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瑜他爹和他娘却不怎么高兴, 私下里夫妻两个还说过这件事,要是家里只有福娃这一个男孩,那家里所有的财产就都是福娃的。
若是老三家有了儿子, 那老三夫妻肯定就有私心了, 到时候还能像现在这样支持福娃花家里的钱科举嘛。
科举考试那可是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金钱的, 那是需要一大家子的人全力供养出来的。
方瑜他爹可还记得他大伯从前考了很多次的院试和乡试,每一次都要花费个十多两银子。
老二夫妻也就是偷偷嘀咕了几句,虽然有些私心,但方老二还是替弟弟高兴的,毕竟那是他亲兄弟, 他也不乐意眼看着他绝户。
可这事传到了老大夫妻那里就很残酷了,原先三房中只有老二家有儿子还好说, 反正他们还有老三家陪着, 大家丢脸也是一起丢脸。
可现在老三媳妇又怀了孩子,平时也特别爱吃酸食,听说还做了保准生儿子的胎梦。
方老大的心情自不必说, 他进了屋子就阴沉个脸,连着好几天都没和自己媳妇女儿说过一句话。
老大媳妇在人前还要撑住一张笑脸, 可她心里就像是吃了苦胆加黄连, 那真是苦上加苦。
二妮和三妮都劝过母亲,可老大媳妇就是觉得很委屈, 她这辈子从来没干过什么伤天害理的坏事,老天爷凭什么不给她个儿子。
远在府城的方瑜并不知晓他三叔三婶的喜事, 明天就是院试开考的日子了, 他有些热血沸腾的激动。
勤书师兄和他们说了, 前来主持院试的学政大人是前天到达的。
院试和前面的县试、府试不同, 必须是由中央朝廷下派的学政来主持, 任期三年,且不能连任。从这里就能看出朝廷对院试的重视程度。
学政大人会在一省中圈定几个府城作为考点,应考的童生们要赶往相邻的府城赶考,远近不一。
方瑜今年很幸运,同宁府就是除府城外四个府城考点中的一个,他不用再长途赶路,只需要窝在府城里安心复习,以逸待劳。
昨天,学政大人照例举行了观风活动,就是在开考前出几道考题让读书人随意作答,学政大人会根据本地考生的学习水平来出院试题。
方瑜、刘勤书和关秋茗都在屋里认认真真答题,然后写好姓名交到专门收考卷的小吏手上。
刘勤书是这么和他们说的,学政大人会留意文采出众的书生,要是能被学政大人记住了,到时候院试定排名时会占点便宜。
方瑜感觉自己答得不错,勤书师兄看过他写出来的文章也觉得可圈可点。
观风题的作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出考生的正式成绩。若是答得顺手,那就说明学政大人出题的思路和考生作答的思路相近,那考生考出好成绩的可能性就会更高。
方瑜早早地躺到了床上休息,可他脑袋里充满了各种想法,神经兴奋,越躺越精神。
没有办法,方瑜只能从床上爬起来做了几个拉伸动作,然后坐定不动,将大脑放空,努力做冥想。
几番尝试,最后总算是平静了一些,大约眯了两盏茶的时间,方瑜才终于进入了睡眠状态。
一觉香甜。方瑜被刘勤书叫醒时天还黑着,
他总感觉自己才睡了两秒钟,可起床后他也不困,连哈气都没打,很精神。
刘勤书是个好师兄,考试这两天他都陪着方瑜,亲自照顾小师弟。
方瑜的早饭很简单,就是小白菜猪肉馅的大馄饨外加两个水煮蛋,尽量少喝水多上厕所。
临出门前再照例和师兄一起检查考篮里准备的东西,拿着清单点检两边,万事齐备才出门上车。
到了关秋茗暂住的客栈停了一下,捎上关秋茗,刘勤书也同样帮着他检查了一遍备考物品。
距离院试考场还有一条街,马车就已经动不了了。看来古代的考试也和现代的一样,都免不了堵车这一环节。
师兄弟三人只能下了马车步行,方瑜看着街道上拥挤的人流,不由得紧握住考篮和师兄,他真怕被人给挤倒了。
刘家的几个小厮将刘勤书他们护在中间,刘勤书和关秋茗也很有默契地把方瑜护在中间,一行人挤而不乱地来到考场门口。
刘勤书最后嘱咐一句:“慢慢答别着急。”
关秋茗和方瑜应了一声,就被其他考生裹挟进了排队的队伍中。
好多人。这是方瑜对院试最大的印象。
几个府的童生齐聚于此,人不多才怪呢。
进考场之间的等待时间更长了,方瑜被夹在人群里,感觉呼吸都有些困难,哪怕是还算凉爽的清晨,他也热得满头大汗。
这时考生们谁也没有心思说话聊天了,都在人挤人的环境中热得够呛。
等到方瑜双脚站得发胀时,他才终于被领进了考场。他和关秋茗分开在两个不同的院子里,这次方瑜也很幸运,没有分到臭号,而且他的隔间还是整个一场排中最靠外的。
方瑜在他的小隔间里坐好,总算是可以歇一会儿了。他从考篮中翻出新鲜薄荷叶,扔进嘴里使劲嚼,总算是从闷热中缓过来神,然后再喝几口水,感觉瞬间清爽起来。
府试的过程不再赘述,总之就是极其不容易。方瑜感觉答题时间不再像之前考试那样充裕,题目上也很有难度,身上的汗是出了一层又一层,薄荷茶喝下去还算提神醒脑,顶了大用。
府试结束,方瑜臭汗淋漓地回到刘宅,痛痛快快地泡了一个澡。然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