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娘去世当天, 红叶跟着父母赶去长春院,和其余陪房一起哭灵,到了五七, 撤除灵堂最后一天, 红叶再去拜祭。
傍晚时分, 做道场的和尚念着经,灵前白衣白帽的童子已经哭累了, 有一搭没一搭打瞌睡。
红叶拈三炷香, 怅然地凝望“孔门马氏”的灵位,感觉非常复杂:原来的世界,她对马丽娘从感激到忠心耿耿,在漫长岁月中被孔连捷冷落,被苏氏虎视眈眈, 最后被昭哥儿放弃,满心后悔和恨意,“马丽娘害我, 不做姨娘就好了”
现在么,她早早离开二房, 整整两年不见面,很快发觉,这位昔日主子和自己的生活越来越远, 成了陌生人。
人死为大, 她拜一拜, 诚心诚意祈祷:早归极乐, 下辈子托生个好人家。
拜完起身, 红叶转过身, 远远只见灵堂外面人影闪动, 不少人往这边走。她想起最后去二房的情形,不愿见到熟人,便斜刺走几步,避到一根柱子后面。
进来的是白衣白帽的昭哥儿,小小一个人被丫鬟仆妇簇拥着,神色呆滞懵懂。看得出来,他处于“启蒙”和“还不懂事”之间的年龄,本能地明白“家里出了事”,对“再也见不到母亲”这件事尚没有真实感。
他牵着徐妈妈的手,另一边是白衣白裙的素心,
和昭哥儿相比,徐妈妈的变化更大,壮实的身体足足小了一圈,脸上的肉都下去了,素心不停用帕子拭泪。
不多时,孔连捷带着女儿、姨娘们和庶子女来了,众人齐刷刷把中间的位置让出来。
孔连捷上前拈三炷香,黯然注视马丽娘的灵位,低声祝祷什么;娴姐儿形销骨立的,不得不依靠父亲和丫鬟搀扶前行,瘫在蒲团放声大哭,肩膀不停耸动。
两位姨娘和慧姐儿旭哥儿跟着大哭,昭哥儿一瞧,也张着嘴巴,嚎啕大哭起来。
徐妈妈望一眼马丽娘的灵位,红肿的眼睛立刻涌出泪来,老眼昏花地跪下去,握着嘴巴哭泣。鬓边别着两朵白花的秀莲用帕子按按眼睛,跟着哭泣起来,碍着昭哥儿还小,不提“二夫人”三字,呜呜咽咽的。
原来的世界,红叶自己哭的真心实意,现在冷眼旁观,觉得这位顶替自己成了姨娘的女子并不太悲戚。
过了片刻,众人哭累了,孔连捷是经过事的男子,掌住心神,吸吸鼻子,灵堂内的哭声慢慢小了。
孔连捷便扭头,吩咐二房大管事:“按该办的办吧”,
管事躬身答应,娴姐儿忽然开口:“爹爹,我想再陪娘亲片刻。”
孔连捷点点头,缓步走到女儿身边,其他人退开一些。
娴姐儿拉着弟弟的手,伤心欲绝地拜倒,把一个素白荷包供在灵前,昭哥儿跟着跪在灵前蒲团,磕了三个响头。秀莲一瞧,也跪在侧面,哀哀哭泣。
徐妈妈心疼,上前哄道:“好我的二小姐三少爷,别累到了,再....再行个礼,就歇了吧,可别累坏身子。”
孔连捷也拉起儿子,对娴姐儿温声说:“熬了这些时候,便是铁打的也受不住,回屋歇一歇吧,不可再难过了。”
娴姐儿像个牛犊子一般固执,跪着不肯起来,昭哥儿一瞧,跟着往下出溜,又坐回地板。
今天是五七整日,一大早亲戚们便来拜祭,孔连捷是正主子,天不亮便起来了,陪客人、落泪、主持仪式,午饭只吃一碗素面,加上连番劳累,此刻精疲力尽,已经熬不住了。
他便有些不耐,“你弟弟还小,还在长身体,你这么样,你弟弟怎么办?
往日温顺的娴姐儿却不肯:“我和弟弟都是娘生的,娘~女儿只想多陪陪娘。”
孔连捷长长叹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若是孝顺,切切不可过于悲伤,累坏了身体,你娘也会心疼的。”
徐妈妈忙说:“二爷想得周全,三少爷还小,还没吃饭呐!”
过了今日,母亲的牌位便搬去孔家祠堂,只有过年,才能祭拜,娴姐儿本来便心痛如绞,被父亲这么一说,更是想不开了,眼泪不停往下落。
秀莲忽然开口,声音不高:“二小姐莫要悲伤,明日是十五,二夫人若有闲暇,定会去大相国寺的,二小姐若是撑得住,不妨去拜一拜。”
娴姐儿愣了一下,眼睛多了些光亮,孔连捷忙说:“说的是,不如早些回房,明日我带你们去庙里拜一拜佛,你娘定会欣慰的。”
徐妈妈赞道:“正是,得回房早些准备,带着人手和吃食....”
娴姐儿没再吭声,侧头看着秀莲:“难得你有心,也跟着去吧。”
秀莲温顺地答应了,孔连捷也看她一眼,收回目光,朝管事点了点头,两位姨娘暗自对了个眼色。
片刻之后,孔连捷带着二房的人渐行渐远。
红叶松了口气,从柱子后面出来,快步回群房去了。
夜间和丈夫说起。
提起马丽娘,展南屏印象平平,“往日府里的人提起,都说二夫人刻薄、善妒,不许二爷纳妾,二爷看中的丫头被她打发了,她抬举的姨娘,二爷看不上。前两年,二爷在外面置了个外室,被二夫人知道了,带着人赶过去,把人绑起来,送到官府去了。”
这这这?红叶睁大眼睛,“我怎么不知道?”
“你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拿什么知道?”展南屏觉得好笑,解释道:“又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世子夫人发话,知道的,谁也不许说出去,若是坏了府里的名声,就不是打板子的事了。”
红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