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噩梦重启[循环]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3章 李文华(三)(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李文华叹了一口气, “我虽然无法正面阻止他们继续推行实验,可他们用的是我的底层代码,在第一次进行记忆引入的实验时, 我就担心这个系统最后会失控,所以设计了一个紧急关停的后门。”

    “上周,我试图阻止他们进行实验, 被他们发现了我的隐藏权限。想要彻底关闭这个程序,我还需要七天的时间。他们想要趁这个机会, 彻底的关闭我在系统里设计的那个后门。”

    “然而,想要删除我的权限, 他们需要输入一串密钥来解锁这个程序的控制权。这段密钥,被我埋在了初始世界中。现在的机器和初始世界已经不兼容了,他们无法直接读取里面的内容。所以,唯一获取密钥的办法,只有通过夏曦雨。”

    “我给她写信,就是想要告诉她这些,让她小心那些人。可是, 还是他们快了一步,他们打晕了我, 就是去找夏曦雨了……”

    季阳问,“为什么一定是夏曦雨?”

    “这……”李文华叹了一口气,“这也是凑巧。”

    “我们使用的记忆提取的本质, 在于提取情绪。因为情绪本身, 是种强烈的感染力的场。就像电场,磁场一样, 看不到摸不着, 但是真实存在。”

    “我们所研发的仪器, 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捕捉这种场,然后利用这种场,模拟出一个世界。”

    “其他人如果想要和虚拟世界产生联系,需要在情绪上能和这个模拟世界的场共鸣。就像你能接入317这个案子,是因为你是相关办案人员,还在案件中受了重伤,和这个案件有天然的情绪共鸣,所以,通过我们的机器的帮助,将你的记忆导入虚拟世界中,就可以很好的和虚拟世界兼容。”

    “其他人的,和这个案件相关性不强,他们的记忆和意识,就无法进入这个虚拟世界。”

    “而夏小姐她,由于特殊的体质,她对情绪场的存在非常敏感。她不用借助任何外界仪器,只要某个模拟世界的情绪场足够大,她就可以在不自觉的情况下自由出入。”

    “她的存在,就相当于我们系统的bug。”

    “无论如何,我们要抓紧,绝对不能让他们从夏曦雨口中获得那个密钥串,否则,就再也没有阻止他们的机会了!”

    季阳急匆匆的停下车,冲进纺织厂的地下室。

    他发现一个房间门下的缝隙透出隐隐的蓝光,像是电脑屏幕上会发出的那种光。

    他毫不犹豫冲着那个房间冲了过去。

    一脚踹开门,就见一个身影从窗边一跃而出,窜到走廊里,三两步跑的没了身影。

    季阳本来想去追人,然而一眼看到了蜷缩在墙角的夏曦雨,还是转了脚步,朝她跑来,“没事吧,有没有伤到哪里?”

    “我没事儿。”

    见夏曦雨确实没受伤,又简单的听了一下事情经过。听她提到秘钥,他立刻问,“所以,那个密钥,你告诉他了吗?”

    夏曦雨道,“我说了。不过——我说的是错的。我不太信任他、直觉。后来听到脚步声,我猜测是季阳来了,我怕他无法获得信息,狗急跳墙,伤害我,就随口说了一个,把他糊弄过去了。”

    季阳点头,“那就好。那个程序只要密钥输错三次,就会自动锁死,短时间内,我们应该不会再受到循环的干扰了。”

    夏曦雨一愣,“你怎么知道?”

    季阳扶着她往外走,一面把之前李文华告诉他的事情,给夏曦雨复述了一遍。

    夏曦雨听完后,觉得脑子里乱乱的,“所以,抓我的这个,确实是有问题的,对吧?”

    季阳点头,“恩。”

    两人很快走到车边,

    伸手拉开门,看到李文华的一瞬间,夏曦雨立刻往后退了一步,“他怎么在这儿!”

    季阳也是一愣,“你们见过?”

    夏曦雨情绪激动,“就是他抓我的!”

    “不是不是!”李文华赶紧下车解释,“你见到的那个,不是我。”

    夏曦雨情绪稳定下来,这才发现两个人虽然长得像,可衣着以及整个人的气质还是有区别的,这才放下心来。

    “这人是谁?”夏曦雨看向季阳,“他为什么和抓我的人长得一模一样?”

    季阳也是一头雾水。

    李文华这才解释说,“抓你的那个人,应该是我的胞弟,李文海。”

    “说来惭愧,偷走我的项目技术,卖给外部企业的,被名利蒙了心智的,就是他。”

    也来也是他一时大意,让胞弟知道了自己的计划,把自己打晕,自己去找上了夏曦雨。

    “说起来,怪丢人的。”李文华有些不好意思,“是我这个做大哥的没管好他。”

    他们二人是双生兄弟,从小两个人就一起上学,一起玩耍。都喜欢科学,都进入了科学院,一起参加国家的先进项目。

    科学的道路是孤独的,李文华一直很庆幸,自己能有一个这么志同道合的弟弟。

    然而,直到李文海带着项目,叛出项目组,他还去找李文海理论,问他问什么会这样。

    李文海苦笑不得,“凭什么,所有成就,都是你的,我就总是差那么一点,我不服气。”

    他这才意识到,从小,在班上,他是第一,弟弟是第二,老师就更喜欢他一点;因为成绩好,父母对他也更偏爱些。

    两人先后进入科学院,是他先成了院士。

    包括后来做项目,他的主张就是模型可以用于未来预测,那李文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