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启明1158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540章 赵构对苏咏霖有了一个最基础的判断(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对于这场宴会,很多宗室子弟其实都非常期待能看到皇帝赵构,但是他并没有公开露面。

    直到宴会结束之后,赵金奴、赵栩和赵杞三人才被内廷宦官通知去内宫见皇帝赵构。

    赵构只见这三个年龄比他大的人。

    一个姐姐,两个哥哥,他算是比较有印象的,依稀还能记得他们的轮廓。

    赵金奴等三人怀着激动和忐忑的心情来到了内宫之中,终于见到了阔别三十多年的皇弟赵构。

    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赵构内心其实并不在乎他们的死活。

    倒不如说他们全都死在金国给他省钱更顺他的心意。

    当然,这一切也不是没有根源的。

    赵构的生母韦氏在赵佶庞大的后宫群体中因为出身低微而不是很受宠,因此得不到赵佶多余的灌溉,只有赵构一个儿子,再无所出,不像赵构的其他好些兄弟都有同母兄弟姐妹。

    被俘之前,赵构在宫中地位也不是很高,甚至可以说有点孤立,同父兄弟姐妹们互相结交抱团,赵构却得不到他们的青睐。

    所以当初金人要求赵桓派出亲王作为使者出使金营割地的时候,赵桓选来选去才选择了出生位次排行第九的赵构,而且一搞就是两次,赵构两次被派遣到金营。

    当时候那种情况下,派亲王去金营割地摆明了就是去做人质、去做牺牲品的,很可能一去不回,乃至于可能遭到侮辱、杀害,这一点大家心里一清二楚。

    所以谁又愿意去那龙潭虎穴似的金营呢?

    赵桓选来选去,在几十个兄弟和庞大的宗室子弟群体当中选择了赵构,这一选择似乎可以证明赵构在那个时期尴尬而又孤立的处境。

    他是牺牲品,整个赵宋皇室的牺牲品。

    至于说赵构是不是自愿的,是不是大义凛然的对赵桓说【一旦有机会就可以攻击金军,不要在意他的死活】这种话,或许真的是未知数了。

    但是经历过这样的事件,对于这些未曾对他伸出援手坐视他奔向龙潭虎穴的兄弟姐妹们,赵构难道还能有什么多余的热情吗?

    到现在来说,便是更加淡漠了,只是出于安抚人心的目的,不得不装装样子。

    对于六十岁的赵金奴和五十多岁的赵栩、赵杞,他表现出了一副悲戚和感动并存的样子,见着三人远远过来,他就率先落泪,三步并两步上前去,与三人相顾无言。

    三人远离政治已久,早已没了当年宫廷中明争暗斗的本事,只剩下残破的躯体和灵魂。

    见着面容苍老的赵构流泪满面的模样,他们直接就泪崩当场,四个风烛残年的老者聚在一起抱头痛哭,哭的昏天黑地,连周围的内侍宦官都不敢向前劝说。

    好不容易流干了眼泪,赵构带着老哥哥老姐姐坐了下来,给他们上茶,向他们嘘寒问暖,询问这些年的风霜雨雪。

    赵佶是怎么死的,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刻是怎么样的。

    赵桓是怎么死的,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刻又是怎么样的。

    他们所知道的那些兄弟姐妹们到底是怎么死的,他们遭受了怎样的残酷对待等等。

    随着三人的痛苦自述,饶是以赵构多年历练阴狠毒辣毫无人性的心境,也不由得产生了一丝波动。

    但也仅仅只是一丝丝波动而已。

    因为当年赵构被赵桓派出去当割地使者的时候,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赵构说话,宫里宫外,除了他的母亲韦氏,他是惊人的孤立。

    所以除了那一丝丝的波动之外,赵构甚至还有那么一点点大仇得报的快感。

    本该得到保全的他们,受了三十多年的苦。

    本该被牺牲掉的他,却阴差阳错做了三十多年的皇帝。

    命运啊!命运啊!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如果这里没有人,赵构很想放声大笑,笑到声嘶力竭为止!

    可惜,这里有外人。

    当然了,赵构召见他们三人可不仅仅是为了听他们哭诉,这种毫无营养的话题持续一阵子也就够了,接下来赵构更加在意的还是他们在中都对光复军的见闻。

    得知他们都见到了苏咏霖,赵构立刻兴趣大增,立刻询问他们关于苏咏霖的问题。

    赵金奴三人顿时感觉赵构比起他们这些亲族,似乎更在意苏咏霖?

    “苏将军很年轻,容貌俊秀,身材高大,看上去并不能感觉到他就是千军万马的指挥者,我们初次见到他的时候,都感觉他谈吐不凡,有书卷气,是某家贵公子,而不是光复军的大将军。”

    赵金奴老老实实地把自己对苏咏霖的最初印象告诉了赵构。

    “年轻?俊秀?”

    赵构皱起眉头。

    在他的印象里,他觉得苏咏霖这种带兵硬生生反推了金军的猛人不说三头六臂,也该是豹头环眼金刚须,长得五大三粗虎背熊腰那种。

    结果对方居然长的像个贵公子?

    赵栩和赵杞也给出了一样的答案,他们也觉得苏咏霖长得不像是个行伍中人,硬是要说的话,或许可以和当年大宋的名将狄青相比较。

    狄青就是长得特别帅但是打仗特别生猛的那种狠人,对上号之后,赵金奴三人都觉得苏咏霖和狄青很像。

    不过在赵构看来,狄青那种人物百年难得一遇,而且从来也没有人说狄青身上有书卷气,有书卷气的,大抵出身不平凡。

    苏咏霖,应该不是什么草莽出身,很有可能出身书香门第之家,接受过良好教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