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女扮男装后皇帝却弯了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42章 突发奇想(第2/4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宴政变实乃早蓄意谋之,不过王家亦有准备,先帝最终失算落败而已。

    还有一说,此政变其实是太子所为,挑起先帝与王家争端,太子李妄坐收渔翁之利,得以提前登基。

    更有传言,先帝乃被太子亲手一箭射伤,继而先后也随之而逝,故而有李妄弑父杀母之说。

    还有一说……

    史官记载只有当日情形,政变结局,寥寥数语,其背后内情,弯弯绕绕,几经修改,真相究竟如何,唯有当事人清楚。

    民间众多揣测,却无人敢妄下定论。

    而关于先帝先后两人关系,亦随之流出无数版本,有说他们虽家族纷争,相互倾轧,两人却伉俪情深,先帝唯有太子一子便是证明。

    有说他们毫无感情,貌合神离,以各自家族利益为先。更有说他们相互厌恶,却不得不诞下皇嗣。

    更有传,先帝其实还有一子,养在宫外,后被发现,才有那场宫变……

    种苏听过许多版本,其中真假无人能辨,如今虽在京城,在皇宫,这种事却也不能随便打听。

    然而看如今的朝廷派系,看李妄对王家对王道济这位母舅的态度,便不难猜测,先帝先后确为政治联姻,即便不到水深火热相看两厌的地步,也一定绝非伉俪情深。

    外人只能看到表面,身为太子的李妄,亲眼旁观了先帝先后的恩怨纠葛,见证了两人间的真实情感,大抵方对政治联姻敬而远之……或许深恶痛绝,因而才绝不允许自己的妹妹重蹈覆辙,也走上这样一条道路。

    当然,自由选择的婚事最终也不一定百分百幸福圆满,但至少遵从了自己的内心。

    李妄是不是也正因如此,而迟迟未娶?

    种苏忽然思绪短暂岔开。

    或许李妄也在等待,等待一个不关任何利益,仅是纯粹心之所喜,两情相悦之人。

    “……征得嘉宁同意后,宫中举办了几次诗会宫宴……”李和还在继续,声音拉回种苏的思绪。

    “哦?” 种苏直觉不是什么寻常的诗会宫宴。

    果不其然,说是诗会宫宴,不过是借着作诗赏花之故,间接让李琬挑选驸马而已。

    参会的人当然也心知肚明。他们基本都是京中世家子弟,均装扮的仪表堂堂,来到宫中李琬面前。

    只可惜,李琬并未挑中。

    后来一些年轻朝臣也会被特许,可进殿游园赏湖。

    种苏听到这里,不禁感叹,心道李妄还挺懂。毕竟诗会宫宴之类的,意图太过明显,氛围必然刻意。而宫中不其然的单独偶遇,则更富意趣。女孩儿大多更喜欢后者。

    当然,也不是随便什么歪瓜裂枣都能进,品性和安全都是有所保证的。

    只可惜,李琬仍未选中任何人。

    这事儿倒也不急,李琬年纪并不大,又是公主,晚个几年也无妨。

    “实在不行,到时直接开个公主招亲大会,汇集天下青年才俊,还怕选不出来个驸马么。”李和说道。

    种苏:……

    ……也不是不行,这事史上不是没有过,更有养面首养男宠的,相较而言,公主招亲也算不得什么了。

    毕竟比起这些,皇帝与公主两人的婚事皆迟迟未定,才更令人着急。

    也因此,外臣出入内庭,于礼上不合,然而在某些阶段,于理却可容。

    “所以景明不必担心,不会有人弹劾你私见公主。”

    种苏拱手,表示知道了。

    “嘉宁没什么亲近的人,我勉强算一个。我希望她能开心些,也曾想带她出去玩,她却不愿意。”

    “为何?”

    李和摆摆手,那意思不知是不清楚还是不想说。种苏没有继续追问。

    “所以只要到宫中来,就尽量去见见她。景明,你不必顾虑,嘉宁是个善良而容易满足的人,很好伺候。”

    最后,李和这样说道。

    不好伺候就可以拒绝么?

    种苏曾在家中与种父种母商讨假设过上京后可能会面临的种种问题,其中最大的危机,来自于官场上的职业危机。毕竟种苏从未涉足官场,什么都不懂,公务本身之职,人际周旋等等,都具有变动性,不可谓不复杂。

    而与同僚们朝夕相处,更要万分注意行为举止,以防身份败露……

    然而,这些事反而如今一个都未遇到,原本预定的方向已彻底偏离,如同一匹马,从一开始就疯跑到一条种苏,以及所有人都未预料到的路上,一路狂奔。

    不知不觉,种苏已不小心“招惹”了皇帝,小王爷……如今也不差一个公主了。

    而不论皇帝,小王爷,还是公主,都非她能得罪的起的。

    罢,罢,罢,种苏深感自己如海面上的一叶小舟,努力撑桨,争取晚一点被淹没,便是最大的努力。

    那疯跑的马儿,最终会停在哪里,终点在何处,是什么,又有谁知?

    两日后,御花园内。

    “公主殿下,这实在太贵重了。”

    种苏原本以为要去华音殿,孰料李琬却将见面地点定在了御花园。这样也好,更为便宜妥当。

    阳光日渐浓烈,几人坐在靠湖边的观景台中,坐下不久,李琬便叫人呈上谢礼。

    那是一对翡翠碗,色泽碧绿,质地晶莹,更奇妙的是其中一只杯沿上方雕了条鱼,另一只则碗底卧一小鱼,两只鱼儿俱活灵活现,尤其碗底那只,注入清水,更宛如鱼儿游动,十分逼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