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八零对照组再婚后,逆风翻盘了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1章(第2/6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长宁吧,正正,你让着女孩子一些。”萧宇堂看着鸭子说道。

    这小子,面对后妈的时候脾气冲得很,对两个异父异母的妹妹却挺绅士。

    沈欢喜这烧腊鸭子就是为了给长安长宁做的,既然萧宇堂着急都主动让出来,她也不客气,掰下来两个鸭腿,就一个给长安,一个给长宁。

    再把两个鸭翅从翅根掰下来,给萧宇堂和萧宇正。

    “尝尝吧。”

    “好吃!”

    “太好吃了!”

    “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鸭子!”

    “好像过年啊!”

    四个孩子还真是捧场王。

    沈欢喜听到长宁说“好像过年啊”,差点又没湿了眼睛。

    这就是上辈子长安长宁的过年愿望啊。

    幸好长安长宁没有上辈子的记忆,那些伤痛,由她一个人来承受就好。

    第二天是星期天,她依旧不用上班,次过早饭她就到屋子里去做账目,萧山河经过见到了,就叫她到他书房去。

    “书房里的书桌够大,用不着挤在梳妆台这里。”

    “这……”沈欢喜听了萧山河的话,总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在她的观念里,书房和卧室一样,也是一个人的私人空间。

    她第一次和萧山河见面,就被张桂芬关在萧山河的书房里,和萧山河关在一起。

    那时候她就觉得坐立不安的,除了两个陌生人独处让她觉得有些尴尬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她感觉自己闯入了别人的私人领地。

    “我们是夫妻,我的书房不就是你的书房?不想去?那也行,我再去给你买张书桌。”萧山河看到她犹豫便说道。

    “不用不用,我去我去!”沈欢喜说着,就拿起表格和钢笔,去萧山河的书房。

    她才意识到,她刚嫁过来的时候萧山河就给她买了梳妆台和炕几、衣柜,可是没有买书桌。

    那是不是从那时候开始,他就默认她可以用他的书房了?

    萧山河的书房是坐北朝南的,南面门两边的大窗户是玻璃做的,十分敞亮,采光比她的卧室要好太多了。

    沈欢喜刚进去,就听到萧宇堂喊住其他三个孩子了。

    “我们到老槐树那边玩,我带你们玩玻璃珠。”

    “为什么要到老槐树那边啊,我们在这里不是玩得好好的吗?”萧宇正不理解。

    “长安长宁她们娘在工作呢,我们吵什么啊。”萧宇堂解释。

    其他三个孩子小鸡啄米一样点头,就跟着萧宇堂出去了。

    沈欢喜的嘴角微微上扬起来,她想起萧山河的话,说萧宇堂其实挺喜欢她的,只是好面子所以不肯承认。看来还真是。

    沈欢喜在萧山河的书桌前坐下,忍不住去环顾这个书房。

    第一次进萧山河的书房,她的注意力全在萧山河身上,还帮他捡了被张桂芬扔在地上的榫卯结构盒子,哪里仔细观察过他的书房?

    萧山河有一整面墙的书架,上面放了很多书,世界名著、传统名著,还有很多机械动力相关的书籍。

    沈欢喜记得,萧山河大学读的就是机械动力相关的专业,而且毕业后也是先到国营农机厂工作的,他书房里有机械动力相关的书也不奇怪。

    另一面墙上挂着一幅毛笔书法,写着“四通八达,畅通无阻,安全正点,当好当行”,书法写得龙飞凤舞的,署名竟然是小平爷爷?

    沈欢喜吓了一大跳,该不会是真的吧。

    另外还有一幅詹天佑的画像。

    为什么他的书房会挂一幅詹天佑的画像。

    沈欢喜也也不多想了,她还有工作要做,直到做好了账目出去,才问萧山河。

    “你书房里,为什么会有詹天佑的画像?”

    “别人送的。”

    “那那幅书法……真的是小平爷爷写的吗?”

    “嗯。”

    “咳咳咳 ……”沈欢喜差点一口气没上来。她到底嫁了个什么家伙。

    “也是别人送的。”见沈欢喜惊讶得都咳嗽了,萧山河又补充。

    沈欢喜这才松了口气。

    想想也是,萧山河一个月的抚恤金也就二十块钱,怎么可能和小平爷爷有联系。

    ……

    第二天一大早,沈欢喜就拿着她做好的表格账目去单位。

    周一早上,指挥部这边都会例行开一次全体大会。

    曹主任十分高兴,说宣传处才刚刚成立不到半个月,工作效果就十分显著了,现在已经有不少老百姓自发自愿地加入到植树造林的工作当中。

    她还问还有没有人对他们工作的展开想提出什么意见和建议的。

    会议室鸦雀无声的时候,沈欢喜把她昨天花了一天时间做出来的账拿了起来。

    “曹主任,我这边做了一个账单,想和您,和大家说一说。”

    “小沈同志你说。”曹主任很器重沈欢喜,做了个“请”的手势。

    “这是今年国家给我们云北市三北指挥部拨的款项,我们花销最大的方面是买树苗和种植树苗上。

    我看了下,一棵树苗是一分钱,每棵树苗的种植和后期的维护还需要大概五角钱的成本,但是树苗的成活率只有不到十分之一。

    这样一来,每年我们都会白白损失很多国家拨款,成效却很低……”

    “这个我们都知道,这是我们三北工程工作进行中的最大难题之一。”曹主任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