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书打工手札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84章(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隔日, 周妙起了个大早,借着茶官的名头,出了华阳宫, 往茶园去取新茶。

    可她并没先去茶园,反而去太医院寻了简青竹。

    周妙见到的简青竹一脸憔悴,眼下青黑。

    她不由惊道:“你怎么了?是一夜没睡么?”

    简青竹勉强笑道:“只是睡得不好,今日周姐姐怎么来了?”说话间, 她注意到了周妙身上系着的腰带, 认了出来, “周姐姐做茶官了?”

    周妙点点头,仔细一阵她的神色,低声问:“是昭阙阁里不大好?”

    简青竹目光一闪, 撇下嘴道:“陛下已经不让我再去昭阙阁了。”

    周妙并不觉意外, 庆王,无论是生是死,都是横亘在男女主之间巨大的矛盾。

    周妙四下望过, 简青竹的居所里再无旁人,她直视简青竹的双眼, 沉声又问:“那你打算如何?”

    简青竹望着周妙急切的眼,话在嘴边转了一圈,却问:“周姐姐, 我可以信你么?”

    周妙颔首, 恳切道:“自然, 绝不会有第三人知晓。”

    简青竹局促地垂首按了按自己的掌心, 才缓缓说:“我想出宫, 想带阿果一起出宫, 走得远远的。”

    “庆王怎么了?”周妙问道。

    简青竹眨了眨眼, 仿佛下一刻就会落下泪来:“他撞到了头,呆呆傻傻的,像是失了智。”

    她说罢,抬眼直直望着周妙,睁大了一双杏眼:“我一定要带他出宫,带他出去医治。”

    简青竹一个人出宫或许可行,但是她要真想把庆王也一并带上,谈何容易。

    庆王没死,简青竹是不是走不成了?

    原书中,简青竹依靠四十二所的人才逃出了京,四十二所有南越人的眼线,救了简青竹,一是以此要挟李佑白,二是为了傩延报仇。

    再加上个庆王,她真能成功脱逃么?要是再加上自己也跟她一起走,岂不是难上加难。

    这条路是不是也走不通了。

    周妙想罢,眉间宛如笼罩了愁云惨雾,简青竹见了,对着她叹气道:“周姐姐莫怕,我绝不牵连周姐姐。”

    周妙连忙摇摇头,“我不是这个意思。” 她拍了拍她的手背,轻声道,“你小心些才是。”

    简青竹强扯出了一点笑容,张了张嘴,想再说些什么,却咽了回去。

    周妙自太医院出来,不免有些垂头丧气。

    茶官每隔半月,按例可休沐一日,可她在京中无居所,不晓得能不能凭此时机出宫,况且就算能出宫,也不晓得李佑白会不会让人跟着她。

    周妙倒不觉得这是她自作多情,以李佑白的性格来说,他在意你的时候,总是会明里暗里地将你放在眼皮子底下,有时甚至无关风月,是身居高位者的掌控欲。

    哎。

    周妙在心里又叹了一口气。

    正午日头更盛,殿前的白石阶被照得熠熠生辉。

    成群结队的官员终于出了华央殿。

    今日乃新帝第一日上朝,赏了一批官员,大多是今岁的新科。

    其中,常牧之领了池州府衙的官职,升了两级,即便调任,亦算作越级拔擢。

    “朝议郎文采斐然,朕读过你的经略考计,真知灼见,大有可用。”

    新帝如此对他说,常牧之跪谢了隆恩。

    他闲做了好长时日的朝议郎,如今乍得青眼,他心潮澎湃有之,可不免也生出了一丝战战兢兢的心颤。

    李佑白比李元盛更难捉摸,他原本是个称职的太子,眼下也仿佛是一个仁君,百官称颂,朝野归心的好皇帝。

    但李元盛死得蹊跷,孟仲元死得惨淡,连隆庆亲王都不明不白地自朱雀门楼失足落下。

    凡此种种,常牧之很难相信李佑白是个真正的“仁君”,他是“君”,仁与否,且待来时。

    不过,他肯用自己,常牧之晓得自己该如何做。

    常牧之不疾不徐地出了华央殿,往宫外走,在官道上却被身后步履匆忙的吏部侍郎赵绍然后来居上。

    常牧之见了,并未出声,只拱手默立相送,饶是连跃两级,赵侍郎的官阶与他仍是云泥之别。

    赵绍然却回头定住了脚步,多看了常牧之一眼。

    眼下,他是新帝有意提拔的“新贵”。

    赵绍然客气笑道:“朝议郎好风光,今日实在匆忙,改日再来贺你,请你去城中吃酒。”

    常牧之连忙又一拱手:“赵侍郎抬爱,理应下官摆酒招待侍郎。”

    赵绍然摆摆手:“朝议郎将要往池州去,自要为你送行。只是眼下,我还得回衙门,今日脱不开身。”

    常牧之顺势朝前迈了数步,道:“下官亦往东华坊去。”二人方向一致。

    赵绍然笑了半声,再不多言,只迈步朝前走。

    他的步伐快,袍角轻荡,仿佛真有急事。常牧之不觉也加快了步子跟上。

    出了朱雀门,赵绍然方道:“陛下圣明,今岁各州府考效便要提前了。”

    这话既是解释他今日因何匆忙,又像是在提点常牧之。

    常牧之闻弦歌知雅意,问道:“大人辛苦,不知是自哪个州府先行考效?”

    考效与升迁贬谪息息相关,前有鬻官,今有新君,此时考效便可辨明孰为忠,孰为鲁,孰为犹可用。

    赵绍然答道:“陛下有令,考效自衮州始。”

    衮州。

    常牧之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