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宋小将在七零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0章 琢磨(第2/2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饭”。

    林三丫感觉自己又学会做一个大菜,开心说:“嗯”,她吃了也觉得配米饭最好。

    叶昆听了心里感慨,说吃白米饭就吃白米饭,这是个大户。

    张建设和贺知文觉得自己是蹭吃的,不好意思说话。

    吃完饭放下筷子,张彧说了家里要建兔圈,养兔子的事,说完后他说:“建设,以后兔子草由你负责”。

    张建设马上应:“三哥,我知道了,放心,我一定割最嫩的草”。

    叶昆说:“被你这么一说,我都想养,回去问问其他人”,肉啊,尽管久不久能和张彧换点肉,有时也能来蹭吃,但肉是吃不够的。

    次日起,张清川下午不去上工,就给张彧捡来石头,他两个哥哥下午下工后去捡。

    星期天一早,张彧早早进山,培土多天的玉米地里又长出小杂草,这开荒出来的地杂草就是多,火烧过作用也不大,挑的这块黑土比较肥,玉米长得比大队的还有好。

    他查看一圈壕沟,没小东西掉下,他蹲下快速拔起杂草,扔到壕沟里,上午把草拔完,填饱肚子,他就去熏个兔子洞,跑进麻袋的有两只大兔子,五只小兔崽,将大兔子腿绑,放进竹篓里,小兔崽直接放进去,不用绑。

    张清川挑一担石头到张彧家,发现他从山里回来,期待看向他,张彧指着一边的竹篓说:“在那里”。

    张清川放下石头担子,走过去一看,笑说:“诶,有小兔崽,彧哥,大兔子我不用要了”。

    张彧说:“都拿去吧,你确定小兔崽离了大兔子能活?”。

    也是,张清川应:“好吧”。

    队里挑去管理蘑菇的人和张彧家没关系,家里养三只猪,需要不少猪草,林三丫每天下午上工到四点多就去打猪草,所以小队长问她要不要去种蘑菇,她拒绝了。

    棚子里地上三垄腐土长老的蘑菇枯下去,旁边长起密密麻麻的蘑菇,竹箱里也冒出来一些。

    张彧看着这一幕,觉得有意思,蘑菇种子肉眼看不见,也不知道那些农学家怎么研究出来的。

    早上上工前,林三丫脸上洋溢着喜悦,剪下肥厚蘑菇,隔点距离留下一朵留种,剪下满满两大篮,天气好,留下吃的,她把蘑菇铺在大筛子上晾晒。

    转眼一星期过去,张清川三兄弟帮着张彧把兔圈垒起来,看起来不小,张彧称六斤玉米面给他们,本想问张清川要不要借粮,他家有粮食可以借。

    后又想了想,还是没问出口,他家如果真没粮食,自会来问借,彧去跟大队借,大队三个姓已经有不少人家去借粮。

    兔圈不小,张彧就从深山里熏两窝兔子来养,一公两母三只大兔子,八只小兔崽。

    张清川养了一个星期,没有养死一只,于是知青点的知青也去捡石头来垒兔圈,通过叶昆和张彧换一窝兔子回去养。

    之后小队里陆续有人垒兔圈养兔子,都来和张彧赊要,张彧都没有拒绝。

    时间一天天过得快,小队三个草棚里的蘑菇长出来,收割第一批晾晒时,到农历四月底,要收麦子了。

    和去年一样,农忙假放十天,张彧换了活,没割麦子,而是挑麦子,每天挣十工分,和去年不同,今年张彧和林三丫干活都比较轻松,干一天活下来,都没有脱力的感觉。

    农忙后去上学,凌家可能和封家换粮食的原因,凌江走进教室不再和去年一样晃晃悠悠的。

    沈秋阳开春开始练拳,更没影响,凌江看了羡慕说:“我也想练拳”,更想顿顿吃饱。

    张彧看凌江那样也没办法,他和建设不同。

    沈秋阳小声说:“练拳后我饭量大了两倍,每天一大早我都要去黑市转一圈”,还和张彧时不时换点肉,穷文富武这话实在太贴切。

    如果不是有父母留下的钱,十八岁前每个月都能领到一笔钱,他也练不起。

    张彧小声说:“暑假我想去上海一趟,那边有个淮国旧,我们这边缺什么?”,缺什么又很难买到,凌江应该了解。

    凌江若有所思说:“手表,收音机,围巾,布料,毛线”,自己要不要和张彧一起去?

    想到凌江和沈秋阳家都有院子,张彧又说:“我家养兔子,星期天你们要不要去看看?”。

    两人齐声说:“要!”,封谚小声插话:“我能去看看吗?”。

    张彧爽快说:“可以,星期六放学一起去”。

    于是,星期六下午,张彧带着三个带粮食的同学回家,回到家,亲娘去割猪草还没回家。

    张彧带他们去看自家养的兔子,他指着有三、四斤的兔子和三人说:“那些从山里弄回来,也就巴掌大,养一个来月,就长这么大”,长得挺快,又不用粮食喂,清川这个想法简直是太好。

    凌江三人看兔圈里的灰兔,都眼馋,沈秋阳问:“那两只大肚子是不是快生了?”。

    张彧说:“是,你们想喂,可以换一公一母回去,换这半大的”。

    作者有话说: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