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清穿之纯皇贵妃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80章(第4/7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明是当地官员出的馊主意,到头来却说是因为乾隆要过去视察才造成的,乾隆这不就比窦娥还冤了吗?

    乾隆蹙起眉头,只觉得沐瑶说的在理。

    要跟河道两岸表演那样,多花费点银钱表现得好好看看,夹道欢迎就罢了,要影响了明年甚至后边几年养蚕的数目,那确实是个麻烦。

    养蚕少了,丝绸必然就少,物以稀为贵,价格就要上去了。

    沐瑶又道:“而且不说别的,会缫丝的人太少,平白让不少好好的蚕种等着等着就破茧,实在是浪费了。若是能培养多一些缫丝的人才来,那是再好不过了。”

    “我听二哥曾经说过,洋人最是喜欢丝绸,漂洋过来采买的极多。咱们自个用不完的,还能高价卖出去。若是就此浪费了,就跟银钱都扔海里去,看着让人怪心疼的。”

    这话听得乾隆又是一笑:“你啊操心得就是多,不过确实如此,洋人千里迢迢坐船过来求丝绸。若是咱们这边都不够,居然没有多余卖的,着实没脸。”

    他认为地大物博,国家强盛,好东西多到能卖出去,忽然有一天来买的人买不到东西了,感觉怪丢脸的。

    沐瑶都想翻白眼了,这是丢脸的问题吗?

    这是浪费钱的问题,没必要跟钱过不去,还能赚洋人的钱不是更好吗?

    不过好歹沐瑶算是说服了乾隆,他转头打算让人请缫丝的老师傅们开学堂,就教缫丝。

    当然很多师傅只把手艺教给家里人,不愿意外传,乾隆就出极大的价钱,又愿意给贡生的名额。

    老师傅们多是为了子孙辈,既能得钱,还有缫丝先生的美誉,又能给子孙留几个贡生的名额,自然没有不应的。

    学堂办起来,想进去的人就不要更多了。

    毕竟当地最苦恼的也是这个,会缫丝实在太少了,恨不能把半大孩子都送进去学一学。

    请的几个师傅只需要手巧之人,哪知道送进来的全是半大小子。

    不说手巧,一个个都没多少耐性,坐都坐不住,怎么学?

    师傅们就问当地怎么没有小丫头送来学习,大多人家都说怕女儿学了嫁出去,就白学了,学好了就送给别人家去了,着实可惜,还不如让小子们学的。

    这话传到沐瑶耳边,她白眼都快翻到天上去了,还忍不住跟高贵妃吐槽了起来:“怎的,姑娘嫁人了就不是自家人了?给夫家缫丝,就不能给娘家缫丝了?

    高贵妃深以为然,点头附和道:“就是,难不成女儿要回去帮娘家缫丝,夫家还不让了?这样的夫家嫁过去做什么,倒不如一开始就相看个好人家了,两边小家都能顾上不是很好吗?而且夫家要是有妹妹的话,让嫂子手把手教导,不也挺好的?”

    以后有了女儿,这也是一门手艺了,谁不乐意了?

    再是担心,不如让女儿立为女户让她找婿上门不就好了?

    多的是办法,只看长辈们愿不愿意了。沐瑶点头道:“正是如此,他们只想着女儿学了,自家就吃亏了,简直不可理喻。看着吧,原本皇上一片好心,到头来当地没几个学成的,那就怪不到皇上头上去了。”

    她算了算手上的银钱,都想在当地开个只收小姑娘的缫丝学堂,请的是女师傅来,回头帮着她们一个个立为女户算了。

    回头开个缫丝的作坊,别家想要缫丝,就出钱去作坊请姑娘们,去一趟就给一份钱,姑娘们还能攒起来,以后招个靠谱女婿。

    不过家里人未必愿意,也不会送小姑娘们出来,就不知道当地有没有慈幼院,把孤女们集中在一起也是个营生。

    以后姑娘们能自力更生,缫丝这门手艺绝不会轻易没落的。

    学了这门手艺这足够受惠一辈子了,还被人敬重,不比去做苦力或者卖身当丫鬟要好多了吗?

    思及此,沐瑶都有点坐不住了,恨不能立刻开这样作坊来。

    高贵妃听得有趣,也是乐不可支道:“看你平日是个慢性子,倒是忽然变成急性子了。这事怎么都要跟皇上商议一番,另外派人去办,总不能叫你亲自去办吧?”

    而且这么个作坊开起来,要没点势力在背后盯着,只怕小姑娘们也是永无宁日的。

    当地人都打算让家里半大小子去学,另外多了个专门收小丫头的缫丝学堂,他们能乐意吗?

    这些姑娘们学会后,不就是家里小子的竞争对手了?

    而且这些姑娘跟小子们不一样,她们什么都没有,必然拼命学会。

    半大小子学不会也没什么,家里有人,不愁吃不愁穿,以后再做别的营生也是可以的。

    但是这些姑娘就未必了,学会了就能有个手艺养活自己,学不会根本就没有别的后路,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拼命学会,还要学得很好。

    大伙家里的小子都学得一般般,全是学渣,突然杀出一群努力的学霸们,他们能支持才怪,背后指不定要动手脚,得让乾隆人盯着才最为妥当。

    沐瑶点点头,想着是派人去请乾隆过来,还是去书房那边打扰他。

    她犹豫了一会,乾隆就过来了,皱着眉头不是很高兴的模样,坐下后就道:“被你说中了,当地官员果真大肆采买周围的蚕种过来,路上死了不少,然后就逼着养蚕人高价买回去,不买就不给卖蚕丝的买卖文书。”

    这简直是要了养蚕人的命,没有这个买卖文书根本就不能做蚕丝的生意了,卖不出去,不就砸手里了吗?

    养蚕人十分无奈,也只能出钱买下这些半死不活的蚕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