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皇帝他为老不尊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章 试探(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翌日,江晨曦早起,心里存着事,又做了一夜噩梦,被人划破脸的那一幕反复凌迟她,以至于精神不济。

    一想到昨日浴池苑光景,江晨曦忍不住心底发寒,虽一夜相安无事,但事情总归发生了,她无法装作坦然。

    昨日傍晚,她特地安排映雪去告假,倘若圣上还在,她正好能避开,以免再次冲撞圣颜。

    只是忠勇侯老夫人昨夜留宿在竹园,若是错过今日一见,也不知何时再有此机会。

    一时间,她犯了难。

    卯时三刻,萧询踏入梅园,前来陪太后用早膳。

    萧询没带内伺,太后院里伺候膳食的人例行试吃,又用银针试了一番。

    待惯例流程走完,太后亲自盛了一碗鱼片粥递到萧询面前,“皇帝昨日突然跑到哀家这里,莫不是有什么要事?”

    蟠桃珐琅彩盖碗里装着满满一碗,鱼片晶莹剔透,细碎的香葱茱萸点缀其中,好似鱼戏莲叶间,伴随阵阵香味窜入鼻间,令人食欲大增。

    萧询拿起勺子用膳,“最近前朝无大事,儿特来陪您二日。”

    太后微微一笑,眼里含着戏谑,“哦,哀家还以为皇帝烦了后宫的妃子们,故意跑这躲懒来了。”

    听着太后的揶揄,萧询不为所动,继续喝粥。

    太后见状,没好气地摇了摇头,自打一年前萧询从西北边关回来,心思越发深不可测,等闲叫人摸不透他所思所想。

    先前在宫里,后宫那群妃嫔时不时跑到她的殿里诉苦,含沙射影皇帝冷落她们。

    太后也曾帮忙劝过,奈何自己这个儿子油盐不进,两耳不闻后宫事,一心只扑在朝政上。

    按理说,皇帝勤勉,实乃大周百姓之福,只是未免太过勤勉。

    太后隐隐发愁之际,常嬷嬷端着一托盘从外间进来,她瞧见萧询在,疾步上前,“老奴叩见皇上,皇上万福。”

    萧询抬手示意常嬷嬷起身,“嬷嬷免礼。”

    常嬷嬷谢过萧询,而后走到太后身边,“娘娘,太子妃托人给您送来她绣的帕子,说是昨日瞧见您手里的帕子抽丝了,特地叮嘱老奴务必给您换上。”

    太后闻言一笑,惊喜地接过来,“这丫头不好好休息,熬夜给哀家绣手帕,回头等她好了,哀家得念叨她,年纪轻轻要好好爱护眼睛,可别熬夜。”

    说完又话头一转,瞥向萧询,“要不是曦儿那丫头有点咳嗽,到可以让她过来泡壶茶,那孩子泡茶的手艺没话说,皇帝还没尝过吧?”

    萧询动作一顿,不动声色地瞧着太后,太后言笑晏晏,倒不像故意来探他口风。

    也是,虽说他半年不入后宫,仔细想想,她老人家也不至于拿儿媳来试探他,再者,太后貌似还挺宠江家那丫头。

    罢了,昨日一事,姑且算作意外。

    萧询不回应,太后也不恼,自己的儿子什么德性,她自己门清。

    一碗粥刚喝完,还未来得及闲话家常,内伺头子姜德一寻了过来,一见面就哭天抢地,“唉哟,皇上,老奴总算找到您了,您还是回宫吧,贵妃娘娘她……”

    萧询眼皮子也不眨,任凭姜德一抹泪哭诉。

    显然习以为常。

    太后不耐烦听姜德一唠叨后宫争风吃醋那些事,脸色一摆,撵他们离开。

    萧询向太后告辞,领着姜德一出了梅园。

    四下无人,萧询一挥右手,隐身在周围的李卫猛地窜了出来。

    姜德一被神出鬼没的李卫吓了一跳,“呵——小李子!你下次再跳出来,记得跳咱家左边——”

    李卫没搭理啰嗦聒噪的姜德一,朝萧询叩首,“皇上。”

    萧询招手示意李卫靠近些,李卫凑过去,萧询压低嗓音问了他几句,李卫恭敬回答。

    姜德一眼珠转个不停,奈何听不见,他也不敢上前打听,忍着好奇,老实在边上候着。

    待萧询吩咐完任务,李卫神出鬼没消失后,姜德一才厚脸皮追上去,“皇上,您下次出宫还是带着老奴吧,没人在您身边伺候,老奴不放心——”

    “姜德一,你若再敢废话,朕就罚你禁言一刻钟。”萧询一句话砸下,姜德一立马闭嘴,一脸委屈地跟在萧询身后。

    梅园里,常嬷嬷把过了温水的手帕递给太后,“主子,皇上对您孝心可鉴,南边来的两大筐樱桃都先紧着您跳。”

    太后冷笑,接过帕子擦拭嘴角,“你别为他说好话,我自个肚子出来的,我岂不知他是什么性子?他呀,被后宫里那群女人搞烦了,跑我这躲清静,回头利用完又把我扔一边,不孝子!”

    常嬷嬷笑而不语。

    主子随口一说,下人听听就行,不需要与之辩驳。

    “皇上日理万机,每天处理政务,乃是我们大周黎明百姓的福气。”

    “这话到不假,就是皇帝子嗣太少,还是多开枝散叶的好。”

    萧询子嗣稀少,膝下只有一子一女,太子萧承翊是已故皇后所生,长公主萧承妤是已故容妃所生,萧承翊娶了礼部侍郎江家幼女,萧承妤则择了去岁状元郎入赘,驸马去岁外放南疆,长公主夫唱妇随,羡煞平京一众未婚贵女,可谓外人眼里的神仙眷侣。

    去岁每逢母子二人论及子嗣话题,常常不欢而散。后来太后干脆眼不见为净,跑来山庄礼佛,心境开阔不少,也不再提及此事,母子关系又亲近了。

    萧询走后不久,东宫那边的消息传了回来。

    回话的人跪在地上,不敢抬头,“太子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