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辞京越关山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7章 、失踪(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孙景阳随着那士兵到了大营时, 已经误了午饭的时辰,正碰上往主帐去的顾灼。

    顾灼上下打量他一眼, 见这小子浑身是雪和着泥, 笑问他:“路上摔了?”

    孙景阳颇有些丢人,没敢抬头看她,小声嗡嗡了句:“嗯。”

    “摔伤了没?”

    孙景阳摇摇头:“没有。”

    随后便听见顾灼似是转了方向:“阿云,把他安排进新兵营, 先练三个月。”

    他终于抬头去看, 是个一身银甲杏脸桃腮的姑娘, 腰间挎着把三尺的长刀。

    那姑娘爽朗笑着看他:“练三个月就抗摔了, 走吧。”

    孙景阳屁颠屁颠跟上, 没了在顾灼跟前儿的欠揍模样:“姐姐,我叫孙景阳,我怎么叫你呀?”

    姚云听见他这称呼, 颇有些忍俊不禁。

    正巧遇到一队巡逻的士兵走过,喊了声“姚副将。”

    姚云冲他们点了头, 又侧头去看落在自己身后半步的孙景阳:“听见了?”

    “嗯。”

    眼看离前方那处一下子密集起来的营帐越来越近,孙景阳没忍住:“姚副将,你这刀何处买的啊?”

    姚云脚步不停:“怎么, 也想有一把?”

    孙景阳点头:“嗯,我家里那些刀不如你这把好看。”

    得, 嘴甜原是为了她这刀。

    姚云深觉孙景阳还是个心性未定的小孩, 却还是毫不留情地开口:“刀呢,是很容易买到的。只是你至少得混到把总,才能用自己的刀。”

    孙景阳瞬间蔫头耷脑, 他记起顾灼好像也与他说过不能用自己的兵器。

    而且, 把总什么的, 那可都是按战功封的。

    他记得清清楚楚,顾灼忽悠他爹时,是说他年纪不够不让他上战场的。

    姚云可没工夫理会被她的话打击得没精打采的小屁孩,交代了新兵营的将军几句,便有朝主帐方向去了。

    徒留饿着肚子不知所措的孙景阳。

    还好那将军厚道,知晓他午时没吃饭,吩咐人带他去伙房垫了两个馒头。

    不然他还没训练就得饿死。

    主帐内,顾灼正与于老将军商议前线布防。

    他们所在的主营是西线,与贺辰所在的东线隔着一座元宝山。

    元宝山,顾名思义,它长得像个金元宝,或许还寄托着这片荒芜土地上的人们想要富庶起来的愿望。

    元宝山是条南北向的山脉,南脊插入幽州城,北脊延伸入大漠。

    北戎地处西北,向南越过几个不高的山头便是大裴北疆防御的西线。

    是以西线布防一向是重中之重。

    北戎倒也不是没有可能绕过元宝山北脊从东线侵扰的,只是路途遥远损耗巨大,若是打不赢,那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划算。

    顾灼指着舆图上起伏的线:“老将军,我想将最前头的防线推到这个山头上,您觉得如何?”

    于老将军将近七十岁,依然威武凛然,声如洪钟:“有足够的粮,推到这个山头是保险些。”

    言罢,便站起身向顾灼抱拳道:“老夫愿领兵前往。”

    顾灼无奈地扶着老将军又坐回去:“您啊,就留在主营坐镇吧,我们好有个主心骨,万一东线有事您还能拿个主意。”

    于老将军是当年顾灼祖父麾下的副将,驰骋疆场大半辈子,顾灼哪能让年近古稀的老将军走雪路上山头。

    顾灼道:“我带兵去吧。”

    北戎与大裴之间的这几个山头和荒原,本也没个定论是谁的。

    北戎不事农耕,那些荒原又不怎么长草,北戎拿了也没什么意义。

    大裴则是因为北疆这三州城内的地都开垦不完,将其划进版图却无人去住,平白耗着守线的将士。

    于是大裴和北戎之间的边界就一直这么不明不白地拖下去。

    可如今书院办起来,是得考虑往后三十年的。

    朝堂上慢慢有了出身北疆的大臣,朝廷重视起北疆,三州富庶起来,人口必会大增。

    不能等需要这些地时,才想着开垦,那便什么都晚了。

    更何况,防线推到那山头上,便能居高临下,一切动向尽收眼底,不至于等北戎越过那山头,顾家军才被动地迎战。

    这也是于老将军不知晓书院之事却一口答应推进防线的缘由。

    前些年顾灼当然也想过。

    只是五年前与北戎那一仗让顾家军着实伤了元气,爹娘去江南后顾灼不敢冒进,怕引得北戎赌上一切反扑。

    好容易休养过来,碰上去年粮饷迟到,只得搁下。

    今年天时地利,顾灼觉得实在是个推进防线的好时机。

    听见顾灼那话,陈卓宇眉头皱得死紧:“将军,那山头咱们还未驻扎过,要不还是末将去吧。”

    顾灼知晓他的担忧,往前推进防线其实是很危险的事,尤其是这种未知地域。

    可是——

    顾灼叹了口气道:“吴将军和苏将军那暴脾气,还是我去吧。”

    惹得主帐内众人大笑。

    “卓宇,你再多派五队斥候,三个时辰一换。在防线安顿好之前,务必及时掌握北戎的动静。”

    第二日雪便停了,幽州书院外的长街上已经扫得干净,水泄不通地排了长队,皆是前来应考的生员。

    临近考试这几天,钟嵘忙得脚不沾地,如今才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