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晴雯明确被贾母订为贾宝玉姨娘后, 便不再与贾宝玉一处住,而是重新回了贾母房里,由贾母亲自调/教。
贾宝玉也是十四、快十五的年纪, 薛宝钗年纪更大, 差几个月就要十七。因此贾、薛两家人定下婚约后,便着手准备两个孩子的婚事,预备贾宝玉十五岁生日一过, 就让俩人成婚。
老实说,贾宝玉这年龄成亲略略显早,可无奈薛宝钗年龄大了拖不得, 是以贾宝玉虽有些闷闷不乐, 但到底拗不过家里的长辈,发些小牢骚后,也就顺水推舟同意了。
毕竟薛宝钗虽不比林妹妹在他心中的分量, 可也是个难得一见的大美人,慢慢想也就想通了。总归成婚后他还有晴雯这个爱妾, 就当妹妹陪在他身边, 时时刻刻留个念想。
他倒挺会开解自己, 袭人可就急的上窜下跳。她不比别的丫鬟, 身子早就给了宝玉,若是宝玉不要她,没了清白之躯她出去就条死路,但一辈子待在宝玉身边只做个丫鬟她又心有不甘。
是以袭人左思右想, 感觉自己只有薛宝钗这一条路可走,至于怎么让薛宝钗同意, 那就山人自有妙计了……
梨香院。
薛宝钗正和莺儿打着络子, 见是宝玉身边的大丫鬟拜访, 忙收起手里的伙计客客气气招待,倒叫心里装着事的袭人有些不好意思。
“快!莺儿,给你袭人姐姐看茶。”
薛宝钗亲亲热热拉着袭人坐下,还另外吩咐莺儿去拿些她家得的一些西洋吃食过来给袭人尝尝。
其实依照薛宝钗的身份地位,不至于对袭人这样热络,袭人虽说是贾宝玉身边类似管家一样的人物,尤其在他跟前说的上话,可说到底不过是个丫鬟,副小姐这个称呼也是讽刺居多,像薛宝钗这样世故的人,能对袭人这样亲热,呃……。
袭人受到这样高规格的招待,很有些受宠若惊,坐在那反倒放不开,连忙推辞,“姑娘别这样,我不过是个下人,哪里就能得姑娘这样的招待?只怕折了我的寿。”
薛宝钗拢住袭人的手,温婉一笑,“来者即是客,说到底我才是寄居府上的亲戚,应当礼数更周全才是。”
袭人看着这样好相处的薛宝钗,心里窃喜,往后她要做了主母,必不会苛待妾室。
“怪道府里总说薛家的姑娘会做人,懂礼貌,端的是温婉大方,知书识礼。我原先还不信,只当下面人夸张,而今这么一瞧啊……啧啧啧……旁人夸的竟比不上姑娘半分。”
薛宝钗被袭人这直接间接明里暗里一通夸,笑得不行,拉着在旁端茶倒水的莺儿道:“快!替我把她嘴给撕了,这丫头可不得了,小嘴忒能说,得亏是遇见我,若是旁的人被她这么换着花样夸赞,不知要如何!”
袭人笑道:“罢罢罢,我说实话倒成了我的不是。我这就走,不在这碍你们的清静。”
作势要走,却被莺儿一把拉住,笑道:“姐姐这是要去哪?姑娘是在跟你玩笑呢。”
随后将袭人半拉着坐下一起用茶。
袭人趁着用茶的功夫,状似不经意提起,“要说也许久未见林姑娘了,听老太太、太太提过几句,说是林姑娘如今与北静王爷定了亲,过几年便要完婚。”
莺儿抚掌而笑,“这可好。姑娘和宝二爷也是明年完婚,从小在一处长大,如今也要凑一块结婚,真叫个有缘。”
然莺儿刚说完,就被薛宝钗呵斥,“你这丫头真是没半点分寸!林姑娘与咱们都是小时候的情了,如今各自长大,身份早就不同,硬搁在一处讲,传出去人家只会说咱们脸大,总拿小时候的情分说事。”
袭人心里暗道厉害,轻描淡写几句就将宝玉和林姑娘划清了界限。眼看此路不通,袭人便又拿着晴雯说事。
“姑娘知书识礼咱们是知道的,这不,老太太为让晴雯以后更好的伺候二爷与姑娘,特地请了人教她礼仪规矩,还令她识文断字。我前几日去瞧她,嗳哟,那通身的气派,真叫个超尘飘逸,倒把原先的轻狂收了不少,看着倒像个书香小姐的模样。”
薛宝钗心底冷笑,就这点道行还想将她当枪使,未免小瞧了她!
于是微微一笑,道:“老太太亲自□□的人,自然是好的。只是我听太太讲,宝玉成婚后屋里伺候的铁定要换换,到了年纪的放出去,家生子若是有意愿想赎身,太太也开恩让她们赎身。你若是想好了退路,尽管跟我讲,不管是放出去还是赎身,我都会求太太让你如愿。”
看着袭人逐渐煞白的脸色,薛宝钗得意一笑,随即支开莺儿,房内只剩下她和袭人。
“常言道,宁娶大家婢,不娶小家女。像你这般好的颜色,又是清白身,必定能找到好人家,到时我定请太太给你多备些嫁妆,让你风风光光出……”
话音未落,袭人扑通一声跪倒在薛宝钗脚边,揪着她的裙摆求饶道:“姑娘,都是我的不是。不该耍小聪明来试探你,你是好人,都是我不对,不该……”袭人实在没颜面说下去,只能一个劲儿抱住薛宝钗的双腿抽泣。
薛宝钗估摸着时机差不多了,便深叹一口气,将袭人搀起来,又用手帕细细给她擦拭脸上的泪水。
“我知道你一心一意只为宝玉好。你放心,我不会教你出去的,往后……我会求太太让你留在身边。晴雯虽说模样好,可性子倔了些,我也担心她一人伺候不好宝玉,留你在身边我才能稍稍放心。”
袭人听出了薛宝钗的话外音,虽然和自己预想的不一样,可到底总归是达到了目的。想着自己终于能留下,不禁对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