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殊色误人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1章(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萧楚华风风火火,憋着一肚子火气,立刻找上了门。

    府上的仆妇们得了吩咐,见她似乎有些来者不善的气势,纷纷上前劝阻。

    “你们大司马呢?”

    她向来骄纵,府里的下人们都不敢轻易得罪,只说大司马进宫议事去了,丝毫不敢提被大司马带回来的那位神秘的美人。

    萧楚华坐在堂前,饮了一口茶,嗤笑道,“她人呢?”

    仆妇摸不清头脑,重新答道,“大司马进宫去了……”

    “我是问你,他带回来的那个狐狸精,眼下在哪儿?”

    萧楚华才不信,一个身世坎坷的二嫁女,有什么苦衷不愿意嫁给阿弟。既然可怜,如今攀附上了当朝权臣,打的是什么欲拒还迎的算盘,装腔作势,她最看不惯这样的做派。

    娄复对她说,萧绪桓不曾对这女子表明爱慕之情,是因为怕吓跑了那娇娇美人。那女子刚从夫家的虎狼窝里逃出来,定然不愿意这么快再嫁。

    呸!萧楚华倒要看看,哪座山上的狐狸精,敢在阿弟面前摆这样的架子。

    仆妇支支吾吾说不知道大司马带回来了什么人。

    “没见过?不知道?”萧楚华摆了摆手,“罢了,你们不愿意得罪那狐狸精,我亲自去寻!”

    下人们自知拦不住,忙叫人去给萧绪桓传话。

    “诶诶诶,这是要去哪儿?”娄复慢悠悠从外面回来,叫住要去传话的下人。

    他听闻萧楚华方才的举动,笑了笑,“回去吧,不必大惊小怪。”

    那下人急得满头大汗,“郡主那架势,像是要生吞活剥了那位夫人!”

    娄复耸了耸肩,“放心,你且等着看,郡主会不会真的生气。”

    ……

    府中有一大片湖池,眼下惊蛰刚过,初春时分,湖上水雾缈缈,视野开阔,只望见对岸也有一处院落,延伸出与岸这边斜对称的水榭亭台。

    湖岸遍植翠竹,风拂过,竹林沙沙作响,非海却可以听涛。

    崔茵被下人带到这里安置,她从踏进萧绪桓的这座府邸开始,就在心里暗暗计算从正堂到住处的距离。

    穿过了无数个月洞门和长廊,这里应当是偏远的一角。

    她坐在窗前蹙眉,目光随着窗外湖上的水雾轻飘。

    对岸忽然有一群人影移动,人声喧嚣,为首的是一位趾高气昂的女子,豁然推开对岸院落的大门,领着下人在里面寻找着什么。

    春草听见动静探过头来,不禁猜测道,“娘子,该不会是大司马府上的姬妾听说了,要来闹事吧?”

    崔茵不知道,萧绪桓将她带回来,便匆匆入宫去了,什么也没交代。她亦不知府中有什么人,只知道他尚未娶妻,府上没有正室夫人。

    对岸的人走到水榭的窗前,定睛,朝着她这边停住了视线,下一刻,对岸的人又乌泱泱从院落里出来,朝着岸这边赶来。

    春草吓坏了,“我去找娄复!大司马不在,他说话一定管用,一定不会坐视不管看娘子被人欺负。”

    崔茵却拦住了她,“不必,你去烧水沏茶吧。”

    春草拗不过她,一步三回头,按照她的吩咐去了。

    ……

    萧楚华方才在府里找了一圈,抓住一个婢女一问,才往湖这边找过来。她在对岸的水榭中,隔着湖上的水汽,远远便看见对面的女子。

    除了萧绪桓带回来的那个狐狸精,这府里哪来的美人?

    相距有些远,她没看清那女子的长相,支摘窗里一抹侧影,也看得出窈窕曼妙。

    萧楚华的脚步不知不觉慢了下来,身边的侍女小声在她耳边道,“郡主,您看清楚没有,奴婢瞧着那位夫人的确很美。”

    是啊,看不清长相都觉得是个难得一见的美人,萧楚华的脚步踟蹰再踟蹰,要知道,英雄难过美人关,她萧楚华有个癖好,也最爱看美人,最怜惜美人。

    “不行,管她是美是丑,她就是个心机深沉的狐狸精!”

    萧楚华一跺脚,给自己定下了决心,快步往前面的听竹堂赶去。

    她心里盘算好了,要让那个狐狸精原形毕露,将她怼到哑口无言,让阿弟看清她的真面目。

    用手一推,水榭的木门吱呀一声打开,一阵幽香袭来,萧楚华原本气势汹汹,看见坐在窗前的女子缓缓转过头来,到嘴边的质问却怎么也说不出来了。

    女郎怯怯地望过来,杏眸里写满了惊恐和疑惑,雪肤乌发,颜若舜华,耳边的红玛瑙耳坠轻摇,一颤一颤的,仿佛要溶进人的心里。

    她愣了愣,旋即笑了出来,声音也如山谷中的莺歌婉转。

    她有些惊喜似的,起身迎了上来,轻轻握住了萧楚华的手。

    “听闻郡主也爱丹青翰墨,今日,可是为此而来?”

    萧楚华怔愣着,看那美人从画里走了出来,停在自己面前,她垂眼,盯着美人的一双柔荑,来不及思索她说的丹青翰墨是什么,顺着她的话,点了点头。

    “是,是为此而来……”

    天通教自扬州至姑苏,怙恶不悛,拖至今日才彻底除去,朝中人人心知肚明,是士族门阀粉饰太平,置之不理放任的结果。

    若不是萧绪桓借齐太后的名义将此事在朝中提及,还不知要拖到何时。

    今日入宫上奏,议的便是押解回来的天通教信众与头目该如何处置的事情。萧绪桓冷眼看尽中书令崔宣与谢丞相明争暗斗,无论何事,到了他们手中,便是利益驱使,门阀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