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成妲己逆袭封神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52章(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朝歌城全民做梦后不久,南门守将孔宣请辞离去。

    城里里少了个隐藏大能,并没有多少人在意。因为几乎全朝歌的百姓的目光都集中在王宫午门外——

    商王公开赠予冥币,每人可以免费领十张,限购二十张。

    一时间,不管有没有做过梦的朝歌城百姓全都来了,午门外车水马龙,百姓摩肩接踵,从天未明开始排队等着,翘首以盼。一直到日暮才结束。

    已经是派发冥币的第五天了,可排队等着领冥币的百姓一点不见少。

    费仲出王宫路过时,正遇到队伍中间的一场小争端。

    “我可是殷氏贵族的家奴,你这狗才怎么敢插队?”

    插队的那人却昂首挺胸,“我家主人是三朝老臣!”

    三朝老臣了不起啊!前头的家奴脑子里一过那仅存的几个老臣,默默后退半步。

    是挺了不起。

    前者却忿忿不平地补一句,“我是为我家主人尊敬长者。”

    费仲坐在车上看到这场面,不禁摸着短须,带着些许得意之色,发出感叹。

    “还是要有权啊!”

    若他像过去那样,还是个不起眼的,见谁都要避让的小贵族。如今估计也是被插队的一员。

    但他现在得到了商王帝辛宠幸,不仅不用排队领取或者购买,大王还将生产冥币的造纸工坊也交给他来看顾。孝敬祖宗的冥币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费仲舒展开双腿。

    今年也是让祖宗骄傲的孝子贤孙呢。

    而跟冥币一起流传远播的还有妲己的好名声。

    除了少数几个小争执,排队的人里绝大多数都在赞叹和议论妲己。

    “苏娘娘真是贤德啊!”

    “要不是有苏娘娘,我们哪里能买到冥币呢。”

    也不知是从哪里传出的消息,说冥币

    是那位新进宫的苏娘娘沟通了神祇后土,得到地母恩赐的冥币。

    苏娘娘心善,恳请大王将冥币分给朝歌城的百姓,才有了这免费领取十张的善举。

    至于想要多烧点给祖先需要自己购买的后续,在商人看来也是理所应当的。

    一排赞叹声中,却有个不和谐的声音响起。

    “谁知道是真是假。宫里的娘娘好几个,地母为何独眷顾有苏氏?”

    队伍里便有人回道,

    “苏娘娘过去在冀州时就是巫女,其他人能比吗?”

    “巫女?巫女怎么会进宫……”

    “嘘,你忘了——”

    提出疑问的人被旁边的拍了拍,暗指王宫的方向。

    那人恍然大悟,才想起来,妲己是作为俘虏被献入王宫的。连忙闭上嘴,不敢再继续说。

    费仲心里暗暗道了句无知。

    过去的苏妲己是俘虏,现在的苏妃可不一样了。

    这些人不知,他却知道。

    妲己献上的不单单是冥币,而是造纸之术。

    满朝文武,只有几个人知道造纸工坊,他费仲却独得了这个好差事。究其缘由,还不是自己选对了人,早早看出苏妃不凡吗?

    费仲坐在车里,一下一下捋着颔下短须,眼中精光闪烁。

    苏娘娘如此照顾,他也要投桃报李。造纸工坊必须管控好是其一,这其二么——

    回到府里,费仲就召开了自己安排在王宫的内应。

    “东边那位近来有什么反应?”

    东边,即是指姜王后,东伯侯之女。

    “两位王子在寿仙宫背大王责罚之后,王后两次请求大王饶恕王子,大王皆未允许。所以王后对大王颇有怨言。”

    内应是个样貌普通的宫女,谁也不知她跟王后身边的鲧捐熟稔。

    “跟鲧捐说,务必劝王后在祭祀之时动手。”

    小宫女领命,又问,“要报给苏娘娘吗?”

    费仲眯着眼笑,压低声音,

    “报,不仅要报给苏娘娘,这次我们还要报给大王……”

    立秋祭祀的场所在城西二十里外一片土壤夯实的广场。

    场内立有十二块与树木等高的黑色巨型石碑,另有许多小黑石坛。排列形似一只展翅的玄鸟。

    十二块每一块黑石上都刻有不同颜色的奇特半人半兽形纹样。大都已经看不清了,能看清形状的不过四五个,也面目模糊。

    有赤色纹者,兽头人身,耳穿火蛇。有青色纹者,蟒头人身,手缠青蟒。有女子人身蛇尾,背后有七只手,胸前双手交握一蛇。

    最大的一块黑石上的纹路是人面鸟身,两边的耳朵上各悬一条青蛇,脚踏两条青蛇。

    妲己最初看到这祭坛时非常惊讶,因为那十二块黑石上的纹路所绘制的正是十二祖巫。她作为祖巫后土的形象也在其中。

    当初巫族与人族通婚诞下巫人一脉。巫人可以修行,也继承了部分巫族操纵元素之力。实力强悍,又不像仙人远离人群,故而为普通人族所崇拜。

    发展到如今,许多巫人一脉都成了各部族的巫。

    正如妲己是后土一脉,巫溽身上也有玄冥一脉的血脉。

    尽管如此,妲己也不会在巫溽这样远了不知多少倍的巫人面前暴露自己的身份。只做寻常处之。

    祭祀之日,广场铺满了丰收的谷穗,黑石祭坛燃起连绵的火光。文武贵族百姓齐聚,按阶级站位围观,共同等候着迎接这场盛大的祭祀,告谢上天赐予丰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