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星河与郑玄离相识很久了,久到两人都以为他们已经忘记了那段过往。
然而,郑玄离大约是真忘了,路星河看着面前全然陌生的人,神色却恍惚起来。
原来,他还记得。
初遇是什么时候呢?
想起来了,是他刚离开母亲和妹妹,来到中原的时候。
那还夏末的一天,路星河舟车劳顿后,因为水土不服引起身体不适,又遇上下暴雨,前路泥泞,只能被迫停在路边也做寺庙里修整,他满心焦虑,又因为年幼无计可施,只能坐在破败的寺院中的佛像前思索前路。
他那时隐隐就猜到,自己此生怕是回不去了,再见不到母亲和妹妹她们了,从家乡到这里,他足足走了大半年,但还没到目的地,回去……怕真是不能了。
路星河蜷缩在蒲团上,咳嗽两声,面色惨白,唇色殷红,先前有些发烧,下雨凉下来之后身上倒舒坦不少。来中原之前他也哭过闹过,没曾想真熬过来,如今病了一场,他倒哭不出来,只觉得是能看到自己前路的。
倒真是应了一句,命中注定。
寺庙外雨声不停,还越发大了起来,敲打的屋檐噼啪作响,雨水从房梁深处,挂在面前佛像面颊上,映着幽暗的烛光,似乎佛像也在哭泣。
路星河抬头看着佛像,心中有些动容,端详着宛如落泪的佛像,呢喃道:“这世道我如何降生而来,当真是前世冤孽前来还债的不成?母亲疼惜我,却护我不住。父亲只管舍弃我,明明我也是他的亲子,他却能为了其他兄弟让我来此为奴为仆。我这般命运,难道佛也不忍见,所以便为我落泪了么?佛啊,你若真心有灵,为何不救救这苦苦挣扎的苍生,若不能全都救了,救救我母亲,我的部族,我也会打心眼里敬慕供奉您的。”
说完,他因着心里的哀恸,忍不住低头朝着腮边带泪的佛像叩拜下去。
此时浮屠教刚从天竺传入,中原地界还鲜有人知道佛陀是何物,但天竺行商在西域往来,路星河的生母对此多有接触,路星河耳濡目染,便也知道些浮屠教的种种。
浮屠教不见得当真能解释清楚人为何而生,又该为何而去,路星河也是多喜欢浮屠教,浮屠教吸引他的,只有超脱于人世的佛陀本身。
路星河曾遇到过达摩祖师途径西域来中原传教的弟子,听对方讲解过持戒、忍辱、断欲、精进、观空诸教义,又知晓了迦毗罗卫国太子悉达多.乔达摩的生平。
路星河虽年少,但因自己也是生不由己,和那位迦毗罗卫国太子处境有几分相似,他便多少能领悟到佛陀的思绪了。
他真愿自己也如佛陀一般,能不被尘世侵扰,彻底断开那种种让他苦痛的根源。
“持戒我能做到,如今只需过了忍辱这关卡,大约便是能更懂佛陀了吧,若我也能觉悟,是不是便能超脱这世上所有苦楚?”
路星河仰望着佛像,满心疑惑道。
就在这时,前面的佛堂传来一阵斥责声。
“抓小偷,有小贼胆大包天来偷吃佛祖贡品!”
那声音打断了路星河的思路,他回神,发觉房梁滴落的水已经将泥塑佛像的面上的金粉冲刷掉了,佛像面上的水渍倒像是一道伤疤,有了几分狰狞憔悴之态。
路星河一惊,心里不大是滋味,忍不住捏了捏眉心,对随侍道:“黎天,你去看看,外面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雨天来佛堂偷吃东西的,莫不是这地方的乞儿吧。也是,他们一路走来,的确是碰到了不少乞儿,那也都是天灾之时颗粒无收,来繁华地段讨些吃食的可怜人。
从家乡走来,这种人不知看到了多少,越看,路星河心中越忧虑——这样的日子,不知什么时候才是个头,他这样的异邦人,在中原真能活下去么?
随侍是个穿着白袍,古铜肤色的小童,他瞪着碧蓝的眸子,往前探了探头,用不大熟练的汉话道:“主子,是个女娃,很好看的女娃!像……像您的妹妹!”
听得侍从的回答,路星河无奈,黎天也算是个小贵族,但这孩子天性痴傻,被家里人厌弃了,才和路星河一道被丢了出来,一路上他倒是无忧无虑,觉得路上的花花草草都美得很,哪里知道路星河此时心中忧思?
眼看黎天看着外面的佛堂傻笑,路星河只得站起来,理了理衣服上的草屑,朝外堂走去:“随我去看看。”
及至走到前堂,路星河才知道自己想岔了。
此时前堂坐在佛案上,手里捏着一颗桃子的哪里是个乞儿,分明是个金尊玉贵的小公子。
那人年纪不大,不似一般中原小童一样做垂髫之态,乌发一丝不苟的束成发髻,玉冠,发带上缀着玉环,一身纯白泛着蓝色暗纹的道袍,腰带上悬着金环配饰,银丝编织的护腕,足踩玄色红纹的鹿皮靴,就那样双腿交叠坐在佛案之上,一手捻着一只桃儿,蹙眉似有不悦地看过来。
如此不尊不敬地攀爬在高处的佛案之上,本该是顽童猴儿样的姿态,但那人偏生长了一副雌雄莫辩的好相貌,眉心一点金色龙纹,若隐若现,又因眸色太过澄澈,空渺中带着一种目下无尘的高傲,自高处俯视而来,竟比背后垂目的佛像更像一尊神。
佛案下的小沙弥看这人如此不端地攀爬在案几上,原是暴跳如雷,但看到这人面容,和眉心的金色龙纹,声音戛然而止,摸着光秃秃的脑壳讷讷道:“你这人,原不是小贼。话说这位道家,你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怎么如此荒诞不经来偷佛前贡品?”
一般道家是不进佛寺的,没想到眼前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