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同时对吐蕃和西夏两国开战, 最终都取得了胜利。可是,战胜之后,该如何呢?
吐蕃国国力弱小, 向来仰仗西夏的帮扶,可是这一回西夏自顾不暇根本不能给吐蕃任何援助。再加上身为吐蕃国师的鸠摩智, 绑了大理的镇南王世子, 临近的两国西夏大理无人理睬吐蕃,即使鸠摩智在慕容复的提点下及时赶回去也无济于事了。
鸠摩智武功高强, 可一人之力怎能抵抗数万的将士,人总有力竭之时。鸠摩智是个聪明人,是以为了保存吐蕃的国力,以期东山再起, 吐蕃现任的王死了。
王死了, 还可以有下一个王,吐蕃国还能保存, 他鸠摩智还是吐蕃的国师这就够了。所以, 吐蕃的王死了,却无人为他哀悼,众人甚至感到庆幸, 因为他们的国保住了。
吐蕃无可避免的对大宋称臣了, 大宋一向以仁义之国自居,既然吐蕃成了属国,那就没有必要再穷追猛打了。不仅如此,大宋不曾向吐蕃讨要过一点赔偿,甚至还以广施恩典之意给吐蕃送了不少钱粮。
或许有人不解其意, 为什么战胜国要给向自己称臣的属国送东西?
一是威慑,二是离心。
大宋若是对上大辽和西夏或许还要考虑考虑, 可是对上吐蕃,这要吐蕃有异心,那么下一次就是真真正正的灭国了。
而事实上,大宋的真实目的还是警告一下背后的大辽不要轻举妄动,大宋的实力在此。
相比于吐蕃来说,大辽和西夏的关系可就要密切多了,两国之间互有往来。说句不好听的,吐蕃的死活大辽根本无心在意,可是西夏与吐蕃不同。
大辽可以不给西夏施以援手,毕竟大辽国内内乱不止,但是它却不能对西夏袖手旁观。
大理在最南,一向亲近大宋,不插手任何国家之间的争斗。接着就是吐蕃,吐蕃与大宋之战,战败了,对大宋俯首称臣,短时间内几乎无再战之力。
五国之内,除大宋大辽之外,唯剩西夏国力尚可能给两国以援助。只是西夏亲近大辽,两国皆对大宋有觊觎之心。
眼下可以说是西夏和大辽无可避免的被绑到了一起,唇亡齿寒,大辽若欲与大宋争锋就必须在此时保住西夏。
是以,西夏的使臣到达大辽之后,大辽皇帝便立刻派出使臣前去劝和,替西夏打圆场。
战争是结束了,可是大宋和西夏大辽之间还有的是扯皮的时候,合约的签订没个一年半载是签不完的。
与此同时,慕容复和李莫愁在姑苏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婚礼,各路江湖人士纷纷赶到姑苏祝贺两人。这其中尤其是丐帮和灵鹫宫的贺礼最为引人注目。
要知道,这一回大宋和西夏之战,丐帮一如既往出力最多,可他们能为国出力及时赶赴战场这都是慕容复的功劳。慕容复救丐帮于水火之中,同时也为大宋和西夏的平夏之战出了一份力。
是以,丐帮送上了丰厚的贺礼,以示对慕容复的感谢之情。这同时也是在向江湖中人表明,不管乔峰如何,丐帮与慕容家的情意是不可动摇的。
一句话,但凡是慕容家有难,丐帮必当鼎力相助。
丐帮乃是天下第一大帮,有这句话在,江湖上哪个不得忌惮三分。
至于灵鹫宫那头,童姥和李莫愁的师徒名分还是在的。童姥不愿让灵鹫宫陷入这些纷争,可李莫愁对慕容复一片痴心根本不可动摇。
是以,童姥与李莫愁定下约定,灵鹫宫可以帮忙,但他日不管慕容复复国成功与否,灵鹫宫都不得再涉足江湖朝堂,须得全身而退,隐居天山。
这个约定是李莫愁和慕容复一同与童姥定下的。
既然有了这个约定,那么童姥也就不吝啬于在明面上给慕容复一点面子了。毕竟,李莫愁还是她灵鹫宫的少主呢!
是以,灵鹫宫童姥的这份贺礼由童姥的贴身侍婢梅兰竹菊亲自送来,极为丰厚,皆是些奇珍异宝,世所罕见。
可即便是世所罕见的珍宝,人人心向往之,也没有几个敢打这份贺礼的主意的。
毕竟,哪个他们都得罪不起啊!
这一场婚礼,可以说是宾主尽欢,一时间大江南北,武林之中姑苏慕容的盛名久久不绝。
南慕容的称号倒是不再有人提起了,大多数江湖中人都要慕容复恭称一句慕容公子。虽是一句简单的称呼,可含义却大不相同了。
慕容复重振慕容家的威名,甚至比往昔更甚,只是因在江湖之中,再加上此次与西夏对战慕容家功劳亦算是不小,故而朝中不曾有半点波澜。
慕容复暗中的部署仍在继续,整个大宋境内都有了崔先的说书弟子,可以说只要慕容复一声令下,整个江湖上的消息都可以制造传播。
而大理西夏大辽,也都暗探秘密潜入,为慕容复传递各种消息。
巧娘那边有几个姑娘已经培养得是十分出色了,小有名声之余,在将来也能够派上用场了。
萧让虽然自己不曾中举,可是他倒是教出了不少好徒弟,个个科举入仕。虽然眼下或许起不了什么作用,可是做人眼光应当放得长远才是,以后可就有大用了。
至于四大家臣那里,邓百川一直帮着慕容复与柴进沟通交流,掌管着沧州地区甚至周围各大城镇的商业往来。可以说,慕容家日进斗金,也都有他的一份功劳在。
北边有邓百川帮着主持,南边的生意就是直接交接到慕容复手里的。
有了钱财,公冶干手底下的新式兵器锻造也就更加无所顾忌了,他所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