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到古代搞基建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56章 水车 ◇(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资质平平徐大人◎

    张崇明心里埋怨, 但是嘴上仍然冠冕堂皇、大仁大义,把自己弄得比李廷芳还李廷芳。

    萧瑾自然是不信他有这样大公无私的,但是送上门的钱, 不要白不要!张崇明是谁?那可是比冯慨之还要有钱的主儿。虽然冯慨之一直说陈疏材是京城里头最有钱的, 但萧瑾不信,他觉得张崇明才是闷声发大财的那一个。

    但现在,这些钱都到了他手上!

    天上掉馅儿饼也没有这样的好事, 萧瑾热切地盯着张崇明,简直要将他引为知己了:“张丞相不愧是朕的左膀右臂、朝中的中流砥柱!要是朝中百官都像你这样, 那朕就真的高枕无忧了。”

    这话听来耳熟,细想想,之前小皇帝讽刺姜明跟徐庶的时候才说过类似的。

    不过张崇明品了一番这句话, 知道这回是真心的。他道:“圣上谬赞,微臣也不过是受冯大人点化。恰逢此次朝廷着急用钱, 便索性做了顺水人情。”

    本来也不是他的钱,早点花出去,心才能安。

    萧瑾却庆幸,他的这些钱总算是都回来了, 还算张崇明这厮有些良心。

    不错不错, 今天是个好日子。

    君臣两个对视一眼, 心知肚明,面上一片融洽。

    “爱卿真是国之栋梁。”

    “不敢不敢, 都是圣上以身作则, 给微臣等立了榜样。”

    不诚心的互相夸赞, 除了感动到旁边的内侍之外, 并没有感动到他们两个之中任何一个人。

    拿了钱, 事儿就好办了。

    张崇明这么多年昧下的钱可不再少数, 萧瑾轻点了一番后惊喜地发现,他这回不仅不用束手束脚、抠抠搜搜,甚至还能有些盈余!

    幸福来得就是这么突然。萧瑾本来也不是抠门的人,有了钱,他更希望将此事办好、办得漂亮。

    第二日后,萧瑾再次下令便痛快多了,大手一挥:

    “迁徙到两广的百姓务必人人要有房住,虽说只是建个棚子,但也须得用好木头,绝不能偷工减料。”

    “凡是前去开荒的,不论男女老少,冬天之前需给他们再发两身冬衣,以保冬日无虞。”

    “农具按着之前定得数额再添一倍,让工匠加紧赶制,赶制完了立即送去两广一带。”

    话说的漂亮,苏仿作为一次屯田开荒的总负责人,听着听着,心里却渐渐没底了:“圣上,咱们……有钱吗?”

    苏仿问得小心,生怕自己打击了萧瑾脆弱的心灵。

    萧瑾洋洋得意:“朕是那般无的放矢的人吗?放心好了,钱都早已准备妥当。朕也不瞒着你,朝廷的钱原本的确有些紧凑,但后来张丞相出了不少,有他出力,如今也不必省着花了。”

    “丞相大人几时捐的,怎么一点都没听说?”

    “他不愿张扬,朕便没外传。”

    其实是萧瑾觉得这些钱来路不正,被人听到了还不知他们心里怎么想,又何必传得沸沸扬扬呢?

    苏仿诧异不已,突然间又觉得有些荒谬,好像自从圣上登基之后,便经常听闻朝中有大臣捐钱的事消息,就好像不捐钱戏精不配做臣子了。

    苏仿原想说自己也跟着捐点,但是想想自己那微不足道的家底,想想还是算了吧。只恨他没有生在一个富裕家中。

    千言万语,最后也不过只有一句话:“丞相大人真有钱。”

    萧瑾嘴上不说心里说,张崇明有什么钱?那不都还是他的钱?

    只不过从左边口袋进了右边口袋罢了,早晚都是得还给他的。

    恰在此时,工部又传来了喜讯——

    水车已经改装好了。

    萧瑾听闻之后,立马出宫赶往工部。

    他来时,两架水车摆在那儿引水。

    前头的一架水车形状稍小,瞧着十分利于搬运,形状虽小,可引水的效果却不差,是由连串的活节木装入木槽中,上面附以横轴,眼下正以牛力旋转引水;它旁边摆的那一架水车稍微大一些,上面有两个轮子,两轮间以筒索相连,筒索装众多木筒,利用水力使轮转动,轮上的木筒便依次将水运转之前方,覆水后空筒复下依次载水而上,如此往复循环,可见面不断地引水。

    萧瑾看了一会儿,不住地点头。

    终于,沉浸在水车中的工部诸人也注意到了他。其中要以柳承智反应最快,立马迎上去见礼。

    “都免礼吧,朕过来是为了瞧一瞧这水车的。”

    “圣上您来得可真是时候,如今咱们正在试呢。”

    萧瑾来了兴趣:“那你们给朕说说这水车吧。”

    柳承智忽然卡壳。

    研制水车的时候,他也不过就是动了动嘴皮子,跟徐征吵了两架而已,他哪里知道这水车如何运作的?

    见他哑口无言,徐征这才痛快了些。他本无意在萧瑾跟前邀功,恨不得萧瑾一辈子都不会注意到他头上,可他也不想看柳承智出风头。

    所以徐征才开了口,仔仔细细地给萧瑾解释了一番水车运作的原理。

    这玩意儿就是他跟他父亲弄出来的,里头的每一个部件儿徐征都一清二楚,所以说起来的时候也是头头是道。

    萧瑾听着听着,忽然听明白了。之前一个水车大概就是宋代的翻车式龙骨车,后一个便是常见的筒车。

    不管是哪一样,都不是眼下这个时代能见到的。

    徐征还在侃侃而谈:

    “别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