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铃”,张彧接电话,暖暖声音传来:“爸,到家了吗?”。
张彧笑回:“到一会,你下班了?”。
“刚下,爸,去玩得开心吗?”,暖暖笑问。
张彧说:“开心,早回家吧”。
暖暖也挂念孩子,嗯一声说:“爸,我到家再给你电话”。
“行”。
半个小时后暖暖又打电话来,电话那头两个孩子“啊啊”叫,想到可爱的外孙外孙女,张彧心痒痒,嘱咐大女儿:“周五下班我直接去煦he酒店,你带他们来”。
暖暖笑:“嗯,我和顾琰带他们去,去陪你吃饭”。
陪吃饭不是主要的,主要是抱白嫩小孩儿,张彧说:“好”。
暖暖不知道自己想陪老爸吃饭被嫌弃,又说:“爸,团团圆圆又长出两颗牙”。
“挺好”。
“……”。
晚上吃完饭,西西还是黏在爸爸身边,张建设笑她:“看你这样子,离不开爸妈”。
馨馨以前也很黏自己,自从她回京读书改黏着西西了,他一颗老父亲的心巴凉。
西西理直气壮地说:“我就是离不开爸妈”。
张建设说:“过两年结婚你就不是这么想了”,新婚夫妻甜甜蜜蜜,想不起父母。
西西就说:“那我给我爸妈找个上门女婿”。
张建设哈哈笑,张彧轻弹她额头,责怪:“我看你脑子被糊了?尽说傻话”,好男人谁愿意做上门女婿?
西西明白老爸话里未尽的意思,知道自己说错话,便说:“爸,我每周末都回来”。
张彧笑应:“行”,心想姑娘结了婚身份不同,要考虑的问题多,西西介时和暖暖一样,能隔个周末回娘家就已经很不错。
次日早,张彧和小闺女分开去上班,他到公司就投入工作中,有建设在京城,积压的事不多,并不算忙。
而这时的老家三家里村,张桂华的儿子周国柱来到张华明家,和张华明吱吱唔唔说:“舅,老二媳妇的小弟想去铁蛋公司学开货车,你帮忙说情说情”。
张华明心里叹气,铁蛋开公司后招村里两批人去学开货车,也曾向自己问过周家人的秉性。
妹妹这个儿子被媳妇管得一点男人样都没有,妹妹每年过年回家都大包小包回家,回京时外甥媳妇什么回礼也不给,妹妹让自己帮忙凑回礼。
铁蛋来问自己周家人秉性,自己如实回答,之后就没有消息。
他叹口气和周国柱说:“你先回去吧,傍晚我和清池去你家,对了,你以后别叫铁蛋,叫张老板”。
老舅很多年没有去自己家,周国柱意外也不安,弱弱问:“舅,你和表哥去我家?”。
张华明瞪他说:“怎么,我和你表哥不能上你家吃顿饭?”。
周国柱马上弯腰回:“能,能”。
张华明和他说:“回去和你两个儿子说,我们晚上去吃饭,家里不能少一个”。
周国柱心里一突,不明白老舅很多年不去自家,一去就和做村长的表哥去,还要自家人到齐。
他迟疑问张华明:“舅,你和表哥这次去我家,有……什么事?”。
张华明淡淡说:“是有点事,你现在回家干活吧”。
有点事!周国柱心里发慌,不敢再向老舅问老二媳妇小弟工作的事,不安回家。
下午五点多,太阳西斜,暑热消下,山里农村的野外凉风习习。
往三家湾铺水泥的山路上,张清池踩着三轮车,三轮车里,张华明坐小凳子上,微风吹来,一阵清爽。
父子俩悠哉踏着夕阳进三家湾,和路遇的人打招呼,一路过去到周国柱家门口,忐忑一天的周国柱和老大迎上来喊他们:“舅,池哥”,“舅爷爷,表舅”。
张华明半站起来下三轮车,顺手把三轮车里一根拐杖拿上。
见老爹把老娘的拐杖带来,张清池推三轮车进院门,看向表弟眼里有怜悯。
周国柱夫妻和老大一家五口一起住,是个三间两层楼房,房子建得比村里人早些年,和旁边房子比显得老旧一些。
“舅爷爷,表舅”,“舅爷爷,表舅”,“舅太爷,表舅公”……
多年不来的张华明父子亲自来,周家人心里忐忑不安。
“嗯”……,张华明应几声看一眼,五个小孩也都在了,便说:“人齐了,进屋吧”。
周家人拥着张华明父子进屋,进屋里张华明转回身没有坐下,周国柱俩儿子热心招呼:“舅爷爷,表舅,快坐下”。
张华明柱着拐杖说:“不急着坐,我和你们说说话,问些问题”,屋里瞬间安静。
他顿一下看向妹妹的大孙子说:“志方啊,你今年三十三岁,早明白事理了,你来和我这个舅爷爷说说,现在你住的房子,你结婚时的彩礼、结婚费用,是花谁的钱?”。
周国柱媳妇不满开口:“他舅爷……”。
张华明猛向她喝道:“闭嘴,我没问你!”。
张华明七十多岁的人,中气还非常足,这一猛喝让周家人心里一凛,周国柱媳妇脸色苍白,不敢再出声。
周国柱更不敢开口,自己十五岁没了父亲,靠着舅舅,自己和两个妹妹才能平安长大,不受人欺,自己结婚也是舅舅帮衬。
屋里安静,张清池温和说:“志方,你舅爷爷问你话,你如实回答就行”。
周志方低下头老实回答:“舅爷爷,用的是……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