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了!妈妈你觉得这个好不好看!”长安朝着沈欢喜招招手。
沈欢喜看到她挑的是一件白底黄花的小棉袄,还是高领的,把一排的纽扣都扣起来之后能把脖子包裹得严严实实,冷风根本套不进去。
摊主是一个70出头的老婆婆,见到长安挑出这件衣服,笑眯眯地看向沈欢喜。
“你闺女可真有眼光,我这个棉袄里夹的棉可都是我家里自己种的,是最好的白棉花,今年的新棉,可暖和了。
面子用的是现在最流行的灯芯绒,这花样还挺好看的,你瞧瞧大朵大朵的花,可没有从前孩子穿的那些棉袄那么土气,穿到城里去,人人都说好看咧。
你瞧瞧我这袖口和这衣摆,我都做长了,往里扣的,衣服的大小也是做宽了往里扣,你可以让孩子挑合适的,等过些年孩子长大了,再把扣在里头的那一截放出来,孩子能穿上几年呢。”
“嗯。”沈欢喜点点头,就过去检查这件衣服。
这个年代老百姓生活还没有将来那么好,孩子的衣服不是年年都能买新的,很多人给孩子买衣服都会故意买得大一些,这样孩子长大了也能穿。
但是冬天的衣服如果不合身很容易漏风,不保暖,这又到了考验老百姓智慧的时候,一般做孩子大的衣服,都会用针线把袖口、衣摆以及衣服两侧给缝起来,缝短缝小了,等孩子长大了,再把这些针线给拆开,这样孩子就能穿了。
“长安,你真的喜欢这件衣服吗?”沈望喜检查了一遍衣服,没有什么问题之后问长安。
长安点点头。
“那就要这件了。”沈欢喜很干脆。
长安倒是会选衣服,现在已经有很多棉衣厂子在生产棉衣了,但是生产线加工出来的棉衣可未必有这些做了几十年衣服的老妇人做得好。
沈欢喜小的时候也穿过村里老人自己给她缝的棉衣,那是真暖和,用的棉絮量很足,针脚紧密,穿起来再保暖不过了,这也是他今天带着孩子们到这边来买棉衣,而不是到百货大楼买牌子货的原因。
在这个年代,牌子货做得可未必比有多年做衣服经验的女人做得好。
“那长宁堂堂正正呢?你们挑好自己想买的衣服了吗?长宁你再挑一件,一件不够的,今天妈妈给你们每人买两件衣服。
你们挑的时候就去挑人家手工做的,不要去挑那些带吊牌的厂子货,听妈妈的话。”
“好!”四个孩子点点头。
眼前摊子的老妇人笑开了花。
“这位同志,现在的人都不喜欢手工做的东西,都觉得手工做的东西比不得厂子里做出来的货,都说厂子货好,只有你也喜欢手工做的衣服了,可真难得。
刚好我这个摊子都是手工做的,是我一针一线缝出来的,针脚紧紧密密,每件衣服我都检查了好几遍,你们要是不嫌弃,可以多在我的摊子里面多挑几件。”
“行,孩子们你们挑吧。”沈欢喜说道。
这附近的摊子卖的棉衣大部分都是摊主,或者摊主家里人自己手工做的。
那些去服装厂进货的大多在百货大楼那边那条街。
当然,在这边也有卖厂子货的,摊主都在很骄傲地叫卖:
“牌子货!牌子货棉衣!大厂子生产的!和商场里是同款,快过来看看啦!”
反倒是那些卖手工棉衣的不敢叫卖,毕竟在这个年代,在老百姓眼里,手工可比不上工厂做的。
只有沈欢喜和其他人不一样,这个年代的人就是不知道手工的香啊,反正她就喜欢手工的。
老婆婆这里的货不是很多,沈欢喜又带着四个孩子多逛了几个摊子,最后才给孩子们每人买了两件棉衣,又每人买了两条棉裤,每个孩子都满载而归。
四个孩子挑中的都是自己也最喜欢的花色,长安长宁挑的都是印着大花朵的,堂堂正正跳的则是蓝色,或者绿色的,都是他俩喜欢的颜色。
她干脆让孩子们换上自己的新衣服,孩子们都没有拒绝,穿上去之后,和先前穿的旧衣服的样子比果然精神多了。
拦住了一辆小三蹦,四个人一起坐三蹦回家。
一直到桂花村大槐树下,沈欢喜才带着孩子们下车。
大家看到四个孩子穿的新衣服,都纷纷羡慕。
“小沈果真是挣了大钱了,瞧瞧啊,几个孩子打扮得多精神呀,这么厚实的棉衣,瞧着就不便宜。”
“可不是啊,这棉衣一看做工就很好,四个孩子有一个这么会挣钱的,妈妈,有福气喽。”
……
沈欢喜看着他们,笑着摇了摇头。
“没有的,都是省吃俭用省出来的钱给他们买的衣服,我现在建厂子都还要贷款呢,我男人他今早不是到信用社那边去吗。”
“就是我是看到大山往信用社那边去了,他是去问贷款的事情的呀!?”周婆子说道。
沈欢喜点点头。
“是啊,建厂子要花很多的钱,我们要贷款,现在还不知道厂子什么时候能够把钱挣回来,能够把贷款还上呢,做生意有风险,万一哪天我真的没做成做亏了,还不知道怎么办呢。”
听沈欢喜这么说,刚才还在羡慕的人,现在都没这么羡慕了。
沈欢喜看下四个孩子:“你们自己在这里玩吧,我回家和你们爸爸商量事情。”
“好!”孩子们点点头。
萧宇堂把弟弟妹妹叫到一边人少的地方去。
“你们记得刚才妈说的话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