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别动老攻的悬赏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87章 施舍(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嗯, 是,是……原来是这样,我知道了, 谢谢。”

    周悬挂了电话, 推门回了病房, 脸色黑的就像被雷劈糊了似的, “查了一下,长宁市局说他们前些日子刚抓了个涉嫌以权谋私倒卖文物的落马官……咳!懂的都懂,从这人家里搜出了各朝各代的大小文物达三百多件,都赶上博物馆了, 但是他至今没交代文物的来路和销赃途径, 问就是不知道, 不清楚, 警察乱扣帽子抓他顶罪,是块难啃的硬骨头。目前长宁警方在想办法撬他的嘴, 而且怀疑两起案子之间是有联系的,他们口头申请协助雁息市局进行调查, 之后会补办手续, 不过让我回绝了。”

    他拉开椅子坐下,揉了揉僵硬的脖子, “我说这事还没证据,暂时不好办, 等后续有了进展再说。而且我觉得某人应该不是很想和老同事搭上关系。”

    他口中的“某人”自然就是曾以江住的身份在长宁禁毒任职, 却惨遭职场暴力, 忍了几年终于爆发, 一气之下决心回娘家的江倦。

    录音的内容已经足以交差, 关了录音笔后众人不再受拘束, 都大胆了起来。

    姜惩枕在病床边上,一脸肾虚苦道:“要老命了,两件案子还没彻底结案,现在山上又找到两具尸体,真是不给活路啊!我还打算病休个一年半载,生个一儿半女再回来的,现在连每天最基本的一夜七次都保证不了,淦,再这么下去我人还没老,头顶就先亮了!”

    高局自豪地一摸自己油光锃亮的海平面,抬腿踢了他一脚,“你小子懂什么,这叫光荣勋章,证明你给人民流过汗,为百姓加过班,剩的越少越能证明付出的辛劳,啥也不明白。”

    姜惩看了看自己这位干爹已经所剩不多,大部分还被江倦气白的毛发,又一头栽在了江倦腿上,“代价太惨重了,我拒绝!”

    不知是不是萧始的错觉,他觉得江倦的耳朵动了动,“你说山上找到两具尸体?什么山?什么尸体?”

    “从你的描述来看,我怀疑可能是你说的那两个深夜跑路的制毒技师,因为是在夏陂分局的地界,暂时就先把人拉回他们局里了,等下让萧始去跟进一下尸检过程……”姜惩回头瞥了一眼四处看风景,装作没事人的萧始,音量顿时高了三个加号,“你怎么还在这儿!白赚两单的任务都不去,你找捶?”

    “兄弟,我前妻刚醒,你能不能做个人?”

    萧始从裴迁友情赞助的保温杯里倒了半杯盖的清鸡汤,江倦这下不说话了,像被投食的猫似的乖乖探头过来小口喝着。

    萧始觉着有趣,就像喂猫似的往后蹭了蹭,那人也跟着他往前凑,非要把那清汤喝到底。

    这下萧始感受到了喂猫的乐趣,得寸进尺退了一大步,没想到两手都被铐在床上,不能有太大动作的江倦为了阻止他乱跑,张嘴就在他手上咬了一大口,疼得他当场惨叫出声。

    “前妻!前妻!!轻点儿,疼!松嘴!!”

    别的不敢说,江倦这张嘴还是很厉害的,趁着萧始吃痛缩手,又一口叼住了杯沿,一扭头就从萧始手里抢了过来,转身绕了半圈,把脑袋拱到了裴迁那边,叼着杯子往前凑了凑,意思很明显,就是要让对方喂他喝汤。

    裴迁哭笑不得地接了,“你们两口子这又闹哪出?”

    “他是葛朗台,就给喝个杯底。”

    姜惩一脸委屈,“那你怎么不找我?我也喜欢投食啊!”

    江倦幽幽道:“你是火炮仗,我怕等下问你正事,你会忍不住把汤泼我脸上。”

    “哪能啊!”姜惩顿了一下,又问:“……你想问什么?”

    “东野翔太的案子打算怎么结?”

    在江倦单独见叶明宣之前的晚上,姜惩和他长谈了三个小时,就李蘅交代的内容作出了总结。

    李蘅给自己编造了一个扯淡的理由,称自己是因为喜欢蒋仪,求而不得才犯下了如此罪行,计划中牵扯钟灵村的纠纷,拉毫无关系的徐静涛下水等行为都只是为了把调查重点推向蒋仪的老家和死者公司的合作关系以混淆视听,避免警方怀疑到自己。

    姜惩听后只感觉整个故事无比操蛋,这种狗血桥段都编得出,这李蘅绝对是英剧看的太多,把警察都当傻子,以至于那三个小时里至少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姜惩在追问江倦是不是严刑拷打了李蘅才逼得对方不得不胡扯了这么个说辞,让他两天都憋不出结案报告。

    其实这起案子中还有几个细节暂时没有结果,比如所有涉案人员都没有提及的死者食道中的青鲛,死者早就因为长期摄入违禁药品而溃烂的身体,以及那个被李蘅“利用”,险些杀了江倦又在被警方再次抓捕前就毒发而死的“王顺才”到底是什么人。

    奇怪的是在他们商量此事后的第二天,李蘅就推翻了之前的逾洗口供,称和蒋仪的感情纠纷是为了脱罪而找的借口,实际上他与东野翔太、徐静涛两人都牵扯了贩毒的利益链。

    李蘅是个拆家,曾为东野翔太和徐静涛提供货源,但徐静涛此人鬼精鬼灵,从不碰那些有成瘾性的药品,而是将其转手卖出去从中赚取差价。东野翔太则没有这样的商业头脑也不缺这笔钱,每次都只是购买短期使用的量,没有存货的习惯,据本人说是因为害怕被人抓住把柄。

    至于他们认识的渠道就不必说了,干这行的人都有自己的路子,李蘅也不例外。

    起初他给两人提供的都是市面上常见的“大肉”,凉热软硬都有,后来李蘅手里拿到了一批“新货”,问两人有没有兴趣试试。

    徐静涛因为自己本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