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勉强科举日常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25章 两面派(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方瑜带着二百两的赏银从宫里出来, 一路上遇到的太监对他都十分恭敬。

    皇帝手下的能人自然多,不过一个来月,香水便在京城的达官富人中间流行了起来。

    方瑜特意给家里寄了封信, 让方宜文和孙家不要再制作和售卖香水了, 以后也不要再提这茬。

    这时老太太也带着冯家的两位小少爷到了家。

    方老太太精神头不错, 一冬天的保养锻炼也没有白费。这几十天的马车坐下来就是感觉有些闷,她的身体状况很不错,一点小病都没得。

    反观冯家的两个少年郎,到了京城家里就起不来了,直接在床上修养了三五天。

    冯晋的长子叫冯昆玉, 今年十六岁,已经是个秀才了。只是他学问上还差些火候, 最近几年也无法中举, 又留恋京城的繁华,就打着来京城跟探花小姑父学习的名头,顺利从穷乡僻壤的县城回到了首善之地。

    冯达的长子今年也有十四岁了, 名叫冯昆熠,学习上不成, 和他爹一个性格。他听说堂兄要来京城, 就也和家里爷爷和爹闹,说他长这么大还没去过京城, 这次一定要跟过来开开眼界。

    方瑜特意让下人收拾出来一个大院子,好好照顾冯家小哥俩。他们可是这宅院正经的主人家, 又是妻子嫡亲的侄子, 方瑜自然要对他们好了。

    方老太太也住进了孙媳妇特意收拾好的院子里, 美臻和乐妍也搬了过去, 挨着奶奶一起住。

    京城的繁华让老太太十分震惊, 同时她也觉得这次拼了老命来京城住真是来对了。

    她以后都不会离开京城了。

    方老太太细细打量她居住的卧房装潢摆设,暗暗咋舌。这么大这么好的大宅院要多少银子啊,孙媳妇的娘家可真是有钱。

    她这次进京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要教导好孙媳妇,督促这个娇小姐要守妇道听孙子的话。

    毕竟都成亲这么多年了,还没给他们老方家生下个儿子,老太太已经忍很久了。

    方老太太认为她已经是个很仁至义尽的太婆婆了。

    进京的第二天晚上,老太太就特意把孙子单独留下说话,说的就是这个事。

    方瑜早就料到老太太会说让他纳妾的这个事,直接拒绝了。

    老太太知道孙子的主意正,也不像小时候那样听她的话了,她就把想了一个冬天的大道理细细拆开来给孙子讲。

    方瑜也把他的道理讲了一遍:“奶,婉儿正怀着第三胎呢,这时候怎么能伤孕妇的心呢。再者说了,咱们一大家子人现在还住在冯家呢,怎么好意思在媳妇娘家里纳小,那我成了什么人了。”

    老太太来了精神,回身从柜子最底下掏出个小木匣,那里面的银票拿给孙子看。

    “这是我几年来攒下的二百多两银子,这次我全带来了,就是拿给你来买宅子的,也省的咱们住在你岳父家里不体面。”

    老太太还不清楚京城上天的房价呢,笑着说:“再加上你手里的积蓄,肯定够买个不错的宅子了,到时候咱们在自己家里说话也硬气,就不怕你媳妇有依仗了。”

    方瑜笑着向老太太科**城房价和每月的巨大花销,成功地吓到了老太太。

    “我的个乖乖老天爷啊!”老太太喃喃自语:“我知道京城的宅子肯定比咱们家那边贵很多,但我以为贵上个十倍二十倍就能打住了,谁能成想竟然会贵到这般地步了。”

    “京城居,大不易啊!”方瑜提起房价也是望洋兴叹,他苦笑道:“要不是借住在岳父家,而是用我的钱去租小宅子住,您来京城家里连个下脚的地都紧巴。还有就是我也没闲钱养小妾。”

    方瑜怕老太太在县城厉害惯了,心也变野了,就特意说道:“奶,您别以为您孙子有多厉害。这可是京里,大街上的王公贵族比县城里的人都多,像我这样的小官更是比天上的星星都密。您以后去外面了也要小心行事,千万别得罪了谁,要不然咱们全家都吃不了兜着走。”

    这几年过得日子太顺,确实把老太太的心给养大了一些。

    只是老太太到底做了一辈子的升斗小民,已经把谨慎小心刻进了骨子里。现在既然知道了京城的厉害,自然又捡起了从前的品性。

    方瑜把老太太这边料理明白,才回了卧房找妻子聊天谈事。

    冯骞给女儿女婿来了信,嘱咐他们小两口一定要多管教昆玉和昆熠,切莫让这两个小孩整日里游手好闲。

    冯家一直都很照顾他,方瑜自然要回报恩情。他翻找出从前做的笔记,交给妻子,让她每日上午看着这两个侄儿复习五页。中午时放他们出去玩上一个时辰,下午再回来练字,把上午学的东西用心抄写一遍。

    等到晚饭后,方瑜再进行检查和答疑,带着他们去书房看书学习,就像刘秀才原来教他那样。

    因为要带学生的缘故,方瑜又把科举的基础课捡了起来。翻看从前的笔记,方瑜又有了新的理解,在学问上不知不觉就又进步了些,做诗写词比从前顺畅不少。

    这几天,方瑜追忆起求学科举这一路的艰辛,灵感迸发,他画了一副长卷,又在卷尾空白处题了一首长诗。

    待呈给皇帝御览,和熙帝大加赞赏,直接收进了他的私库里,不许画家本人再把画作拿走。

    等到宫宴时,他又特地拿出来给太子、其他皇子,还有朝中重臣一起欣赏品评。

    这些一品二品大员都是从科举的路子走出来的,其中有很多还是一甲出身,自然是能体会出方瑜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