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武林盟主只会平A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44章 聂氏后人横空出世 李石二将暗生不和……(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聂白虹并知不道, 逃过一劫的实际上是她自己。

    毕竟如果真的动起手来,她可不是林鹿春的对手。

    此刻, 她在林中快速飞掠,心中老大不服气。

    让她耿耿于怀的,是江鹤同所说的那个什么狗屁玄字二号卷。

    聂白虹自认虽然比不过那些天人境的老怪,可天人境之下,她还没遇见过敌手。

    若不是此番有要事在身,她非得闯上少室山,看看那行均和尚是何许人也。

    “不过是仗着名门正派的虚名罢了,等办得了事,且看看你有几分真本事!”

    聂白虹其实才出山没多久。

    聂氏一脉跟从母姓, 且以女子为家主, 每一位后人都必须入天人境之后, 方能成婚。

    因此聂白虹虽然双十年华, 她的母亲却已然年逾花甲。

    只不过天人境之人到底年岁几何,常人并不知道, 也看不出来。

    聂白虹此番下山历练,是为了能有所顿悟, 为日后突破天人境做些准备。

    她的武功在天人境之下已经不得寸进有近半年的时间了。

    不过她这次要去办的事, 却和习武练功没什么关系。

    她也是奔着玉玺去的。

    只是与其他人不同, 聂白虹要抢玉玺,既不是为了权欲,也不是为了天下苍生,而是为了报恩。

    别看聂氏一门均是武功高强, 但聂家对子女却并不骄纵。

    聂白虹幼时习武,也和聂隐娘当年跟随无名神尼时一般无二。

    小小的人,每天要与猿猴比爬树, 与鱼儿比游水,与飞鸟比飞行之术,更要与豺狼虎豹相斗、与鹰隼搏击。

    正因有着这样十年如一日的苦练,聂氏一脉才飞天遁地、无所不能。

    然而武功是一日日练成的,聂白虹总不可能刚出生时就有现在的武功。

    一次她进入深山当中,与猛虎相斗,因一时疏忽,便被那大虫挠了一爪子,登时皮开肉绽,行动间力有不逮。

    那时恰有一人带着军士游猎,一眼便看出了聂白虹的不凡之处,出手相帮。

    聂白虹那时不过八岁,却能在深山老林里行走自如,自然也是有一番傲气的。

    况且聂氏后人从不平白受人恩惠,聂白虹抱拳谢过之后,取下腰侧匕首,送给了对方,直言恩人来日有难,便将此匕送于某某处,聂氏后人必会相帮。

    也是最近几天,她才知那人姓名。

    因为那人寄来匕首的同时,也在信中附了姓名。

    竟是河中节度使李从珂。

    按理说,争夺玉玺原本算不得是“恩人有难”,但聂白虹不愿欠着人情,故而也乐得赶紧报恩了事。

    林鹿春不知道这从西域跑出来的、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也要谋夺玉玺,竟就这么和她擦肩而过了。

    两方人马一个向西,一个向东,越走越远。

    几日后,聂白虹仗着轻功好,隐匿功夫又高明,早早地就到了李从珂所说的地方,期间并未遇见阻碍。

    她看见不少兵马在山中安营扎寨,便知李从珂与那秦宵必然也在山中,心思一转,奔着中间大帐就去了。

    与此同时,李从珂与石敬瑭就在帐中,温着一壶酒,暗藏机锋地谈论着围捕秦宵的事宜。

    两人心中都觉得对方碍事,但又碍于是陛下吩咐,不得不装出一副同僚的友爱来,实际上却都对对方的心思心知肚明。

    李从珂一向不将秦王李从荣放在眼里,他深知此人虽是皇帝长子,却残忍好杀、行事莽撞,不得人心。

    至于毛都没长齐的李从厚,就更不必提了。

    正因如此,李从珂虽然对养父李嗣源忠心耿耿,却也不耽误他觊觎着养父百年之后留下来的大位。

    相比于李嗣源那几个不中用的亲生儿子,李从珂最忌惮的反而是石敬瑭。

    这人平时不声不响的,关键时候却屡建奇功,现如今更是位极人臣。

    李嗣源对他石敬瑭有知遇之恩,许了他高官厚禄,或许还没什么。

    可是将来皇帝驾崩……

    这种功高震主的大臣岂非心腹大患?

    “秦宵此僚狡诈非常,依我看,妹婿不如与我兵分两路,围堵这贼子。”李从珂举起酒杯,笑意不达眼底。

    石敬瑭所带军士更加悍勇,心中早想甩脱了李从珂,自己为泰山大人立功。

    然而此刻,他却忍不住心中生疑。

    原因无他,李从珂此子一向是无利不起早,这阵子亦是如此。

    前面几天这人都带着兵,紧紧盯着他石敬瑭的动向,生怕功劳都被他一人贪了去。

    怎得今日竟主动说要分开行事?

    其中必然有诈。

    石敬瑭看了一眼帐中滴漏,往常这时候,再饮一两杯酒,他就该回自己帐中去了,可是今日,他察觉这李从珂眼中似有焦急之色,心中愈发不想就这么轻易走了。

    偏要看看这老小子搅什么鬼。

    他面上一副愧疚之色,双手端起酒杯,语气仁厚地问道:“可是妹夫进来行事有何不周之处?陛下命我二人联手追捕此贼,哪有让兄长以身犯险之理?若是兄长心有不满,大可说出来,所谓酒后吐真言,你我乃是半个兄弟,敬塘又岂有记仇的道理!”

    李从珂心中暗骂这人虚情假意的功夫,却与那刘备摔孩子有得一拼。

    往常这人说不上几句话,便忙不迭地往外跑,今日竟像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