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迪看白昼的目光中,已经不止是臣子对陛下的尊重了。
更满含着崇拜之情。
即便是当朝的大理寺卿,年轻时就得了铁腕神探之称的上官大人,当初都只是隐隐觉得这案件有地方不妥。可具体是哪里不妥,他至今也还没想明白呢。
皇上,年纪轻轻,向来作为又那般的……恣意……
远宁王看陶迪以几乎朝圣的目光呆愣愣的看着白昼,道:“陛下,还是快给陶大人解惑吧。”
白昼反而颇有深意的看了远宁王一眼,才道:“朕……曾经看过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书里把这种杀手称为连环杀手,这类凶徒首次作案可能源于某种特定的环境、人物或事件刺激,是冲动行为。但一旦开始,就会上瘾。但朕查看了卷宗的记载,发现案发时,环境和事件没有特别的共性记载,除了被害人都是年轻女性。”
这套概念让陶迪目瞪口呆。
远宁王倒是笑而不语、满目欣赏。
白昼继续道:“冲动行为的连环杀手,除了经受事件刺激犯案,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他们本身的行为,是病态的。而这种发病的规律可以通过特殊的术术算式表达,几乎与癫痫病的病程一致。”
话到此时,陶迪觉得皇上说的每一个字,单拎出来,他都听得懂,但合在一起……
是天书吗?
不过好像皇上也没指望他能听懂,目光一直看向远宁王,还提起笔来,在纸上写下一连串鬼画符一样的符号和数字。
陶迪看了一眼:得吧,癫痫是啥?这写得又是啥?
眼前一堆符号,一个都看不明白。
远宁王却看得明明白白,这是一组函数计算公式,得出来的结果,正是大名鼎鼎的“魔鬼阶梯”(※)。
果然只听皇上解释道:“这是根据规律,计算出来的凶案发生时间的线轴。”
陶迪终于有点明白了,纸上皇上画出来的曲线图的一个个峰值,都极为准确的对应了自己手里第一列被害人遇害的日子。
皇上放下笔,在屋里踱步,若有所思的道:“朕……一开始在想,为何第一件命案案发后,将近十日,才发生了第二件,可是之后每起案件的时间间隔,就变得紧密而有规律。”
话说到这,他看向远宁王。
这番言论,陶迪听不出什么,但王爷知道,白昼在以这种方式向他挑明身份。
癫痫、函数计算、犯罪心理……无一不是现代人才心知肚明的知识理论。
王爷知道,白昼迫切的期盼他的回应,他自从用新药的那夜起,对自己身份的怀疑一直都没消除下去。
白昼因为生活环境的原因,思考问题多少是偏向阴谋论的,这么一想,远宁王即刻知道了他的用意,他怕是担心身边有自己信不过的人,所以才不能在他面前坦然表露身份。
这是……跟自己对暗号呢。
但毕竟关心则乱,越聪明的人,有时候想事情便越容易复杂,简岚鸢不能透露身份的原因,简单又纯粹,全是出于对白昼身体恢复的考量。
终于,见王爷只是看着他笑眯眯的,一言不发,白昼气苦。
他颇有些破罐子破摔的语气,道:“刑部大牢里那个,是个脑子不正常的案犯,他下次发病的时间,大约就在这一半天内,杀人的动机,大约是要获得某种补偿或是克服某些阴影,时间到了,稍一刺激,谁的情绪不稳定,谁就是真凶,”说着,他又转向陶迪道,“陶大人,相较于已经抓住的这位,如今仍然逍遥法外的模仿犯,才更棘手。”
厅堂里,除了远宁王,和陶迪,刚才帮忙的两名仵作也在,瞠目结舌的上了一堂千金难求的课,虽然可能只听懂了三成。
终于,其中一名年轻些的上前行礼,道:“卑职才疏学浅,还请王爷赐教卑职们工作上的疏漏。”
这是想问王爷,到底如何能确定凶手并非同一人。
王爷微微笑了,走到院子里,四下张望,在墙边堆砌的杂物里,寻了一截成年男子大臂粗细的木桩回来,向身边一名侍卫道:“借刀一用。”
侍卫抽出腰刀,毕恭毕敬的递过去。
刀花飒戾,手起刀落,木桩便被斩去一截,接着,王爷刀交左手,又以同样的动作斩去了树桩另外一边的一截。而后把木桩交给仵作。
仵作一愣,随即明白了,同样是自上而下的削断,惯用手不同,被斩事物的断口的切面偏颇便会有区别。
只听王爷继续道:“其实那个模仿犯很聪明,他知道自己的惯用手与大部分人不一样,所以他下刀的时候,刻意改变了左手习惯的着力方向,是以大部分伤口都看不出端倪。”
仵作深以为意,拼命的点头:“是了,卑职还专门查看过每位死者致命的伤处,都该是个习惯用右手的人所为呀。”
王爷笑了,道:“独有一处明显不同,便是死者们被削去的右手。但……这也怪不得你们。”
仵作验尸,大多是发现尸体的第一时间,凶徒抛尸张狂,毫无掩藏尸身之意。
那些姑娘们被发现时,据她们殒命的时间,短的不过几个时辰,长的也不到一日。
当时,伤口的皮肉还尚有弹性,骨骼断面便被无意的掩盖住了。
直到王爷再次复验,皮肉开始松垂腐败,骨骼的断面才显露了。
即便是会武功的人,想要干脆利索的一刀断骨,也需要力道和技巧。
是以,死者手腕处的骨骼断面细微的差别,成为了暴露仍然有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