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八十年代生活日志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9章(第2/2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形象是真的惨。

    当哥哥的,全身是汗,对着他们的后背都湿了。他在路边解身上的麻绳卸袋子。当妹妹的一头麻花辫乱七八糟,同样满脸汗,她也不说帮忙,反而就坐在袋子上看着。

    “林青玉。”

    “啊?”谁叫她?

    林青玉扭头顺着声源看过去。

    是他。

    他伤好出院了?他白的还真快,上回见还是小麦色,现在皮肤就白了。啥体质啊,真羡慕!

    不对,他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以上,就是两人对视的时候,林青玉心里的想法。

    “上车。”徐榛年看她傻乎乎的样子,忍不住笑了。

    一直观察老孙子的徐奶奶看着这一幕,心里也乐了。

    她家小榛什么时候这么主动和姑娘家说过话了?

    “不用,我哥要回去拿板车了。”林青玉拒绝道。

    “顺路。”徐榛年解释了句,“你上次也送我奶奶了。”

    徐奶奶一听,这是拿她做筏子呢。但是她老孙子今年都28了,再不结婚都要而立了!

    于是徐奶奶也起身到窗口,“闺女,上来吧。奶奶送你。这天儿多热,快上来,堵在这儿不好看。”说着她又冲驾驶座的小宋道,“小宋,你下去帮他们把胶丝袋放车后面去。”

    “诶。”

    看着开始有人围观了,林青玉只能应了。

    徐奶奶坐回去,还不忘给孙子一个眼神。

    徐榛年对她竖起大拇指。

    军用吉普车的车后座很宽敞。

    徐车门打开,徐奶奶下了车,她示意林青玉兄妹先上车。

    “奶奶有些晕车得坐窗边,你们不介意吧?”

    这话问的,林家兄妹也不好意思说介意呀。

    于是车后座从左到右分别是徐奶奶、林青旸、林青玉、徐榛年。

    在林家兄妹一再道谢后,车厢里又没了人说话,气氛有些沉闷。

    “闺女,你叫青玉?”

    “是,奶奶,我叫林青玉,这是我大哥林青旸。”

    “噢,你们这大包小包的,是准备回老家?我听你们口音,是东北人?”

    “奶奶,我们是连市下面秋浦县的。嗯呐,放暑假了。”

    “我们老家是白山那嘎达的,就是多少年都没回去了。青玉你是大学生呀?”

    唠这个,林青旸就来劲了。他这半年摆摊锻炼的,也没从前那么腼腆了。

    他表情自豪,接话道:“奶奶,我妹是北师大的学生,她是我们村第一个考上大学的。现在还拿第一名呢!”

    徐奶奶有些意外,看着林青玉频频点头,“真的啊,闺女你可真厉害!大侄子,那你呢,你在京都做啥?”

    林青旸没觉得摆摊有啥见不得人的,他没藏着掖着,很大方,“奶奶,我在咱们胡同对面那早市摆摊。咱家煎饼鱼面挺不错的,下回您来,我做给您吃。”

    “那感情好呀,等你们回来,奶奶一定去!”

    “不用等,等会我们回去就要摊饼带火车上吃。奶奶我一会子给您送去。”林青旸想着人家搭他们一程,总得回礼。

    徐奶奶看了眼沉默的孙子,笑了笑,“好呀。”

    “大哥,前面就是,您在那停就行。”林青旸给小宋指路。

    车停在院子外。

    小宋帮着他们把胶丝袋卸下来。

    “宋大哥,我们自己拿进去就行了。”

    林青玉跑到车窗前,“奶奶,谢谢您。”

    “客气啥,反正也顺路。原来咱们离得这么近呐,真是有缘。”后半句徐奶奶说得有些意味深长。

    “徐榛年。”

    徐榛年看着林青玉说。

    林青玉反应过来,“徐大哥,也谢谢您。”

    徐榛年没想到她会这么说,眼神呆滞片刻,随后伸回目光。

    “青玉,奶奶在家等你,一会儿你要来哦?就是前头门前有石狮子那家。记住了哈。”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