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成年代文的极品男配[穿书]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5章(第2/2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他们夫妻两个,还有郭会计和林厂长,那大家当然就得空都去帮忙了。

    林厂长自然没话说,虽说年纪不小,但想到月底能结下的钞票,他就充满干劲儿。

    郭会计以前是中午回去给带孩子的儿媳妇做午饭的,开始还担心儿子儿媳不同意,可没想到他回去一说,他们一点也不反对,儿媳主动说午饭不用她操心了,她自己可以解决。

    而且有一次郭会计忘记带忽,儿媳妇还抱着孩子主动给送了过来,为的就是怕郭会计耽误干活。

    这可把郭会计高兴的没法儿,有的跟老同事就跟郭会计嘀咕,“你这儿媳妇太现实。”

    郭会计连忙摆手,“那怕啥,我赚钱也是给孩子们花,她能跑来送饭,就是知道我的好呢。”

    老同事听了觉得似乎也有点道理,回去儿媳跟她示好,她也没再避着,一家子其乐融融也不错。

    就这样快到一个月时,终于把这第一批订单给赶了出来,各单位、商场把货拉走,大家伙都觉得累的快虚脱了,只是月底结工资时,大家又都喜笑颜开,纷纷表示还能再干五百年。

    第一批货拉走后,各单位有的当福利的,受到员工一致好评。男员工有的拎回两包方便面孝敬老伴没了,不会做饭的岳父,受到岳父大加赞赏。

    女员拎回去省得做一顿,也是觉得轻松不少。

    各大商场拉回去第一时间就上了架,争取不拉在J市百货大楼太后面。

    这么一上架,之前在J市百货大楼买不到方便面的人,或是离得太远还没去过的人,就这么纷纷跑去购买,一下子居然掀起了一阵购买小风潮。

    很快各大商场反馈,第一批货销量节节攀升,赶紧又下了第二批单,虽说不能加量,但还是很多商场都决定长期合作。

    就这样,他家方便面很快在J市打响了名声,全市几乎有一半以上的人都吃过方便面了,好多人都觉得方便味道不好,这就有了二次购买,慢慢的形成一种吃泡面的习惯。

    杜向东见销量稳定下来,觉得也不能总让员工这么拼命,再说长期这样也不是事,于是他很快做了一个决定。

    扩建厂房。

    其实,说是扩建,也就是在他们院子西边再建一排生产车间,西边这块是两间平房,一间大办公室,一间厂长办公室。因着他们厂房比较偏,县城土地利用率也不高,厂房的院子非常的大。

    这么说吧,杜向东觉得跟他以前看到后世一般乡镇学样的操场差不多,而办公室这两间屋只占西边墙的五分之一,所以他打算把办公室这两间推倒,再多盖几间出来。

    “推倒重建,那多费事,在这两间旁边再接着盖几间不就是了。”林厂长听说杜向东要盖车间,觉得这事可行,现在厂里赚了钱,他整天满面红光的,这会说话也阔气起来。

    上个月月底开工资,他居然开了一百二十二块钱,是他以及前工资的两倍还多一点,这可是他不辞辛苦干活赚的,当即拿回家就豪气冲天的给他老伴儿。

    让老伴儿随便花,不用给他省钱。

    说起来这些年他跟老伴过的特别节省,养了三儿一女,为他们备嫁妆,盖房娶媳妇。

    女儿还好,嫁到外地,也用不了太多嫁妆,就是想见一面却难。三个儿子却是要了他们老命。

    大儿子二十多岁连个相亲对象都没有,没办法老伴儿只有办了病退,把自己工作为让给大儿子,这才娶上媳妇,自此搬到单位宿舍去住。二儿子呢,他倒是想一让,但当时挂面厂都快倒了,想让也没戏。他就跟老伴商量拿出家里所有积蓄,买个小房子。

    这样二儿子和三个儿子就都有结婚的房子了。

    谁知开始都答应着挺好的,可是房子写名字时,二儿子交的女朋友却是不同意写他们兄弟两个的名,要写他们俩的,要不就跟老二分手,老二自然就在家一哭二闹三上吊,怪责他们老两口偏心大哥,把化肥厂的好工作给了他,现在买个房还这么屈着他,记子小不说还让他和老三一块住。

    最后没办法,他们就跟老三商量,这房子就让给老二两人了,老三当时没艰说啥,但不久就跟人跑到南方去了,半年多也没个消息,真是急死个人。

    四个儿女算是掏空家财,但掏空后女儿远就不说了,三个儿子却没有一个回来的。

    老伴儿没工作在家,林武德前阵子是真怕自己失业啊,不过现在好了。

    可真好啊。

    杜向东看林厂长红光满面的,也是笑道:“盖是要盖的,不过还是要推倒,因为我想盖个两层的。”

    林厂长瞪大眼,“两层?”

    这老杜年轻轻的,可真敢想。

    唉,还是年轻人有魄力。

    于是,林厂长帮着联系认识的盖房子泥瓦匠,就准备把厂房盖了。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