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漂亮后妈看到弹幕后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8章(第3/6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反问,“那如果你有漂亮媳妇,你娶吗?”

    这下,许城兵卡壳了,这哪里能不娶呢?

    男人嘛,嘴里说得好听,娶个贤惠的妻子,但是骨子里面,谁不想娶一个漂亮媳妇?

    许城兵也想,但是这不是没遇到吗?

    被喂了一肚子气许城兵,嘟嘟囔囔去坐在席面儿上吃席去了。

    他娶不到漂亮媳妇,还不让他吃回来了?

    等许城兵一走,没了碍事的人。

    周中锋才将担忧问出口,“还好吗?”

    姜舒兰目送着郑向东一家三口彻底离开后,她想了想,小声说,“我、”也不知道。

    她心里闷闷的,说不上来的感觉。

    周中锋微微拧眉,语气认真了几分,“那我提一个建议,你要听吗?”

    姜舒兰点头。

    “咱们直接去领证吧?”

    他开始没把郑向东放在眼里,但是这接触下来,他才发现,郑向东这个人疯是疯,但是他太痴情了。

    痴情到让他产生了一股危机感。

    还是早点把结婚证领了,去海岛好了。

    这样,也能转移了姜舒兰的注意力,不让她在把精神放在郑向东上。

    哪怕周中锋明知道姜舒兰,从来没喜欢过郑向东,心里却还是有一丝异样感和紧迫感。

    周中锋这话,让姜舒兰惊讶了一瞬,他们原本计划是打算办完席面儿。

    下午再去领证呢,这还是上午呢!

    要提前啦?

    不过,对于姜舒兰来说,早领证和晚领证都是一样的,反正家里已经办酒了。

    他们已经是正式夫妻了。

    姜舒兰问,“现在去吗?”

    周中锋抬起手腕看了看时间,掐着点,“现在去,赶在中午他们下班之前把证领了。”

    姜家人父也跟着道,“对对对,现在就去领证,舒兰家里你别招呼了,你直接和周同志去民政所吧!”

    其实,姜家人有些担忧,郑向东这么闹一场。

    怕周中锋不高兴,毕竟,哪个新婚的丈夫遇到妻子,往日的爱慕者来上门抢亲的。

    都不会高兴吧!

    所以,在周中锋主动提出来说要去领证的时候,姜家人着实是松了一口气。

    跟吃了一颗定心丸一样。

    姜父还特意叮嘱了一句,“舒兰,公社给你开的结婚证明,记得带上,你妈给你准备的户口本,一起拿上,别漏掉了。”

    这东西,姜舒兰早有准备,她点了点头,“我都装着呢。”

    姜父又看向周中锋,“周同志你呢?”

    周中锋看了一眼姜舒兰,轻咳一声,“在我和姜舒兰相亲那天,我就已经电话到部队打结婚报告了,走的是特殊特办,已经审批通过了。”顿了顿,又说,“户口本我一直是随身携带的。”

    可以直接去领证了。

    因为他经常出任务,需要有身份证明,有些时候,军队的证件不方便拿出来,户口本倒是成了最方便的存在。

    一听这话,姜舒兰都有些惊讶了,她但是没想到,周中锋不声不响就把部队结婚报告给审批完了。

    姜父听得直点头,“那就成,你们现在去,家里这席面儿,我们来看着。”

    等目送着这两位新人离开后。

    姜家老大看着那摆在院子门外的自行车,缝纫机以及手表盒子时,才敢问出声,“爹,娘,那这些东西怎么办?”

    郑向东上门拿很多,走的时候却一件都没带走。

    姜母和姜父对视了一眼,迅速做了决定。

    “老大,你和老二一起,把这东西都给搬回去!”顿了顿,补充了一句,“让郑家人来个人,把门口的卡车也开走。”

    别放在他们姜家门口,他们嫌弃晦气。

    姜父可没有什么软心肠,觉得郑向东痴情,就要把闺女嫁给他。

    他是大夫,更能明白郑向东的疯病。

    不止根治不了不说,连带着下一代也带着遗传性。

    真要是孩子也有这种病,这不是把他闺女害一辈子吗?

    上面照顾丈夫,下面照顾孩子,这发起病来,他闺女日子还要不要过了?

    这简直就是把他闺女后半辈子泡在苦水里面。

    没看到那郑母肝肠寸断的,郑父随身携带治病帕子那熟练劲儿,当父母地看到孩子这样,哪里能不心疼呢?

    更别说,舒兰要是和郑向东要是成了,舒兰以后可是一拖二。

    想想就让人头大,姜父抽了一口旱烟,瞧着舒兰和周中锋去领证,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把闺女嫁出去,等于了解了他最大的一块心病。

    民政所处在平乡市最为热闹的地段,街道上人来人往。

    最明显的两个摊子,一个是公家修车铺摊位不大,但是摆放着几个自行车车轱辘格外惹眼。

    还有一个是老汉儿卖烤红薯的,面前摆着一个半人高的油漆大桶,在最上面摆放着一圈发黑却焦黄的烤红薯冒着白烟。

    散发出极为香甜的味道。

    路过的人时不时寻着味道看过去,但是,却没几个人舍得去买。

    一个烤红薯要四分钱加2两粮票,有这钱再加两分,都够去国营饭店买一个宣腾腾的白面馍儿了。

    谁吃这红薯来着?

    在香甜,还不是杂粮来着。

    姜舒兰刚一下车,凛冽的寒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