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清穿+聊斋]我有特殊的咸鱼姿势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47章 八阿哥的帮助(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回到毓庆宫之后,太子像往常一样,先看了一会儿书,又把从乾清宫送来的奏折看了看,用黄条子写好自己的批复建议夹在折子里,等候康熙决断。

    这些作者都是康熙批复过的,之所以搬到毓庆宫,只不过是为了教导太子处理政务。

    当然了,因着太子如今的年岁不大,康熙让人送过来的政务也并不是什么国家大事,但却挺应景。

    是礼部和太常寺呈上的,关于皇室祭祀方面的。

    国家大事,在祀与戎。

    军国大事康熙是肯定不放心年少的太子参与的,于是,祭祀这方面,就是一个非常巧妙的切入口。

    既能向朝臣表明他对太子的看重,又不至于动摇帝王本身的权柄。

    等到太子再大一些,康熙就会把旧年有关各地灾情的折子送过来,有的是各地官员上报灾情,有的是朝廷如何安排赈济灾民,甚至如何镇压浑水摸鱼的乱党的。

    按理说,这些都是一个储君必须要学习的东西,康熙对太子的教育没有任何问题。

    如果,康熙不是一直压着太子在毓庆宫读书,从不曾让太子真正参与到国家大事里的话。

    上辈子这个时候,太子不明白这些道理,对于汗阿玛将这么重要的折子给他看,他还挺感动。

    感动的同时,他也更加激励自己,要努力、要上进、要替汗阿玛分忧。

    当时的太子并不知道,他的汗阿玛并不是很想要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太子。

    于是,父子二人的矛盾就在康熙几次出巡或者亲征的时候,在太子坚果表现的越来越出色的时候,愈演愈烈。

    虽然在这期间,小人屡进的谗言也功不可没,可如果太子不这么优秀,康熙对他也就不会那么忌惮,矛盾爆发的也就不会那么剧烈。

    直到最后,毫无转还的余地。

    这些奏折,太子曾经都看过的。但如今他还是认真地又看了一遍,这才随手挑了一本当做遮掩,任由自己陷入了沉思。

    对于那些超自然的力量,胤禛的想法他知道,康熙的态度他也能猜得出来。

    可以说,这对父子的想法虽有些微的不同,但最终的目的却都是殊途同归。那就是想要将一切回归正轨,不让鬼狐的存在影响到普通人的生活。

    只不过,康熙完全是站在黄泉的角度考虑的。

    他认为,只有在普通人占上风的世界,皇权才能继续处于顶峰的位置。

    而胤禛却是站在普通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鬼狐妖魔的存在,普通人来说虽然不是全无益处,但和能得到的好处相比,产生的危害更大。

    或许在普通人被逼得走投无路时,以继续的方式求助鬼神,能够帮助自己翻盘。

    但是当这种事情蔓延开来,甚至被人习以为常的时候,这个世界就彻底乱套了。

    普通人很可能会沦为妖魔,乃至鬼神豢养的猎物。唯一的区别就是,妖魔需要人的血肉,而鬼神需要人的信仰。

    原本太子也没想那么多,但当胤禛把这种可能说出来之后,太子只是想象了一下,便觉得不寒而栗。

    如果让太子选择的话,他当然是选择支持胤禛。

    可是,他们兄弟二人目前的势力都太过单薄,想要做成这件事,根本不可能绕过康熙。

    既然如此,他们何不试着借助康熙的力量?

    双方的初衷虽有着巨大的差异,但目的却是殊途同归的。

    至于成功了之后,康熙会不会卸磨杀驴?

    说实话,现在就开始考虑这件事,也未免太过杞人忧天。

    再说了,如果康熙真露出了那个苗头,大不了就造反!

    直到天色渐晚,何玉柱挥退了小太监,亲手在太子身边太子多加了两盏灯笼,这才小心翼翼的提醒太子,“殿下,该用晚膳了。”

    在眼前的光源骤然充足的一瞬间,太子便已经被惊醒了。

    “已经这个时候了?好了,摆膳吧。”

    因为心里藏着事,太子也没什么胃口,一顿饭草草便完了。

    何玉柱虽有心劝上两句,但见太子心不在焉,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

    ——罢了,殿下心里实在是苦。咱家还是吩咐小厨房,预备下殿下爱吃的点心,等殿下心情好些,再劝着进两块吧。

    这时,太子对他挥了挥手,“好了何玉柱,你也下去吧,孤想一个人静一静。”

    对此,何玉柱非常理解。

    他不但自己走了,还非常贴心地把其他人都带了出去。又亲自守好了门,不让任何人进去打扰太子。

    等人都走了之后,太子才从袖袋里摸出了那枚玉佩。

    因着贴身收藏许久,那玉佩已经沾染了他的体温。太子摩挲着温润的触感,送到眼前仔细看了看。

    那玉佩不大也就两寸长一寸宽,正面雕了两只成太极状的鱼,对面錾刻着铭文。

    那铭文虽是篆体字,却难不倒博览群书的太子。

    他就着灯光仔细看了看,不由念了出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汉太-祖——大风歌?”

    四弟送这么一块玉佩给他,到底是想提醒他什么呢?

    太子百思不得其解,直到……

    “我说大兄弟,你摸够了吗?”

    太子一惊,“谁?”随即惊疑不定地四下探看。

    “行了,别乱看了。是我,就在你手里拿着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