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沅驻足阶墀, 侧目而望。
隔着一层半透的菱纱,长身玉立的男人和她咫尺为邻。
他穿着深绯官服,金玉带掐腰, 挺拔的身姿时隐时现,自有一派青松姿骨。
从初沅这个角度, 隐约能窥得他略显宽松的腰封。
她怔然凝望着那道侧影, 一时间,心跳骤停,疑在梦中。
这人给她的感觉, 好熟悉……又好陌生。
是他吗?
……会是他吗?
心里的疑问, 一句比一句不确定。
她记得,他应该没有这么瘦的。
又或许, 是相隔太久。
……她有些,记不太清了。
刹那间, 地面像是有无数颗钉子钻出, 将她定在了原地。
初沅的脚步,变得迟缓,又艰难。
她迈着极慢的步子,朝着悬挂菱纱的木架走去。
一步, 又一步。
而那道拓于薄纱的身影,也在眼前愈发清晰。
他侧对着她,官样幞头之下, 侧脸轮廓仿若工笔勾勒, 锋锐而又清隽。
就在她迟疑伸手, 准备将那层菱纱掀开的时候, 身后传来的一句呼唤, 和远处官差的喊声, 同时撞在了一起,倏地将她的动作绊住。
“阿姐。”
“大人!”
……
初沅神情微怔,反应有些迟缓地回过首,望向身后。
见她站在木架前怔怔出神,华阳不经上前半步,问道:“阿姐,你是喜欢这匹菱纱吗?”
风中的织锦菱纱忽起忽落,在天光映照下,流动着润泽光华。
瞧着,确实是上品。
但比起宫廷的绮罗锦缎来,显然,还是要差一些的。
闻言,初沅鸦睫轻抬,又看向那架绫罗绢纱,嗓音几不可闻:“……我也不知道。”
她这话,像是在回应华阳,又像是,在回答她自己。
她怕,这只是一场空欢喜。
她的嗓音轻柔软糯,须臾之间,便散在风中。
话音甫落,旁边的谢言岐便是蹙起眉宇,心口难以遏制地泛起绞痛。
他伸手按住胸口,阖眼,再睁。
这时,远处的一行官差也手扶佩刀,气喘吁吁地跑到了茶舍外面的踏跺前,站在阶下拱手道:“大人,那边的香粉铺,又有人在聚众闹事!”
香粉铺……
但凡是来过西市的人,都知道这附近的香粉铺,就只有宋初瓷的那一家。
谢言岐是大理寺少卿,不是治安百姓的京兆尹。
然,此事涉及到昔日的常宁公主,况且又如昨日那般,是一起纠众滋事,很难不让人多想。
大理寺办案,向来讲求个细致入微。
可近日的柳三娘之死,却因为这些人的疏漏,险些坏事。
所以在太子的一番耳提面命过后,他们就变得谨小慎微起来,遇到这种举棋不定的事情,便率先给这位新上任的大理寺少卿回禀。
听完,谢言岐忍着绞痛微抿唇角,摩挲着佩戴过玉戒的指节,若有所思。
而隔着菱纱的另一边,华阳亦是圆眸睖睁,心里五味陈杂。
没想到常宁阿姐的处境,远比她想象的,还要糟糕。
她们只是偶然来一回西市,便碰见了她的举步维艰。
华阳既想去给宋初瓷解围,却又不忍为此伤到阿姐的心。
左右为难的一番抉择之下,她终是伸手挽住初沅的臂弯,道:“阿姐,不是说要挑选衣料吗?我们快些进去吧!”
说着,便拉拽着初沅往里走。
生怕再迟疑片刻,就让初沅多想。
初沅不得已跟上她的脚步。
蓦然间,只来得及回首再看一眼。
与此同时,谢言岐也小幅度侧首,望向那道绫罗绢纱垂坠而成的曼帘。
两人的目光,若有似无地隔着薄纱交汇。
下一刻,谢言岐便一言不发地提起袍衫,走下台阶。
跟着带路的官差,径直离去。
***
不过就几步路的脚程。
他们到时,那家香粉铺子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
一个棕褐短打的男人,带着数名壮汉堵在店堂门前,冷声喝道:“宋初瓷,你以为你现在,还是以前的金枝玉叶,能够为所欲为吗?我告诉你,你前些日子把我们公子打伤的事情,绝不可能就这样善了!”
“……要么,你赔钱,要么,就以身抵债。依着往日的情意,我们公子还能勉勉强强地,让你进府做个小妾。”
孟春时节,弱不胜衣的姑娘却还拢着一件织锦大氅。领口镶着的一圈蓬松兔绒,将她的小脸簇得愈发苍白脆弱。
她站在一群身材魁梧的壮汉中间,显得尤为纤薄瘦小,顾茕伶仃。
可饶是如此落魄,如此孑然无依,她却仍旧不显怯懦,望着跟前的壮汉,音色平静,“我和你们家公子,不过是萍水相逢,何来的情意?我打伤他,是因为他不知礼数,和蟊贼无异,竟敢在深更半夜的时候,擅闯我的闺房。”
“我当时也不过是,捉贼罢了。”
“我捉贼打贼,是替天行道,你要我给一个蟊贼赔偿道不是,天理何在,王法何在?”
她声线单薄,却掷地有声。
听完这话,壮汉登时怒拍桌案,若非是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