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价格再降一降。
那房子本来就是欢喜的血汗钱挣的,欢喜想把房子要回去还得掏钱本来就够荒唐的,可别让她花太多钱,反正价格越低越好。”
“我知道,欢喜都把礼送来了,这事儿我一定会好好帮她办成。”
“要不尽快办?我就怕夜长梦多再出什么意外,谁知道姚老太会不会突然就借到钱了呢,咱还是早些帮欢喜把房子转回去,这样对咱也好。
我也是带了私心的,冯家那房子离咱家房子可不远,咱回家总和姚老太碰面的,你是不知道她每次见到我说话有多难听,就因为我生了小花这么一个女儿。”
……
沈欢喜回到娘家后,洗了澡就早早睡下了。
她爹娘去得早,家里也没几个亲戚的,从前她还觉得每个兄弟姐妹寂寞,但自从有了长安长宁,她就不那么想了。
长安长宁给了她自从父母去世后就没了的亲情,她不需要再多的亲情了。
家里没有兄弟,她想回娘家住,也不怕被兄嫂嫌弃要赶她走。
这里什么时候都是她的家,永远都是。
第二天上午,宣传处的人也坐着小三蹦回桃林村做新的宣传了。
这一次他们分了五个宣传小组,每个小组四个人,到桃林村的这个小组就是沈欢喜、汤海帆、岳丹青和魏忠诚。
三个男人开了一个小三蹦回来,还拿了来年要种的树种。
在村里做了宣传,说领一棵树种要两分钱,第一年成活奖励两角钱,第二年树还活着就再奖励三角钱,村民们听了都无比心动。
沈欢喜他们的第一次宣传就初显成效,不少老百姓都知道了植树造林的重要,他们都不想再有黄沙漫天出不了门,或者种植的粮食谷物被沙风暴淹没的遭遇了。
因此,不少老百姓都自发地加入到三北工程的植树造林行动之中。
现在知道领养树种,种植成活还有奖励,又可以让家乡有好的变化,又能零钱,何乐而不为?哪怕树没成活,也不过是花了两分钱一个树种而已,也没亏多少钱。
仅仅一天的时间,只有五百多人口的桃林村,就领了一万多棵树种,大家都很积极,都说会努力让树苗成活。
沈欢喜和另外三个同事险些热泪盈眶。
一万多棵树苗,按照往年在云北市种树的成活率,能成活的最多只有一百棵,但是现在种树和以前不一样了,现在是老百姓自己照顾自己种下的树,成活率肯定会提升很多。
哪怕成活率只提升到两百棵,那也有两百棵能成活。
老百姓领养出去一万多枚树种,就能成活两百棵树,那领养出去十万多棵,不就是两千多棵了?
这是一个耗费几十年的伟大工程,他们就一步一个脚印,来日方长。
……
在桃林镇这边的宣传和领养树种的工作做完了,沈欢喜他们就回城。
她自己骑自行车,三个男同志坐小三蹦,村道崎岖,小三蹦走的竟然没有比她快多少。
回到单位的时候,其他几个宣传小组也回来了,每个小组也差不多是领出去一万多枚树苗。
曹主任高兴得热泪盈眶。
“等明年开春,村民们把树种种下去,再过一年,我们就能看到以千计的小树苗了!我们一年一年来,一棵树一棵树来,终有一天,我们能为祖国战胜黄沙!还祖国三北一个绿色飘带!”
曹主任说得慷慨激昂,沈欢喜不少同事都在抹眼泪,大家都是愿意为三北工程奉献终生的啊……
下班之前,曹主任当着所有员工的面,奖励给沈欢喜一张电视机的商业券。
这年代私有经济已经发展起来了,但是很多东西还需要商业券,最有代表的就是家电。
沈欢喜的印象中,要直到八十年代中后期,电视之类的家用电器才能真真正正不需要商业圈。
“小沈,这次我们的工作有这么大的突破,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理应奖励你,但是我们这就是个清水衙门,也给不了你什么,这张电视券我也是偶然拿到,你就拿去吧。”
“谢谢曹主任。”沈欢喜欣喜若狂地把电视券接过来,再看向其他同事,“你们……”
“你拿着你拿着,我们就是有电视券,也买不起啊。”李韶华说道,其余的同事也说买不起。
沈欢喜想了想大家一个月三四十块的工资,也是,于是就喜滋滋地把电视券收起来了。
回到家,她还没来得及和孩子们分享她得了一张电视机券的消息,就见到一个穿着姜黄色针织长裙,披着黑色皮夹克,顶着一头大波浪的女人等在她家门口了。
女人画着精致的妆容,涂着大红色的唇膏,时髦又张扬。
“小沈同志,你好,我是住在这附近的,我叫姜晓梅,就是罗晨晨的妈妈,我们家晨晨很喜欢和你们家长安玩的,不知道长安有没有在你面前提起过他。”
“提起过啊,原来你就是晨晨的妈妈,你好啊。”沈欢喜见晨晨妈妈这么热情,也热情地回应。
“晨晨妈,你有什么事找我吗?进来坐吧。”沈欢喜招呼。
她看了下自家院子,没人。
低头看了下时间,快到放学时间了,想来张桂芬是去接孩子去了。
萧山河这阵子很忙,成日不着家,每天晚上都是吃饭前才回家。
沈欢喜也知道他是到云北市各大机械厂去挣外快去了,就不管他。姜晓梅看着也是有事找她,秉着多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