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勉强科举日常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1章 有面子(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方家姐妹最近都高兴得很, 一个个挑好缎子就开始做新衣裳,连门都舍不得出,就想着快点做完穿出去显摆。

    二妮方宜文有些心不在焉, 对绸缎衣裳的喜爱没有那么多。

    唉, 她是真羡慕她妹妹三妮啊, 赶得时候好,可以跟着家里去县城,然后能找个真正的读书人嫁了。

    她奶都和她讲了,她只能留在家里,跟着丈夫一起生活, 帮家里照顾屋舍田地。

    二妮知道好赖明白事理,她都嫁人了, 有了自己的小家, 就不能一直靠着娘家过活。

    再者说了,就算是她弟弟不在意带着她,可程瑞呢, 一个好手好脚的大男人,总不能让她弟弟养着吧。

    程瑞倒是心里怀着不靠谱的期待, 希望能继续厚着脸皮跟方家去县城, 到时候再去方瑜读书的私塾读书,岂不是美哉。

    方老太太和二妮都清楚程瑞心里在打什么算盘, 所以就更不能松口让程瑞赖上来了。

    “唉!”人眼向上看,二妮也希望能去县城过更好的生活, 可没办法, 她现在只能安心在家里过活。

    方瑜回家之后就一直忙着, 今天是去方家的祠堂祭拜, 好不容易忙完了才有功夫去找二妮说话。

    “宜文姐姐, 你别着急,等开春了,你就陪着我娘一起去县城,到时候在家里多住几天,我领你去逛。”方瑜看出来了二妮的失落,可他也没办法。

    二妮打起精神,笑着说:“你啊,还是多想着读书的大事吧,我这就不用你操心了。再说了,我过得已经很好了,不用在婆家当丫鬟伺候一大家子,也不用受公婆的气,比旁人已经强上好几倍了。我要是这样还不知足,就是不知道感恩的人了。”

    方瑜也给二妮一罐子铜钱和几两碎银子,嘱咐道:“二姐,这边家里就全靠你了,你也别累着,家里的粗活也别干了,可以拿几文钱去雇村里的妇女给你干,你没事就多读读书练练字。”

    “只是我不放心我娘,二姐替我多陪陪她,再好好劝她,让在家里她过得舒心些。还有咱们大姐,她嫁得才是最不好的那个,她那婆婆又是那样,我怕大姐受欺负。要是可以的话,你就帮大姐抖抖威风,镇住周家人,还有你的婆家,周家人和程家人都是软的欺负硬的怕,咱们家现在厉害了,也该拿乔压压他们。”

    二妮乐了,她脸上有几分骄傲的神色,自信地说:“这你就放心吧,奶早就敲打过这些人了,那几家现下都是夹着尾巴做人,恨不得把咱们家供起来呢。”

    “二婶婶这边我会多陪着的,其实二婶婶这人挺好相处的,你放心,我一定把二婶婶当做亲娘一样孝敬。”

    方瑜自然是对二妮放心的了,“别舍不得花钱,想吃什么就买,该请人做活时就请人,纸不够了就去镇子上买,现在咱家有这条件了。”

    接下来几天,方老太太和老大媳妇张罗着搬家的大小事宜,方瑜他娘和老三媳妇主要就是管做饭做菜的事,洗衣服喂猪放牛等粗活就雇族里几户贫苦的妇女来做,以彰显秀才家的身份和地位。

    然后就是翻黄历,挑了个九月十九的黄道吉日,那天早上启程搬去县城,正好第二天是他们家方瑜的生辰,可以在县城庆贺。

    订好日子,方瑜他爹就去县城给刘家送信,然后又去车马行订了三辆大马车,到时候让马车过来接人,这样才显得气派呢。

    临搬走前一晚,方老太太还把二儿子和大孙子叫到了里屋,和他们说了不少话。

    “仟吉啊,你别觉得娘偏心眼,留下你们一家人多在村里待几个月。”方老太太叹了口气,细声细气地讲着她的道理。

    “娘,看您说的,儿子是那样的人嘛。”方仟吉自然不会这样想,在他心里他娘就是最精明的,做什么都有成算,他只要听他娘的就不可能吃亏。

    方老太太自然是不会坑自己儿子,不过她还是有些小心思在的。“我让你们两口子留在村里最后走是为了安你大哥和三弟的心。他们苦啊,都这把岁数了连个儿子都没有,你都不知道外面那些人是怎么说他们的,什么绝户汉了,窝囊废了,这些都不能在家里提。”

    “我知道,我大哥和三弟心里苦,可是从来不说,还把福娃当做亲儿子一样疼,努力干活赚出来的钱都给福娃读书用,从来没有一句怨言。”方仟吉很少说这么多的话,但他心里有数。“娘,您放心,福娃不光是我儿子,也是我大哥和三弟的儿子,以后福娃肯定会像孝顺我这个爹一样孝顺他大伯和三叔的。是不是啊,福娃!”

    “是,我会好好照顾大伯和三叔一家的。”方瑜心里也是这么想的,他能读书科举是靠了方家所有人的供养,还有就是刘家人的照顾,这些恩情他都记着,以后一定会好好报答。

    方瑜又安慰道:“三婶现在又有了身孕,兴许来年就能给我添个弟弟了。”

    老太太心态平和地说:“生男生女谁又说得准呢,反正咱家已经有了你这样优秀的大孙子了,抵得过别人家七八个小子。只要你能长命百岁,奶就知足了,也不求别的了。”

    “反正我的意思就是,仟吉你多委屈几个月,然后再回去和你家那口子好好说说,别让她继续委屈了。”老太太还是没忘给方瑜他娘下眼药。

    方瑜无语,但他不敢轻举妄动。因为从古至今,家暴问题和婆媳矛盾就一直存在,并且还没有什么很好的解决方案。哪怕是到了现代的法制社会,这种事情依旧屡见不鲜,就算是社会力量介入,通常也是治标不治本。

    到了方家这里,方老太太就是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