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张远是去的人里面第一个回来的,他带着羊肉汤店的老板阿希,阿希的后面还带着一帮大燕的商人和牧民们,有的人手里还抬着东西。
他们这些人里面由阿希出面,向纪大人陈述了他们与大陈的商人做生意里面遇到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与贵国商人做生意交换到的有问题的物品,一些商人已经离开了安阳城,他们找不到当时与他们交换物品的商人,这些东西就留了下来。”
纪原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又问周围站着的不少的大陈商人:“咱们大陈这边,有没有人跟燕人做生意遇到什么问题的?”
不过大陈的商人这边只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并未有人站出来说话。
见没有人站出来说话,纪原大概就有些明白了,看来燕人在与他们大陈的商人做生意是处在弱势的一方,难怪早先在上京的时候他提议打开关门,两国通商往来的时候会有大燕的使者反对了,说他们大陈的商人诡计多端坑他们大燕的牧民。
倒是唐六叔站了出来,说道:“大人,此事还请大人明察,我们本分做生意的生意人,不希望有几颗老鼠屎坏了我们的名声。”
“对对,还请大人查清楚这件事情,还我们声誉。”
见到唐家商行有人站出来说话了,其他的商人也纷纷的站出来说道。
并非是所有的商人都是奸商,更多的人还是辛辛苦苦的做生意赚几个辛苦钱的,但是总有那么几个不好好做生意总是想着走邪门歪道的人,这些人坏了他们所有商人的名声,让大燕来的商人和牧民在与他们做买卖的时候总是不信任他们。
像陈时这样的商人在这安阳城里还有不少,只是从前没有人来管这些事情,尽管他们的心里对那几个总是干那些坑蒙拐骗事情的同行不齿,但是也不会有人站出来多管闲事,都是做好自己的生意,不想给自己拉仇恨。
燕人虽然有些野蛮,但是若是能从他们手上收到第一手货的话,价格能比从二道贩子的手上买东西要低许多,他们做生意可不就是为了赚点钱的,若是能多赚一点自然就更好不过了。如果他们纪总督能把这些专干坑蒙拐骗事情的二道贩子处理干净了,留给他们的货物就会更多了,他们拿货的成本降低了,能赚到的利润就会更高,因此见到有人站出来处理这些人,那些好好做生意的商人自然是乐见其成。
只不过出于各种原因的考虑,倒是没有人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揭穿其他的同行了。
唐松山是第二个回来的,他回来的时候带着王县令,王县令的后面还跟着一个师爷。
“下官见过大人。”王有才并不知道这位上官找他来是为了什么事,距离上次见到纪总督才过去没几天,纪总督杀人不眨眼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去之后他缓了好几天才缓过来,没想到这才过去没几天,这位上官又派人来找他了。
李师爷跟在他们县令的身后对这位大人行礼。
“免礼吧,既然王县令来了,这件案子就交给王县令你处理吧。”见到王有才来了,断案这种事纪原就交给王有才来处理。
“……是,大人。”还不知道什么事的王县令只能应下了,自己去问了。
而让纪原没想到的,这位王县令还会说大燕的话,与那些大燕的商人和牧民交流起来半点障碍都没有,倒是比他这个还需要人翻译的上官强多了。
其实会说燕人话的是李师爷,王有才跟他们家师爷学了两年燕人的话,现在用燕国的话跟燕人交流起来是一点障碍都没有了。
问了一圈之后,王有才大概知道怎么回事了。
王有才走到纪大人的身边去低语了几句,纪原点了点头,说道:“这件案子就按照你的意思来处理,本官就在这里看你断案。”纪大人这话的意思也很明白,若是连这么一件小案子你这个县令都断不好,那么从明日起这个安阳城县令的位置就要换人坐了。
“是大人。”王有才顿时倍感压力,但是内心同时也兴起了一股兴奋,他今天一定要好好的让纪总督看看他王有才的本事,让他们纪总督日后对他刮目相看!
相比起那些大燕牧民的气愤填膺,陈时几个都感觉到了气氛的不对,心下都有些忐忑,只是他们都知道事到如今他们想跑是跑不掉的了。
***
这个时候西北的太阳已经落了山,眼看着天就要黑了,但是围观的人都没有走。
赶在天黑之前,阿奇带了几个粮行铺子的掌柜回来,一起带回来的还有几个在粮行做事的活计,以及拉来了几大车的粮食。阿奇让人搬了一袋粮食下来,拿过来给他们大人看,“大人,这是小的从陈时他们租住的屋子里搜出来的粮食,都是发霉的粮食。”
“还有这几位是粮行铺子的掌柜和伙计。”
纪原只是点了点头,看了王县令一眼。
王县令立刻的就明白过来,也过来查看了后,然后指着陈时问几个掌柜和店里的活计,“你们可是认识这个人?他们是否从你们的铺子里面买过粮食?”
“回禀大人,草民认得,他经常到我们家粮铺来买粮食,都是买低价的陈粮。”其中一个粮行的掌柜站出来说道。
另外也有一个掌柜站出来说陈时到他们的铺子去买过粮食,也是买的价格最低的陈粮。
审问了一圈下来,王有才问到了这一批发霉的粮食的出处,原来是一家粮行的粮食在运输的路途中淋了雨,其中有部分粮食就发霉了,他们把这些粮食卖给了陈时。
然后陈时以极低的价格买入了这批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