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宋小将在七零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69章 成功(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吃完清明果,张彧单独和贺知文说:“清明过后,天渐热,我夏天的衣服几乎不能穿,我给你二百元,让你家里人帮我买些夏天的布料和一些生活用品”。

    听张彧说二百元,贺知文心里不由佩服他,大家都说张彧买东西手松,是因为亲爹给他钱,他和叶昆觉得不是。

    以他们对张彧的理解,他不会用他爹的钱,既是这样,他花的钱就是自己挣的,这人挣钱容易,佩服!

    贺知文爽快回答:“好”。

    晚上,听完评书,叶昆和贺知文道别离开,张彧又点一根蜡烛,拿大队长给他种蘑菇的资料来仔细琢磨,这几张纸他翻来覆去看好几回,差不多背下来。

    他拿出纸笔抄一份,字写得端正,抄完,递给对面练字的亲娘:“这是种蘑菇的资料,你看看,等再暖和一些,我们试试”。

    大队长想种蘑菇的事,林三丫也知道,心里也好奇蘑菇是怎么种的,没想到大队长也给儿子一份资料,她伸手接过来:“我看看”。

    种完春玉米,种土豆,麦地里拔草,活都不算重,但一直有。

    林三丫在一天弄回两只小黄鸭养,张彧觉得养两只太少,不过也没办法,不能养多,鸭子和鸡不一样,鸡能关笼子里养,鸭就不行。

    春雨霏霏,农作物欢喜,地里的种子喜欢,但泥泞的乡间小路对上学的人来说很不友好,走一小段路,鞋底就裹上厚厚的一层泥,一会就得停下来刮一次。

    班上同学每天都少人,张彧上几天,每天这样来回学校也觉得烦,于是干脆请假,功课赶不上,之后再请凌江补课,沈秋阳那边他先练熟前面几式,暂缺几天指点也没什么事。

    请假在家第一天早上,练武吃完早饭,张彧穿上塑料雨衣、黑色雨胶鞋,一手提一个竹篓上山,丝丝小雨飘下来,有些冷意。

    山上的路不积水,不难走,来到草多的山上,拨开一片草丛,草丛下面没有东西,又拨开一片,下面有两个黄色蘑菇,还没开伞,他轻轻拔起来放竹篓里。

    快中午回到家,张彧把两个竹篓交给在厨房的林三丫,林三丫接过来一看,两个竹篓里都有半篓的黄蘑菇,看看裤腿湿透的儿子说:“快去换衣服,现在还冷”。

    “嗯”,张彧应一声又说:“这蘑菇煮鸡汤很鲜,你下午去问问谁家有鸡卖”。

    林三丫摇头说:“过完年没多久,怕是没有,用炕烘干收起来,等我们自己养到大半,杀一只来炖”。

    张彧说:“也行,一会煮一份汤”,鲜的也吃。

    林三丫应:“哎”。

    单一的黄蘑菇汤也很鲜美,张彧喝得眯起眼,这才是生活,他下午又上山采两半篓回来,晚上又做一次汤,过瘾,余下的放厨房隔壁的炕上烘。

    请假第二天早,张彧戴上能档雨的帽子,拿斧头去竹林砍竹子,砍下七根,每根砍成两段,绑成捆扛回家,到家放下,又去砍一捆扛回来,然后去大队找大队长,用少量的钱买回几大捆稻草。

    这一天他就在屋檐下里剥竹子,在堂屋里编竹片排,编稻草帘,第二天,张彧在进大门的西边,从大门走过去一些,在距离前面围墙两米多地方立四根竹杆当柱子,挨着前面侧面围墙搭个棚子。

    棚顶绑上竹片排,绑上稻草帘,一个四方顶棚就做好,下面两面再竖绑上竹片排,绑上竹片排做的门,一个简单的蘑菇棚就做好,张彧抓着一根立柱晃晃,没晃动,棚子很稳。

    他看棚里面地下,湿漉漉,便在里面生两个火盆,火快灭又加上炭,晚上睡觉前地面的土差不多干。

    第二天又烤半天,地面干硬,他去大队部挑回大队长为种蘑菇准备的玉米芯碎末,锯末,牛粪,稻草碎,倒棚里的地上,加一定量的石灰混匀,堆在一起,洒水。

    下午,张建设放学过来推开棚门看一眼,进堂屋和看书的张彧说:“三哥,你堆的料也太少了,铲到小竹箱里只能装三个”。

    张彧说:“大队给的就这么一点”,等雨停,进深山密林中挖些腐土回来,密林下面的蘑菇一般到六月才有,将腐土铺在棚里地面,每天早晚洒点水,晚上烧个火盆,看能不能长出蘑菇来。

    想到就做,第二天他就去捡石头,林三丫去上工,他作弊容易,一部份石头收起来,回到棚里倒出来,捡一天,再一天就用石头在棚里一半地上垒成三个长方形块。

    过几天,春雨停下,张彧不急着去上学,又采三天的黄蘑菇,然后去深山密林下扒些腐土,装几个大麻袋里收起来,快到山外再挑回家,铺在棚子里石头垒起来的三个方形块里,腐土和石头持平,形成高出地面的三垄地,让林三丫每天早晚洒点水,晚上在棚里烧个火盆。

    做完这些,张彧继续上学,中午继续教沈秋阳拳法,春雨过后的日子春光明媚,春花灿烂,整个世界鲜亮起来。

    河湾芦苇里的野鸭飞回来了,张彧请来张建五,让他帮忙在厨房外,靠围墙的地方,用他准备很久的石头,按叶昆的描述,砌起一个烤鸭炉,几天就砌好。

    烤鸭炉砌好,张彧也没急着去抓野鸭来做烤鸭,打算等野鸭孵化期过后再去抓。

    工农兵大学在三家里大队招收的两个名额也下来,和大家所想的一样,知青那边是吴卫国,大队的名额的是张清峰。

    知青和大队的人很安静,没有人去大队部表达不满,两人名字报上去,很快批下来,两人一前一后离开去上学。

    吴卫国去省城的大学,张清峰是去外省的农业大学,张彧听了心想,农业大学,这是去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