用孤高比云月”,祝枕寒心思微动,步伐一错,不过瞬息便配合这一剑使出了绝道剑法的第四式,长鸿渐去,将沈樾那一剑刺出后留出的空白严丝合缝地补全。

    正应了温展行那一句,剑招千变万化,不必拘泥于鸳鸯剑谱本身。

    实际上,越是练习鸳鸯剑谱,祝枕寒越能感觉到其中玄妙,并非这一招一式本身,而是剑谱中两个人的默契配合。谁出剑,谁庇身,谁为主,谁为辅,这种精妙的思路即使代入任何两种剑招里也能如鱼得水,就像是现在,江蓠所创的绝道剑法锋利至极、霸道至极,胥轻歌所创的逍遥剑法肆意至极、飘渺至极,却也能恰到好处地嵌套在一起。

    如此几十招下来,两人的额前都沁出薄薄一层汗。

    他们都很满意方才的配合,用自己所熟悉的剑招,也当作是热身了,如今浑身上下的肌肉骨骼都舒展开来,便略略一停,祝枕寒提议试试最后三招,沈樾亦是点头答应。

    昨夜将鸳鸯剑谱看了好几次,虽然两人记忆的方式各不相同,却都是将那一招一式了然于胸,更别说有第一期在前,两人早已习惯了配合,练第四期就更是要顺利许多。

    ——原本,他们预想中的情况是这样的。

    这一用,祝枕寒和沈樾的眉头却都皱了起来。

    鸳鸯剑谱共分四期,因薛皎然和姚渡剑皆是用剑的高手,这剑法也并非寻常的循序渐进,门槛很高,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初出茅庐的剑客无法学习,而这四期剑招都是截然不同的风格,譬如第一期似春灵动易变,第二期似夏肆意暴烈,第三期似秋沉静精准,第四期似冬凌厉致命......而他们如今所练的,正是处处藏着杀招的第四期,冬之篇。

    第一招,孟冬百草寒清霜。初入冬季,天寒生霜,剑招虽有试探的意味,但隐隐约约已经显出了锋利的势头,百草结霜,入眼斑驳,故而以撩、劈为主,意在刻画出一种杂乱无章的景象。这一招也是最好变招的,无论接第一期三招中的哪一招都出其不意。

    第二招,仲冬葭草凌东风。寒意渐深,凿面剜骨,唯独葭苇不受催折,迎风而动,凌驾于萧瑟东风之上,剑招以截、抹、穿为主,下盘基本不动,如葭苇生根于土壤,仅靠上半身拧转。至少从祝枕寒和沈樾取得的鸳鸯剑谱来看,这招应该就是最难的一招。

    第三招,季冬大雪藏梅香。茫茫大雪,万物沉寂,却有傲梅含香,若有若无,本是置于死地而后生的景象,然而这个“藏”字道破杀机,双剑之中竟无一人护身,命门大开,引凌冽寒风潮入,一剑直指咽喉,一剑直指丹田,此招既出,非争个你死我活不可。

    “孟冬百草寒清霜”这一招,用得很顺畅,他们甚至还自发加了许多变招进去。

    然而使到第二招之际,祝枕寒和沈樾都感觉到些许的乏力——尽管下盘不挪移,仅用上半身来躲避攻击对祝枕寒来说并不是难事,他平日里练剑时就会如此苛求自己;而沈樾的优势正是在于身法,他一开始有些勉强,不过刻意避免使用吹山步法之后,也能很快地融入剑招中。可是当整个第二招使出来后,两人都不由自主地皱眉,陷入沉思。

    “小师叔。”沈樾说道,“我总觉得好像不太对劲,但是也说不出来哪里不对。”

    祝枕寒点头,“我也隐约察觉到了端倪。”

    两个人冥思苦想半天,也想不出要如何形容。

    “感觉”这个词,实在太虚无缥缈,就像一瞬间的灵感,再想捕捉时却已经溜了。

    于是祝枕寒和沈樾一商量,决定先练下去。

    然而这种异样感,却在使出第三招的时候达到了巅峰——原本,念柳剑点咽喉,招风剑点丹田,但不知是两人的姿势不对,还是角度不对,总之沈樾的剑往往会莫名其妙地偏离,依照剑谱上的字样提示,两处所点应当能竖直连成线,不偏不倚,自成垂刃。

    这么练了五次,沈樾终于开口说道:“小师叔,要不你试试男剑,我使女剑。”

    好,这下子两剑都偏了,歪得即使是半吊子武功的人一侧身就能够轻易躲开。

    沈樾又提议让两个人换剑而用,祝枕寒也猜到他的心思,与他换过剑后,沈樾所出的那剑倒是不偏了,可祝枕寒手中的剑却偏,而且偏得更厉害,近乎软绵绵地一划动。

    “重量。”

    “是剑重。”

    两人几乎是异口同声。

    第二招的异样感源于剑重不够,下盘并非自然下沉,若是刻意往下沉,倒也不是不行,所以他们会感到些许乏力,却还是能够顺利地使出剑招;而第三招女剑点咽喉,男剑点丹田,男剑在下位,故而需要剑顺理成章地垂落,否则以这个角度无法做到竖直。

    他们对视一眼,又将剑谱重新翻看,尤其是第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