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1章 1990之前 ◇(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我中意你2◎

    九月十号, 雨停了,积水逐渐褪去。出于一些不知名原因,南城师大附中延迟开学至九月十五,青豆平白多了五天假期。顾弈也是。

    顾弈的暑假割成了两半。

    一半夏天在卧室——邹榆心严格到不允许他离开家里。

    朱洋洋考上大学前的三年, 寸步不离他那张书桌。传言邪乎到他吃饭都在书桌上吃。

    事实压根不是这样, 朱洋洋离不开的不是他的书桌, 而是他的那些破书破文章。顾弈知道,却不能说。

    他困在那间半室, 看不进书就练颜柳, 右手练完左手练,别的不说, 这手小字以后想开了或是想不开,跑上山去, 是能抄经骗钱的。

    另一半夏天在奶奶家。

    顾弈终于解放,狠狠在南城理工打篮球, 打到手都抬不起来, 第二天接着打。他有预感, 接下来的高三不会有好日子。

    邹榆心脾气越来越坏了。尤其她在外人面前多优雅, 关起门来就多歇斯底里。

    电话初装费花了四百多, 几乎是他们半年的生活费。刚开始顾燮之一周一通电话,讲话很快, 信息很密, 想念很多,没有几个月, 顾燮之越来越忙, 电话越来越短, 对话中的信息越来越少, 他依然很守时,每周五晚来一通电话,但好像没什么话可以说了。

    今年他延迟回国一年,邹榆心在电话里同他大吵一架。说是课题项目考虑,邹榆心却有了别的认定。

    顾弈试图讲学术不易,希望邹榆心理解,但邹榆心完全不理解!

    她女性的直觉已经认定,大洋彼岸有个贱人。有次她在平和的通话里失控,突兀地冒出一句:“她是谁?”顾燮之愣了一下,随即挂断。下一次再打来,他们一切正常,粉饰易碎的假象。

    顾弈什么也没说,同爷爷奶奶交待一切都好。

    那扇家门之外,他们是和谐美好的五好家庭。

    顾弈在奶奶书柜里找到几本金庸,带了回来。他翻了翻《鹿鼎记》,还挺有意思的,难怪青豆这么喜欢韦小宝。

    要是时间倒错一下,他前半个暑假在奶奶家,后半个暑假窝在家里,那有几本武侠小说作陪,这个暑假应该还不赖。

    但可惜......他的暑假结束了。

    顾弈将五本书摞了摞,走到房门口又放回去四本,只拿了本《射雕英雄传》。

    青豆不在家,是青栀开的门。

    她越发高越发灵了。每次见都会变一个样。她最喜欢听见的夸奖是“长得完全不像个乡下人呢”,所以顾弈照搬了一遍:“栀子越来越像城里姑娘了。”

    果然戳中小姑娘心坎,笑嘻嘻地问顾弈,找姐姐干吗?

    顾弈摇了摇手中的书,“给她送本书。”

    青栀说她不在,伸手想接书。

    顾弈将书束进臂弯,“我等会见到她给她吧,有话跟她说。”

    青栀拉着顾弈往阳台走,“喏,她就在那里,有位男同志找她。”她带顾弈去的是主卧小阳台,那里堆满了鞋垫儿,正在晒干。

    通过这个阳台刚好能看见靠北的东门桥。

    东门桥是一条长16.6米的单孔石拱桥,桥面由青砖砌成,年代久远,人走在桥上会有格楞格楞的砖石摇动声。青豆束着辫子站在石板拱桥的桥心,脚一动一动,似乎在踩着某块松动的青砖。王家晔闲散姿态倚靠桥栏,半身映在波光粼粼的河面,好一副才子佳人的妙景。

    他们说说笑笑,静止不过瘾似的,又顺着桥来回走了十来圈。

    青栀在这里偷窥好一会儿了:“他们说了好半天的话。”

    顾弈点点头,“哦。”

    青豆心事重重回头,往家走。走到拐角正脑子一片空白,猛地被突然蹿出的人吓得弹了出去。

    她贴着墙啊啊乱叫,不停在平地上踏脚,仿佛这样能让她安心些。

    她骂道:“你有病啊!”

    “想什么呢这么入神?”顾弈手往眉上一横,遮住阳光,往东门桥望去,“还是舍不得人?”他哼哼笑了一声,“走了已经。”

    青豆翻了个白眼,捂住心口继续往前走。

    顾弈追上她:“怎么了?不就是告个别吗?难受得还捂心口了?”

    青豆气死了,走出两步又停住了,“刚刚王家晔跟我说,我们开学要去军训。”

    顾弈:“哦......听说了,北京那边高校的学生好像都去了。”

    “师大附中被点名做代表,是唯一一所需要军训的高中,”青豆给他比了根手指,“要整整一个月!”

    “他来告诉你这个的?”

    青豆点头。

    顾弈垂眸,落在她耳廓纤细的血管上。那瓣脆弱的括弧布满通红血丝,像受/精了的鸡蛋内壁,一呼一吸中,有暧昧滋生的痕迹。她若是紧张害羞,很容易红耳朵。

    他问:“没说别的?”

    青豆:“说什么啊?”

    时间已近傍晚,歇了一场大雨的纳凉活动再次复苏。顾弈下楼时,底下还没几个人,等再往回走,竹榻藤椅已经摆在了空档位置,几位老主任端着刻有各单位红字的搪瓷茶杯,翘着脚,一边呷茶一边轧三胡。

    两树之隔的教育新村也是如此,好像有活动,楼下聚了不少人,举着乐器正在试音,有口琴,有萨克斯,有手风琴,还有一位耄耋之年的大爷搬了老旧的脚踏风琴出来,试了几个被风尘吹得龇牙咧嘴的破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